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开展“概念图”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8-19 06:3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概念图讲授卡片

张 镠

(江苏省徐州市东苑中学 221000)

概念图(concept map)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使用连线将各个概念连接起来的图形.概念图最初由美国J.D.Novak提出,经过多年发展实践,概念图已经被应用在各个科目的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概念图在初中生物中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系统科学全面地将众多知识点连接起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习效果.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引入概念图,除了提升教学效果外,还可以培养学生以下三种能力:第一,是自主建立系统概念体系的能力,概念图往往会对有关联的知识都有所涉及,那就需要学生能够有宏观思考的能力;第二,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是很匮乏的,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导致初中生仍然习惯于使用直观感受理解知识,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学会用抽象方式表示具体事物;第三,逻辑思维能力,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界定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一、概念图在预习复习环节的应用

目前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往往会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与授课内容相关联的预习任务,在新课讲授结束后也会相应布置复习任务.通过预习任务,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难易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课堂听课时有重点地听.将概念图引入到预习环节,让学生围绕着新课标题寻找课本中相应的知识点,回忆已学知识点,绘制出概念图.复习环节同样可以引入概念图,学生经过课堂学习之后,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基于此,可以对概念图进行优化完善.这样两个环节,不仅借助完整的概念图帮助学生认识知识,梳理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生物与环境”这一章节的预习任务中,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预习本章节内容,绘制概念图.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阅读课本相应的内容,画出关键词,了解非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了解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实例.学生首先领悟学习任务,然后从标题出发,标题涉及了两个关键词“生物”和“环境”,那么概念图应该从这两个关键词出发,首先要理清楚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将两者联系起来以后,再进行下一步思考,可以发现环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两类.学生在预习阶段能够划分到这个层次即可初步达到预习要求,在课堂之初,可以给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的机会,就彼此绘制的概念图进行讨论.

二、概念图在新课讲授环节中的应用

在新课讲授环节,引入概念图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新课讲授时,对于某些较难的知识点,仅仅通过口头表述的形式,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有点困难,此时可以使用概念图.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投屏的形式,现场绘制概念图,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重新梳理知识点,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另外,现场绘制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概念图这一工具有更好的理解,把概念图作为一种经常使用的工具使用到各种课程的学习中.

在一门课程最初使用概念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概念图,如何绘制概念图.例如仍然以“生物与环境”这一章为例,教师首先准备好一些卡片.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选取一小节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根据内容,在卡片上写上重要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首先确定最为关键的概念,也就是自己选择的内容的中心概念.然后依照概念之间的关系,围绕中心概念寻找与它有关系的下一层级概念,也同样写在卡片上.依此类推,得到一组概念卡片.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卡片分类放置在桌面上,尝试使用连线将有关系的卡片连接起来,思考有什么关系,补充到连线上方.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概念图,不断完善,最终得到简洁精确的概念图.

图1

接下来阐述如何在新课讲授环节使用概念图.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适合使用概念图的内容往往是涉及到新概念较多,与旧知识存在很多关系的章节.以“基因的表达”为例,这一节特点是概念众多且复杂枯燥,与前后知识结合紧密.因此此节知识很适合使用概念图辅助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首先给出关键概念:DNA、mRNA、蛋白质、脱氧核苷酸序列、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画出相应的概念图,教师可以用“概念卡片”提示学生.最后教师对学生绘制的图进行点评,得到最后的概念图(如图1所示).

三、概念图在新课小结环节的应用

完整的课堂在新课讲授结束之后,教师会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初中生物中会存在一些知识点,枯燥且较难,对于这种知识点,如果仅仅依靠学生背诵,记忆会很快就模糊,而且整个知识体系是不完整的.在小结阶段引入概念图,同时结合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同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记忆.

以“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例,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中心概念是“生态系统”,教师层层递进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首先从生态系统的内容进行分散,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这样第二层概念就搭建出来了.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本身是否还可以扩展,从而可以从“生态系统”扩展出“生物圈”的概念,第一层概念基本总结归纳完成.紧接着再从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生物部分包括哪些,非生物部分又包括哪些,搭建出第三层概念.生物部分向下划分时发现可以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概念联系起来,然后对三者所包含的生物类别进行扩展,从而可以完成整个概念图的绘制.概念绘制结束后,最后连上两两之间的关系,添加上相应的解释.从而可以得到图2.

图2

除了上述三种应用场景的使用以外,概念图也可以被用于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师可以将一个完整的概念图的部分概念遮挡住,然后让学生将遮挡处的知识填充起来,或者让学生填补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测试方式目前在生物考试中已经有少量涉及,在平时练习中也可以尝试使用,这种反馈方式可以很快速地反映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教师了解学情.

猜你喜欢
概念图讲授卡片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张卡片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概念图策略在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