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成效、挑战与展望

2021-08-16 06:04王俊民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教授科学

王俊民

为进一步推动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华文教育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加强不同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1年7月2日至4日,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华文教育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工作研讨会在曲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教指委主办,曲阜师范大学承办。会议主题为“挑战与应对: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华文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路与举措”,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江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鲁东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等高校的70多位专家学者线下共聚一堂,分享经验,为新时代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华文教育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献计献策。

针对科学教育专业的建设,在主会场,教指委委员、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衛平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罗星凯教授,长春师范大学郭飞君教授分别围绕“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改革发展”“从科学教育到科技素养教育”“长春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进行了专题报告。胡卫平教授基于调查数据指出科学教育专业在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实施等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与西方科学教育具有较大的差距;罗星凯教授介绍了当前发展学生科技素养的必要性,倡导从科学教育走向科技教育,并介绍了桂林兴华科学教育研究院的科技教育实践;郭飞君教授从专业建设回顾、专业建设实践和规划与展望三个方面介绍了长春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从无到有,再到国家一流专业的发展历程,分享了他们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经验。

“科学教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分论坛由教指委委员、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汪霞教授主持,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林长春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刘博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白欣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薛忠祥副教授、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魏雪峰教授分别结合各自学校科学教育专业的建设情况做主旨报告。林长春教授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介绍了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与学科建设的背景和近二十年的进展,基于调查数据说明了当前科学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我国科普教育视野的发展提出了未来综合性、复合型科学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他指出,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建立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共同体,开展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建立基于专业认证的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和评价标准,大力开展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与资源的开发。白欣教授以北京科学中心为例,阐述了科学人文主义视野下的场馆教育理念与方法,他指出,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着力点是要超越科学的界限,综合培养科学素养,超越正式与非正式的界限,在社会中增加学生接触科技的机会。刘博教授和魏雪峰教授分别介绍了河北师范大学和鲁东大学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并表达了他们在就业、实习、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困惑。

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年正式批准重庆师范大学开设科学教育本科专业,代表着科学教育专业正式设立。经过二十余年的专业建设,科学教育专业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自然科学知识和较强科学教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才助力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持续完善,科学教育纳人基础教育各阶段等。与此同时,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本科科学教育人才培养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1.科学教育专业发展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近二十年来,多所院校逐步发展和创新出科学教育专业建设模式,在课程体系构建、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和资源建设、协同育人平台搭建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独特性。例如,广西师范大学强调课程育人创新实践,让基于项目的科技探究学习成为学科教育课程的教学常态;并通过平台建设,将师范生对“临床实践”的刚需与中小学科技教育对提升师资的期望对接起来。长春师范大学注重创新培养机制,在培养过程中,进行“一核、两翼、三思”的培养,即以发展学生的科学教育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省部级研究中心和校内实践中心为平台,进行“学前思、学中思、学后思”的科学教育教学实践。重庆师范大学通过举办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构建科学教育学科建设共同体,通过参与修订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出版教材、承担教研课题等方式,推动我国科学教育专业的规范化发展。河北师范大学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验过程考核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和教育实习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等。首都师范大学协同北京科学中心,设计了“以科学人文主义为中心的场馆课程”,为提升中小学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推进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循路径。

2.科学教育实践及专业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

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林长春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罗星凯教授等人提出科学教育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2.1专业与学科建设发展依托的环境支持不力

这种支持不力具体包括:就业缺少编制、有招聘限制;高校办学过分功利,当前已有一些高校科学教育专业停办。

2.2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欠健全

教育系统、科协系统、科学院系统的整合不足,高校与中小学的整合不足,企业支持教育的机制不够完善。

2.3教师与学科的支撑缺乏

具有科学教育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较低,培养科学教师的高校和专业相对较少。

2.4课程与教学的质量不高

科学课程缺乏整体设计、教材质量有待提高、社会与学校对小学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的科学性不够。

2.5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不够

科研队伍严重短缺、科研项目与经费严重不足、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加强、科研成果无法有效支撑科学教育改革。

3.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未来展望

鲁东大学魏雪峰教授介绍的“E-STEM理念'中南民族大学薛忠祥介绍的“临床教育学”都为科学教育学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我国科学教育专业建设面临对科学教育人才需求旺盛的新形势。林长春教授提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化科学教师;我国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综合性、复合型科学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开展需要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需要高层次的科学教育研究人才。

在总结经验和挑战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未来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3.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要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基于专业认证的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规范与质量评价标准。

3.2外部支持方面

要推动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招收科学教育本科生,建立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通中小学、高等院校、政府和科技场馆等机构的壁垒,更好地实现科学教育的协同发展。

3.3推动科学教育学术研究方面

加强科学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科学教育研究水平,为科学教育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本文作者系重庆师范大学科技教育与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教授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彩版作品(1)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
科学拔牙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