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内涵与定位

2021-08-17 02:15李玉静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适应性格局经济社会

李玉静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在这一背景下,何为“适应性”以及如何增强“适应性”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历史视角看,回顾我国职业教育近百年的现代化历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断发展的延续,二是新形势新变化的驱动,三是国家战略的引导。正是在与经济社会的互动中,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挥它的独特功能并呈现出新的价值取向。从现有研究看,相关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从多个角度对职业教育适应性进行了解读。陈子季提出,适应性应紧紧抓住“类型特色、多元办学、融合发展、开放水平”四个关键词。有研究提出,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制度标准、办学格局和结构体系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出发點与落脚点(徐曼曼,祝士明,2021)。从国际视野看,多年来,适切性(relevance)、适应性(adaptability)一直是国际社会职业教育政策中的关键词。欧盟从经济社会变迁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在如下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是适应科技和劳动力市场的迅速变化,职业教育与培训在项目和资格方面实现了多样化,特别是满足服务业不断扩张的需求,并提高相应的办学层次;二是适应人口的迅速变化,将多样化与规模扩张相结合,使终身学习成为现实,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生涯阶段学习者的需要(CEDEFOP,2019)。

总体来看,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新时代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定位的背景下,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关系的一种更高要求,是指职业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形成更密切的互相支持与促进关系。其基本逻辑是:职业教育自身必须通过体系建设、制度变革、特色培养模式确立及文化培育等内在因素的变革,积极主动应对经济社会转型、科技进步、人口变化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影响。同时,职业教育自身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发挥对于经济社会变革的支撑、促进和引领作用。新发展格局下,适应性主要表现在我国职业教育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每个公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需要。适应我国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对于人力资本的要求,必须从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教育类型出发,完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融通,实现职业教育层次内部纵向衔接贯通,深化工作本位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发挥职业教育在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适应性格局经济社会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格局与结局
以天地为格局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格局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图示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