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1-08-14 11:40张涛李赛帅刁勤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肝炎

张涛 李赛帅 刁勤峰

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可能是导致病毒性肝炎的原因。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患者发病后会产生肝脏炎症反应,最终随着疾病的发展形成肝坏死。患病后,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疾病的传染性也会对患者家属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类型的噬肝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肝损害疾病。临床上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症状为特征,多数患者肝功能也会受到严重损害,临床上及时治疗非常重要。还原型谷胱甘肽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具有解毒抗氧化作用,对保护肝脏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7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每组35 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7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每组35 例。常规组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龄34~76 岁,平均年龄(54.89±7.04)岁。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龄34~76 岁,平均年龄(54.67±7.1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给予常规抗病毒与护肝药物治疗,将100 ml 异甘草酸镁(正大晴天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42)与250 ml的10%葡萄糖溶液混合后行静脉滴注,1 次/d;同时辅以抗感染、利尿等常规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67)治疗:取1.8 g 还原型谷胱甘肽与10 ml 的0.9%生理盐水混合后行静脉推注,1 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检测采取生化检测仪,借助酶化学法进行检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肝脾肿大减轻,各项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脾肿大无变化,肝功能指数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肝脾肿大改善不明显,肝功能指数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TA、AST、TBIL、AL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 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AST、TBIL、ALT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还原型谷胱甘肽组PTA 水平高于常规组,AST、TBIL、ALT 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n(%)]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肝炎之一。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主要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根据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病原学分类,可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肝炎病毒。除乙肝病毒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外,其余均为核糖核酸(RNA)病毒。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其主要特征是肝细胞变性、坏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增殖等[2,3]。当肝脏发生病变时,作为肝脏中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水平会降低,从而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的加重。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可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促进胆酸代谢。同时,巯基结构可以与多种化学物质结合,从而保护肝脏的合成并使荷尔蒙失活。因此,当患者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低于正常值时,需要补充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以促进肝功能的恢复[4,5]。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一种在人体细胞质中自然合成的肽,它可以通过巯基与体内的自由基结合来加速自由基的排泄。酒精代谢会产生大量自由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及时清除自由基,促进酒精排泄。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参与化学物质的代谢,保护酶分子,避免氧化,保护酶分子的活性,避免细胞损伤,保护肝功能[6]。

目前还没有针对肝炎的特效药,干扰素和其他抗病毒药物有效,但其使用受到疾病的限制,特别是在严重黄疸发展不适合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7,8]。病毒性肝炎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结合纠正不良习惯等方案控制病毒,但治疗效果不佳,不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人体的一种代谢物质,对人体细胞有保护作用。据报道,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可保护肝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9-11]。还原型谷胱甘肽作为一种有效的抗外源性毒性药物,可参与体内DNA 合成和氨基酸转运,在维持细胞生物学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此外,该药还能调节细胞膜代谢,促进糖、蛋白质、脂肪代谢,激发人体内多种山梨醇脱氢酶(SH),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抑制有毒物质合成,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水平,促进患者康复[12-14]。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PTA 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AST、TBIL、ALT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还原型谷胱甘肽组PTA 水平高于常规组,AST、TBIL、ALT 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常规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常规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肝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还原型谷胱甘肽肝炎
《世界肝炎日》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世界肝炎日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间歇低氧高脂饮食大鼠脂肪细胞因子表达及分泌的影响
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有关两种还原型辅酶的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蚯蚓谷胱甘肽转硫酶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