“鬼手”邵学军 刀笔滚惊雷

2021-08-13 02:32李军
科学导报 2021年54期
关键词:题字牌匾根雕

李军

鋪开八尺宣纸,脱掉鞋,操起特制笔,饱蘸墨,虚握拳,平呼吸,提、按、顿、挫,扭拧千毫风尘现,搅得流云滚滚来……顷刻间,厚重凝练的“含得”二字跃然纸上!“舍”字头起笔“人”像慷慨姿意给予,“得”字落笔之“寸”似快乐跳跃,意蕴立现。

7月31日,《科学导报》记者见到了60岁的邵学军,此时他正准备写字,长发飘飘,字与书者皆让人感慨潇洒神奇。他告诉记者:“写小楷,用指力;写大楷,用腕力;一尺榜书,用肘力和臂力,一米榜书,用的是肘力、臂力和腰力;一米五以上的榜书,则需加脚力。”

大笔饱蘸浓墨后的重量,之所以给记者展示“舍得”二字,是代表了他的创作历程和独特风格。

浓墨重彩“梦”中来

邵学军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寿”字的故事。2007年,他为北京奥运会创作999对“福寿”礼品字时,因找不到感觉,半月有余,废纸无数,却始终达不到心目中的感觉,夜夜难眠,常常躺在床上,脚还在空中一招一式比画着。有天半夜恍惚中,眼前出现了一个老树根雕的扭拧架势,幻若一位长者练拳的凝结,他脑子里顿时形成了舍字的形态,呼之欲出,旋律和节奏随即生成,转化成爆发力,他立刻起身下地,风雷而动,一蹴而就!

邵学军说他的每一次创作都激情万丈——以绘画造型,将文字化为形象,章法自在脑海;以音乐节奏运笔,用旋律造势,蛰伏只待火候;以武术刚柔攻防,瞬间爆发,气势险峻,力透纸背;以中医调和内外,荣养左右,宣通上下而皆在胸中,完美收笔,局面震撼而和谐。

造势、造险、化险为夷,蕴藏着功夫和修养,他写牌匾每一个字的出炉,都同眼前这个“舍得”一样,笔笔见功、处处精妙、严于法度,所作榜书大字磅礴苍劲、气势雄浑。

心底种子终开花

邵学军笑言,他的题字,始于1977年。每次路过太原河西“下元饭店”,总被美味撩拨,但因囊中羞涩,始终未敢入门。一天斗胆进去,点碗肉浇面。“当时一眼看到墙上字迹丑陋的价目表。应我要求,给老板重写了价目表,又画了个服务员的广告像,老板高兴坏了,不仅免了面钱,又给我炒了一盘过油肉,还给了20元(这相当于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最后把我介绍给对面的五交化店写门头招牌字。”

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的题字,出现在太原市的大街小巷。柳北照相馆、山卫眼镜行、一间楼,柳南果品批发市场……而正式与牌匾结缘,是在1984年春天的一个早晨。

当时,邵学军在山东曲阜写生时,与一位老先生同时选中一个景,当得知邵学军来自太原时,老先生感慨山西有许多古匾,不仅字题得好而且刻制精良,可惜20世纪70年代后,做得就很粗糙了。老先生说,写字的不会刻,刻匾的又不会写,有的师傅还懂一点传统工艺,有的连字也不识几个,糟蹋书法啊……这位老先生,就是大师吴冠中!

1985年,邵学军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美术教师,教学之余,他骑车看遍了太原市大街小巷的匾额,印证了吴老的感慨所在,这也激发了他要留住手艺、做好牌匾传承、毕生从事牌匾艺术的决心,要想刻好牌匾,必须先写好字。自此,他以傅山为宗,参以黄山谷、赵孟頫,及魏碑诸家,逐步形成了风貌独特的邵体。

1985年至今,他已题写牌匾4100余家,尤以《五爷庙》《傅山祠堂》《乔家大院》《蒙山圣境》《舍得》、“沁园春·雪”、12米×26米巨型16条屏最具风格。

为匾“续命”四处奔

1992年,身为书法家,邵学军还轰轰烈烈开办了“邵氏铜字霓虹灯牌匾厂”,并亲自当师傅,以传统工艺雕刻、刷漆、贴金,修复古旧牌匾。然而,功成名就的邵学军,却陷入深深的忧虑中。当他在云南蒙自县的山村,看到百姓家的厕所门、茅沿板竟然是古牌匾时,非常痛心。

2005年后,邵学军放眼全国,足迹遍布山西、山东、陕西、云南等地,开始认真查阅、收集整理牌匾资料,针对题字无人、刻匾无人、修复无人、贴金无人、用桐油大漆无人等现状,2012年在政协会上提出抢救对策,呼吁建造“牌匾博物馆”将全国各地的名牌匾收集起来,再通过以旧做旧替代原匾,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同时,他还成立了邵学军技能大师工作室,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项文化,传承这门手艺。

在2019年首届“黄河杯”崖柏根雕现场创作大赛中,邵学军的根雕牌匾获得优异成绩,他说:“成绩代表的是组委会对根雕牌匾这项技艺的认可,说明古牌匾的抢救工作又推进了一步。于我而言,抢救不仅仅是修复一块牌匾,而是抢救其背后蕴含的千年历史文化和民族之本!”

猜你喜欢
题字牌匾根雕
浅谈幼儿园大班根雕活动的研发与实施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根雕》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呼和浩特“统一牌匾”行动现大量神翻译店名
俄一高校挂斯大林牌匾引纠纷
大漠孤烟“甘”寂寞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
漫画长廊
刘勇根雕艺术新作
银行荣誉牌匾岂能“终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