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血清降钙素原、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1-08-17 08:57韩红伟焦新民魏玉英宛红娥侯昌权翟亚军侯波庆周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界值降钙素二聚体

韩红伟,焦新民,魏玉英,宛红娥,侯昌权,翟亚军,侯波庆,周新

(新疆军区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重症肺炎也被称为休克性肺炎,主要是由于毒力极强的革兰阳或阴性菌感染所致,具有病情发展快速、程度严重、病死率高的特点,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呼吸系统症状,例如低血压、外周循环衰竭、神志改变、尿闭等,还经常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或指端发绀、脉搏细速、冷汗等体征,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随着病情发展恶化,还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临床中,需要及早诊断病情,做好预防对策,尽可能避免病情发展至重症阶段,如此才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肺炎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2],为研究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本文特选取83例重症肺炎患者和80例普通肺炎患者展开分组探讨,结果显示,持续观察其变化,对于早期诊断重症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3例重症肺炎患者和80例普通肺炎患者共同组成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所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皆符合对肺炎重度和普通肺炎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3],皆具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压、外周循环衰竭、神志改变、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或指端发绀等症状;皆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和血管收缩治疗;呼吸频率≤30次/min;氧合指数≤250 mmHg。将83例重症肺炎患者设为观察组,80例普通肺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22~85岁,平均(64.17±8.86)岁,合并高血压者占12例,合并高血脂者占9例,合并高血糖者占1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32例,年龄20~90岁,平均(65.02±9.11)岁,合并高血压者占16例,合并高血脂者占12例,合并高血糖者占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一般研究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经检查,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无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疾病,无精神疾病史,患者及其家属皆知情并自愿同意参与本研究,且取得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n(%),±s]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n(%),±s]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 呼吸(次/min) 氧合指数(mmHg) 合并症男性 女性 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观察组 83 54(65.1) 29(34.9) 65.02±9.11 27.62±4.29 183.44±46.73 16(19.3) 12(14.5) 18(21.7)对照组 80 49(61.3) 31(38.7) 64.17±8.86 28.02±4.53 185.13±47.58 12(15.0) 9(11.3) 15(18.8)χ2/t 0.310 0.604 0.579 0.229 0.651 0.456 0.260 P 0.577 0.547 0.563 0.819 0.420 0.500 0.610

1.2 方法

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合并症等,将其制作归档为个人病历档案,以此作为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变化的基本资料。在患者入院后48 h内完成对上述指标的检测内容,首先,取患者外周静脉血10 mL,将血液分为4:3:3三份,4 mL的主要用于检测PCT、CRP、血WBC计数以及D-二聚体,PCT指标由德国罗氏公司提供的检测试剂盒和型号为Elecsys2010的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检测,通过免疫比浊法确定血清水平。CRP指标同样使用德国罗氏公司提供的检测试剂盒和全自动蛋白分析仪进行检测,通过固相免疫色谱法确定血清水平。血WBC计数以及D-二聚体指标由北京普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和南京德铁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美国Biorad680酶标仪进行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确定血清水平;3 mL静脉血主要用于检测IL-6,其试剂盒和检测仪器以及血清检测方式与D-二聚体检测一致;最后3 mL静脉血用于检测凝血指标,和选择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血凝检测仪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四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采用Cluss法确定血清水平。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PCT界值水平为>0.5 ng/mL。PCT浓度从0.5 ng/mL上升超过2 ng/mL时,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的发生率增高,如果PCT值大于2 ng/mL甚至大于10 ng/mL时,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者脓毒症休克的可能性非常大(超过90%),高水平PCT表明全身炎症反应非常严重[4]。

(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对比项目主要包括:血WBC计数、CRP水平以及IL-6水平。血WBC计数界值水平为>10×109/L,CRP界值水平为>8mg/L,IL-6界值水平为(108.85±41.48)ng/mL[5]。

(3)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对比项目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PT的界值水平为12~16 s,APT的界值水平为24~36 s,TT的界值水平为11~18 s,D-二聚体界值水平为>200 μg/L,FIB界值水平为2~4 g/L。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指标和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对比

在血清降钙素原指标对比中,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水平显著较高,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炎症因子指标对比中,两组血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RP水平以及IL-6水平显著较高,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指标和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指标和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对比(±s)

组别 例数 PCT(ng/mL)血WBC计数(×109/L)CRP(mg/L)IL-6(ng/mL)观察组 83 18.65±3.37 13.1±2.32 92.36±24.07126.46±31.22对照组 80 1.92±0.55 8.84±2.06 57.75±18.42 85.52±19.63 t 43.839 12.380 10.282 9.980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对比

在凝血指标对比中,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显著较高,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对比(±s)

组别 例数 PT(s) APT(s) TT(s) D-二聚体(μg/L)FIB(g/L)观察组 83 25.13±3.5240.12±7.7423.97±4.83346.25±33.617.07±1.35对照组 80 24.91±3.2638.06±7.1122.54±4.57278.58±29.745.13±1.18 t 0.414 1.768 1.940 13.595 9.754 P 0.680 0.079 0.054 0.000 0.000

3 讨论

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因素较多,但大多认为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但临床所见肺炎患者大多由细菌感染和病毒侵袭所致[6]。其临床症状一般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所差异,但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和呼吸困难等属于基本症状,普通的肺炎患者一般会出现以上症状,此阶段的死亡率较低,患者通过治疗预后较好。但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随着病情发展恶化成为重症肺炎,此阶段患者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外周循环都将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7]。在治疗期间,也容易引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存在较大的死亡风险。对此,必须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提前做好治疗和护理应对措施,如此才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8]。

根据研究结果来看,在血清降钙素原(PCT)指标对比中,相较于普通肺炎的对照组,重症肺炎的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水平显著较高,数据比较(P<0.05)。这证明PCT水平与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炎症因子指标对比中,两组血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较高,数据比较(P<0.05)。这证明血WBC计数的变化对肺炎病情的影响作用较小,而CRP、IL-6水平变化与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凝血指标对比中,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凝血酶时间(TT)比较(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显著较高,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PT、APT和TT的变化对肺炎病情的影响作用也较小,而D-二聚体和FIB水平变化也与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进行检测会发现,除了血WBC计数、PT、APT和TT之外,血清降钙素原、CRP、IL-6、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均与肺炎病情变化紧密相关,病情越严重,其指标水平越高,持续观察其变化,对于早期诊断重症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界值降钙素二聚体
正常血清降钙素和大肿块甲状腺髓样癌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加速度计在测量青少年身体活动中的使用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甲状腺细针穿刺洗脱液中降钙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初中数学中绝对值性质的应用
部分国家和地区司机血液酒精浓度界值及相关处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