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在眼科疾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1-08-14 11:40廖秀梅陈明星黄兰珍林小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泪腺星状脉络膜

廖秀梅 陈明星 黄兰珍 林小勇

高频彩超属于临床一种新型的检查手段,是借助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对病变部位血流的情况实施检测,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无创,可连续、重复动态观察等[1]。目前高频彩超在临床检查中应用较为广泛,成为检查、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效果也较为良好[2]。近些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频彩超在眼科疾病诊断中应用逐渐广泛,为明确其实际价值,本文将其应用于本院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的眼科疾病患者中,分析其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783 例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的眼科疾病患者,其中男489 例,女294 例;年龄27~97 岁;其中晶状体混浊728 例、玻璃体混浊625 例、玻璃体积血17 例、视网膜脱离33 例、脉络膜脱离17 例、玻璃体星状变性6 例、泪腺囊肿5 例。783 例患者均经手术和临床诊断证实。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行高频彩超检查。患者保持仰卧位,目视前方,自然放松眼睑,将眼睛闭合,开始涂抹定量耦合剂,后轻轻放置探头在眼睑的一侧,开始探查,动作应轻柔[3]。对患者眼眶、眼球周围的结构和形态进行深入观察,以正确方式对各项经线实施测量,斜切、纵切、横切对眼镜病变部位实施扫描,对双眼实施对比检查。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正常区域、病变区域血流的状况,并完成定位取样,同时借助脉冲多普勒检查患者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血流速率[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玻璃体星状变性、泪腺囊肿的诊断符合率。

2 结果

高频彩超对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玻璃体星状变性、泪腺囊肿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21%、98.72%、100.00%、90.91%、94.12%、100.00%、100.00%。见表1。

表1 高频彩超对各疾病的诊断结果分析(n,%)

3 讨论

超声波属声波的一类,是指弹性媒质中质点速度、质点位移、应力、压力传播等量的改变,一般情况下声波频率若>20 kHz 则被人们称为超声波。借助声波探头对入射超声波、反射超声波进行发出和接收,超声诊断仪利用相对运动原理接收声波频率的改变开展临床检查。临床多将其用于组织运动成像、监护胎儿中,更多用于检查血流动态、血管状态、心脏等。该项诊断手段可以频移情况为依据判断血管有无病变、血流正常与否等,该项检测无创、非侵入且快速,因而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文选取783 例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的眼科疾病患者在其术前行高频彩超检查,各类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具体分析如下。

3.1 晶状体混浊 本次病理证实晶状体混浊728 例,而高频彩超诊断符合715 例,符合率高达98.21%,可见其诊断符合率较高。晶状体作为眼球屈光系统,由薄层透明囊膜包裹,如圆盘的双凸面透明体,可分为晶状体核、皮质、后囊、前囊4 个部分,高频彩超诊断视正常晶状体是不完整的梭形,有囊膜强回声,中间则无回声[5]。一旦出现病变后,晶状体上皮细胞变异,细胞碎片与变性细胞等堆积在视轴区,病变部位和正常部位出现声学界面与声阻抗差,彩超检查可见声像图有斑点状混浊,从而诱发中等强度回声光,光点多少可提示晶状体受损程度[6]。部分患者点状混浊逐渐增多,融合为片状,或往深层皮质与核心发展,从而有较厚的盘状混浊,晶状体经超声检查可见弥漫性强弱不一的回声。也有少数晶状体病变先发生在核心,则高频彩超可见中心有中等强度回声。

3.2 脉络膜脱离 本次病理证实脉络膜脱离17 例,高频彩超诊断符合16 例,符合率为94.12%。脉络膜作为眼球壁第2 层膜,在眼球后部,其发病机制至今未能明确,可能和脉络膜循环障碍、睫状体水肿所致房水分泌减少、睫状体脱离、脉络膜血管扩张等有关[7]。本病患者多有视力下降、术后无前房、眼压低等症状。高频彩超诊断时,可见玻璃体暗区有半圆形较强的回声带,光带比较纤细,可一条,也可两条,前接点越过锯齿缘,后接点则连接在球后壁,但不和视盘相连,凸面向前,活动度差,高频彩超还可见该光带区丰富的血流[8]。

