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普外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及治疗效果分析

2021-08-14 11:40刘汉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胆源胰腺炎胆囊

刘汉俊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常见急腹症,患者主要有黄疸、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会有消化道出血以及休克等严重症状[1]。临床多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但对于患者的手术时间临床尚未明确。部分患者认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应早期进行手术,通过手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身体康复[2]。也有研究[3]指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变化速度快,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应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114 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 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为29∶28;年龄24~69 岁,平均年龄(46.68±8.79)岁;结合 Ranson 积分判定(≤3 分为轻症,>3 分为重症)病情严重程度:轻中症患者37 例,重症患者20 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为31∶26;年龄24~68 岁,平均年龄(46.42±8.71)岁;病情严重程度:轻中症患者35 例,重症患者2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满足《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患者均经超声、螺旋CT 等影像学方法确诊;患者均符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指征;患者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因素诱发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或是器质性疾病患者;原发性胰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进行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麻醉起效后在脐上缘、右侧肋缘下与剑突下锁骨中线位置制作手术操作孔,建立气腹,在操作孔置入腹腔镜手术器械,探查患者的腹腔情况,明确胆囊位置,及时夹闭分离胆囊动脉血管,分离期间需保护胆总管,分离后迅速离断胆囊管,并进行电凝止血。给予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常规留置引流管,术后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轻中症患者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重症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重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中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轻中症患者,重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重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中症和重症患者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轻中症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因人体慢性胰腺病变、胆囊病变诱发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发病率持续性升高。有研究[5]指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胆源性疾病,如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等。因此,该疾病确诊后结合患者情况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既往临床多在确诊后先给予药物控制患者的病情,若药物有效,则不进行手术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则及时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6]。但是,目前临床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存在明显疑问。有研究学者认为,只有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指征时才能迅速进行手术治疗,若患者未出现手术指征,则不建议手术治疗,可避免手术对机体正常组织造成的刺激与损伤。但随着临床对疾病认识的深入,有研究[7]指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虽然明确了疾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案,但依然没有明确的手术治疗时机,手术实施时间依然是按照传统观点。但随着临床对疾病与手术时机的认识,有研究[8]指出,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入院后,积极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若患者属于轻中症患者,则进行早期手术治疗,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若患者属于重症患者,先进行药物治疗,在患者出现手术指征后第一时间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在高危期手术,可预防高危期手术导致的死亡现象,可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本文研究中,对57 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另外57 例患者进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轻中症患者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重症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重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中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轻中症患者,重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重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中症和重症患者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轻中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临床需结合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轻中症患者尽可能早期进行手术,减轻医疗负担,重症患者则需结合患者身体情况,科学选择手术时机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胆源胰腺炎胆囊
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时机及效果研究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与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对照研究
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