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2021-08-14 11:40陈海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4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症候气滞

陈海庚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即经期前及经期阶段的小腹疼痛表现,严重患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虚汗且手脚冰冷,基本生活、工作、学习状态受到明显影响[1]。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痛经类型,其中,原发性痛经情况较为常见,即无器质性疾病情况下发生的痛经表现,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所以需积极治疗。关于原发性痛经疾病一般采取避孕药等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长期用药后患者胃肠道反应、月经紊乱等问题明显,从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2,3]。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效果突出。本文就本院2019 年5 月~2020 年1 月的原发性痛经患者为例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1 月本院妇科收治的96 例妇科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妇科学》中的气滞血瘀型诊断标准;③用药方案患者知情同意;④患者无盆腔器质性病变;⑤患者月经周期正常。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患者;②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③精神、意识、语言障碍患者;④退出治疗患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西药组与中药组,各48 例。西药组:年龄18~42 岁,平均年龄(28.0±4.7)岁;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4.0±2.5)年;婚育情况:已婚20 例、未婚28 例,已育15 例、未育33 例。中药组:年龄17~40 岁,平均年龄(27.5±4.2)岁;病程2~8 年,平均病程(4.3±2.3)年;婚育情况:已婚21 例、未婚27 例,已育17 例、未育3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西药组予以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口服0.1 g/次,1次/d,月经周期前5 d服药持续至经期第3天,连续用药3 个月经周期。

中药组予以血府逐瘀汤治疗,方剂组成:炙甘草8 g,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川芎及桔梗各10 g,牛膝及延胡索各12 g,当归及柴胡各15 g。另外,根据痛经患者个体情况辨证用药,例如气滞加用香附、鸡血藤,血瘀加用莪术、益母草。煎服1 剂/d,早晚服用,月经前5 d 服药至月经结束,连续用药3 个月经周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程度、中医症候总积分情况。

1.4 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生活、工作、学习不受影响;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生活、工作、学习基本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生活、工作、学习受轻微影响;无效:以上效果未达到。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4.2 中医症候积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估乳房胀痛、经血淤块等症状,无、轻度、中度、重度症状分别为0、2、4、6 分。

1.4.3 疼痛评分 参考VAS 量表,无痛0 分,疼痛剧烈10 分,疼痛程度与评分呈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中药组发生胃部隐痛,轻度腹泻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西药组发生胃胀不适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n,n(%)]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中医症候总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及中医症候总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中药组VAS 评分及中医症候总积分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中医症候总积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中医症候总积分对比(,分)

注:与西药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发病病因主要集中在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情志因素等方面,多采用非甾体抗炎、避孕药治疗缓解疼痛[4]。但是,随着西药治疗工作的开展,发现长期应用西药后患者胃肠不适、内分泌紊乱等情况明显,所以限制了西药的应用时间,影响用药效果[5]。原发性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多由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从而导致不通则痛,辨证分型中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治疗上需标本兼治,侧重活血化瘀以达到祛瘀逐痛的目的[6,7]。随着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妇科治疗工作的开展,发现中药方剂血府逐瘀汤治疗整体效果理想,且用药安全性获得保障。血府逐瘀汤方中包括炙甘草、生地黄、柴胡、桃仁、牛膝、红花、枳壳、当归、赤芍、川芎、延胡索、桔梗诸多中药成分,其中,桃仁以及红花有活血祛瘀的效果,赤芍有抗血液凝集的效果,当归以及赤芍有养血活血的效果,川芎、柴胡有行气止血的效果,生地有滋阴补肾、调经补血的效果,诸药共奏活血化瘀、镇痛、改善微循环、缓解痛经症状等效果[8]。另外,随着此中药方剂的应用,药物配比合理,祛瘀、不伤正,在缓解患者疼痛表征、纠正致病原因、减少复发率、安全性方面效果理想。王玉香[9]研究指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理想,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方面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性获得保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中药组VAS 评分及中医症候总积分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结果与李云飞[10]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81.48%高于对照组的48.1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情况妇科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生活,血府逐瘀汤加减疗法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症候气滞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血府逐瘀汤治疗酒精性肝病并失眠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