3.3 视网膜脱离 本次病理证实视网膜脱离33 例,高频彩超诊断符合30 例,符合率为90.91%。部分性可见有强回声带出现在玻璃体的暗区内,凹面向前,锯齿缘连接回声带的前缘,后端与视乳头相接[9]。玻璃体全脱位的暗区内可见V 型的光带,前方眼球与其宽口相对,连接锯齿缘,其尖端指向连接了视乳头、视神经。大部分单纯型均为急性脱离,不存在伴随变化,存在较好的活动度,均匀,有血流的信号。而复合型实为陈旧性,有存在改变,网膜增厚、迂曲,强回声不均匀,不活动,存在多样的形态,在基底部可见点状的血流[10]。

3.4 玻璃体积血 本次病理证实有玻璃体积血17 例,高频彩超诊断符合17 例,符合率为100.00%。玻璃体积血主要是原发病所致的视网膜屏障破裂,导致红细胞与血浆等渗入玻璃体,造成相应疾病发生。积血在其中可扩散与吸收,随着出血时间与出血量的不同,扩散与吸收程度也不同,为此在彩超影像上可有不同的表现[11]。当积血较少时超声可见回声较低,难以察觉,需加大增益[12];若血细胞比较分散,其直径较小,不及波长1/2,超声波在其表面饶射,难以显示,从而出现漏诊。高频彩超诊断玻璃体积血比镜检结果更好,表现为病理回声无论摆动度如何超声都可直观检出,镜检则难以检出出血点[13]。中低量积血时经超声追踪观察,经过6 个月左右治疗,可见能被自身完全吸收,而大量积血因玻璃体无神经血管,营养主要依靠视网膜与脉络膜血管,代谢较慢,无法完全吸收,为此可有不均回声、粗细不一、粗糙的条状光带[14,15]。

3.5 玻璃体混浊 本次病理证实玻璃体混浊625 例,而高频彩超诊断符合617 例,符合率高达98.72%。在高频彩超下可见玻璃体内悬浮着细条状、团装、点状的回声,或在球壁依附,存在漂浮征,存在明显的后运动,光带回声在机化时增强,光带增宽呈现不规则性,后运动减弱,最终消失[16-18]。借助超声可明确玻璃体混浊的程度、患病时间,也可判断疾病的预后,可掌握最佳手术的时期。

3.6 玻璃体星状变性 本次病理证实有玻璃体星状变性6 例,而高频彩超诊断符合6 例,符合率为100.00%。玻璃体星状变性属于良性病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80%为单眼。经组织学检查发现,玻璃体星状变性小球直径0.01~0.10 mm,组成主要有脂肪酸、磷酸钙盐,但无蛋白质[19]。临床检查可见玻璃体混浊明显,但并无视力障碍,多经体检或其他疾病眼底检查时发现。彩超诊断玻璃体星状变性,可见玻璃体有点状强回声,病变前界不规则,后界圆弧形,且与眼球壁回声间有明显界限。同时,其点状强回声运动特点多以原位为中心抖动,变性表现出粗大、强回声。

3.7 泪腺囊肿 本次病理证实有5 例泪腺囊肿,而高频彩超诊断符合5 例,符合率为100.00%。关于泪腺囊肿高频彩超诊断的研究报道十分少见,经高频彩超检查可见泪腺窝有杏核状异常回声,边界清晰,眼球和肿大泪腺间有透声裂隙。

综上所述,在检查、诊断眼科疾病时选择高频彩超诊断效果良好,显示描述病变特点、范围、位置等较为清晰,且检查存在较好的重复性、无痛苦、准确、易行、方便等优势,属检查眼科疾病相对理想的方式。

猜你喜欢
泪腺星状脉络膜
外眦开大成形术伤及泪腺继发泪腺瘘1例
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切开重睑并眶缘骨孔固定泪腺的术式探讨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为什么眼泪流不完?
值得关注的肥厚型脉络膜病变△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