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的梯次结构刍议

2021-08-14 05:26黄旭丽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刍议小学德育

黄旭丽

内容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阵地。班主任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笔者结合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认为小学德育工作可以分为联结式、开放式、拓展式的梯次结构,开拓发展,力求多层面全方位地开展德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德育  梯次结构  刍议

小学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德育纲要》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可见德育工作任重道远。班主任是德育工作最直接的践行者。那么,小学德育工作应该如何有序開展才能实现上述的育人目标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认为小学德育工作可以分为联结式、开放式、拓展式的梯次结构。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又因材施教,开拓发展,力求多层面全方位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联结式,奠定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心智未成熟,对世界充满未知与憧憬。班主任如同明灯,是学生的首要引路人。班主任在承接每一届学生的初期工作,必须科学地应运用联结式的育人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了解学生,针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联结方式。

(1)师生联结,尽早找到育人切入点。师生联结就是指老师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首先,有目的的座谈是很好的方法。班主任应化身为学生的好朋友,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爱好等等一系列信息。其次,建立学生跟踪卡。一人一档的德育跟踪卡能实时地记录转化内容、过程、效果等信息。最后,教师对个别学困生、顽劣生的特殊联结也是一个优良班风形成的一大环节。个别特殊情况的学生更需要班主任老师付出爱心与真心,长期跟踪,让他们获得点滴进步。

(2)家校联结,多方法转化学生。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很多学生在校思想表现及行为习惯是在家长的教育方式下潜移默化养成的。班主任与家长联结,是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行之有效的德育方式。家访是家校联结的主要教育方式,通过家访,取得了家校间的联系,建立一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家校合作的伙伴关系。

在家访的过程中,班主任既能将学生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也能了解到平时他们在家中教育的方法方式,同时能寻求双边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育人效果良好。

譬如,2018年,我班的一个叫林小立的学生,经常作业马虎应付,存在抄袭现象,深入了解之余还知道他有威胁同学代写作业的陋习。情况较为严重,故进行家访,获悉系单亲家庭的孩子,长期缺乏关爱和家长适时的正确指引,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掌握了这些信息,我制定了相应的转化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林小立同学在学期末获得“文明标兵”称号,学习也获得“进步奖”。

(3)信息联结,及时反馈育人效果。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育人方法也自然而然地和信息技术联结在一起。首先,利用好班级微信家长群。微信群的应用便于班主任与部分家长交流沟通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指导家长做好校外跟踪教育,效果又好又快。其次,充分利用家长会,采用一对一的座谈方式进行沟通,不但保护了学生和家长的尊严或隐私,还能更好地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实施转化的措施。

二、开放式,纠正学生的价值观的定位和取向

所谓开放式,就是在一些自由的、开放的活动空间里,班主任凭借自己的一双慧眼去观察、揣摩、判断、发现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并及时有效地进行释疑、指引、纠正的德育工作方式。

在开放性的活动空间里,最能让学生释放自我、展现风采和自由发挥,最能折射学生道德品质的不预期的教育情景。例如,去年“五一”节期间,我校发动各班级进行大扫除活动。我无意间发现班里原来的“淘气包”郭跃同学表现异常突出,帮助力气小的同学提水上楼梯、主动清理墙壁角落的灰尘、清理校道污水沟的杂物……看到他又忙得不亦乐乎,与平时顽劣不听话的性格大相径庭,我喜在心里。我立即拿起手机拍下郭跃劳动时的几个特写镜头。随后,我在班上举行“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中特意放出郭跃劳动的特写镜头,同学们发出“哇哇”声褒扬了郭跃同学的劳动精神。知道老师关心他又重视他,获得了自豪感,这样对他接下来的成长道路帮助很大。

一场大扫除活动、一次课间活动、一场拔河比赛、一次社区的公益活动……开展开放式的活动,班主任能够从自己观察到的学生个体活动进行揣摩,进而判断,找到学生教育转化的拐点,适时进行拨正,德育教育效果尤佳,对学生成长道路上价值观的定位取向起到决定性或转折性的作用。

三、拓展式,提升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品位。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大程度存在着依赖性和反复性,对自己的人生缺乏长远规划及正确的航向选择,更不用说世界观的养成。这一切都有赖于班主任老师科学地借助教育契机,给学生予以判断、选择、指引、确立,进而由个人的发展蓝图到实现人生观、世界观的品位的确立乃至提升。

拓展式的德育模式要求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别人,关注社区生活,了解网络热点,关注时事政治等,从而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了解和关注别人、社区、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演变,从而提升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境界。

2019年3月,我组织的一次题为“我是创文小标兵”的演讲比赛。参赛选手都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中,参赛前有的选手还与家长一起认真准备。参赛选手都把眼界放宽放远,内容从校园到社区乃至整座城市轰轰烈烈的创文行动中选取题材,提炼身边感人故事,倡导绿色家园观念,展望城市创文蓝图……这无异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观摩活动。

德育微课,演讲比赛,故事会,课余情景剧等诸多德育方式,都是拓展式的楔入点,借助这些活教材,能多层面、上档次地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定位取向,使德育工作上新台阶。

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关乎学生的个性发展,关乎国民素质提升,关乎整个国计民生。笔者窃认为如果能巧用教学机智,科学有序地楔入上述联结式、开放式、拓展式的德育方式,自然能让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新效果,更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刍议小学德育
刍议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材一题“思考与讨论”
刍议公路沥青路面裂缝防治对策
全学科阅读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阅读刍议
重组·建构·同化——刍议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刍议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