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间断补锌法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08-19 02:37肖和贤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7期
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细胞次数

肖和贤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8000)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1]。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与患儿机体免疫功能较低、遗传因素、机体缺少维生素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患儿罹患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可发生支气管哮喘、心肌炎及肾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2]。锌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新陈代谢的必要微量元素。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儿童缺锌后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厌食及异食癖等现象。锌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补充充足的锌可促进儿童体内免疫细胞的发育,帮助和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应答,进而提高其机体的免疫能力[3]。本文对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0 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间断补锌法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 年1 月至2019 年2 月期间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 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患儿家属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4]。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儿在参与本次研究前的2 个月内接受过相关的治疗。2)患儿合并有其他的感染性疾病。将这70 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在观察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0 例,女性患儿15 例;其年龄为1 岁2 个月~5 岁9 个月,平均年龄为(3.4±0.5)岁。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3 例,女性患儿12 例;其年龄为1 岁3 个月~5岁10 个月,平均年龄为(3.2±0.7)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抗感染、止咳、平喘、祛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5]。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儿使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93040)进行治疗,方法是:让患儿口服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每天服用5 ~10 ml,分2 ~3 次服用。连续治疗2 个月后,停药3 个月,以此类推,1 年内共为患儿治疗6 个月,观察期为1 年10 个月[6]。叮嘱患儿家属禁止将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与牛奶一同让患儿服用[7]。为两组患儿家属均发放记录单(记录单内容包括年发病次数、病种、病程、每日服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的剂量及具体的用药时间等)。除此之外,叮嘱家属要严格控制患儿的饮食,适量进食含有锌的蔬菜、水果及动物蛋白等食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血清IgA 的水平、血清IgG 的水平、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哮喘发作的时间及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时间。本次研究将患儿的临床疗效分为显著缓解(接受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其在观察期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有效(接受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在观察期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减少)及无效(接受治疗后,患儿未达到上述标准)三个等级[8]。总有效率=(显著缓解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对比

接受治疗后,在对照组的35 例患儿中,临床疗效为显著缓解、有效及无效的患儿分别有28 例(占80%)、6例(占17.14%)及1 例(占2.86%),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4%(34/35)。在观察组的35 例患儿中,临床疗效为显著缓解、有效及无效的患儿分别有21 例(占60%)、5 例(占14.29%)及9 例(占25.71%),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29%(26/35)。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两组患儿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血清IgG的水平及血清IgA 水平的对比

接受治疗后,对照组患儿外周血中CD3+淋巴细胞的水平、CD4+淋巴细胞的水平、血清IgG 的水平及血清IgA的 水 平 分 别 为(58.95±14.99)%、(36.81±8.77)%、(8.48±2.19)g/L 及(0.71±0.20)g/L;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CD3+淋巴细胞的水平、CD4+淋巴细胞的水平、血清IgG 的水平及血清IgA 的水平分别为(63.91±16.32)%、(41.65±10.49)%、(9.39±2.53)g/L 及(0.89±0.26)g/L。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CD3+淋巴细胞的水平、CD4+淋巴细胞的水平、血清IgG的水平和血清IgA 的水平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gG 及血清IgA 水平的对比(± s )

表2 两组患儿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gG 及血清IgA 水平的对比(± s )

组别 例数 CD3+淋巴细胞的水平(%) CD4+淋巴细胞的水平(%) 血清IgG 的水平(g/L) 血清IgA 的水平(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56.53±13.91 63.91±16.32 34.51±7.83 41.65±10.49 7.93±2.35 9.39±2.53 0.63±0.20 0.89±0.26对照组 35 56.79±14.30 58.95±14.99 34.19±8.20 36.81±8.77 8.06±2.10 8.48±2.19 0.61±0.19 0.71±0.20 t 值 0.077 1.324 0.167 2.094 0.244 1.609 0.429 3.246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哮喘发作的时间及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间的对比

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更少,其哮喘发作的时间及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时间均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哮喘发作的时间及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间的对比(± s )

表3 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哮喘发作的时间及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间的对比(± s )

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时间(d)观察组 35 4.35±1.52 0.93±0.31 8.28±2.85对照组 35 8.25±1.92 1.77±0.72 12.04±4.75 t 值 9.422 6.399 4.016 P 值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次)哮喘发作的时间(d)

3 讨论

近年来,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患儿1 年内频繁发生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不同年龄的患儿其病情的诊断标准也不相同。年龄<2 岁的患儿每年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7次、年龄为3 ~5 岁的患儿每年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6次、年龄>6 岁的患儿每年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5次,其病情可被诊断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年龄<2 岁的患儿每年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3 次、年龄>2 岁的患儿每年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2 次,其病情可被诊断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流涕、鼻塞、喷嚏及咳嗽等。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其临床症状也不相同,有的患儿可出现食欲不振、盗汗、体重不增、面色萎黄等症状[10]。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较为复杂,有学者认为,此病的病因主要为患儿的体内缺少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免疫力较低、喂养方式不当等。锌是人体必需的一种重要微量元素,存在于众多的酶系中,是核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维生素A 利用的必需物质。锌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增加食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降低对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等作用。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与患儿机体内锌含量不足有关。缺锌可导致患儿的脾功能、胸腺功能、肌体细胞的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下降[11-12]。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外周血中CD3+淋巴细胞的水平和CD4+淋巴细胞的水平、血清IgG的水平和血清IgA 的水平均更高,其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更少,其哮喘发作的时间及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时间均更短。这可能是因为,为患儿进行间断补锌可提高其食欲,避免其因食欲减退而发生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现象,进而降低其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合理的补锌还可增加机体内白细胞的作用能力,改善因细胞老化引起的免疫紊乱,进而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至最佳效果。因此,临床上在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为其进行微量元素检测,以免其因缺锌而影响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间断补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其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

猜你喜欢
外周血淋巴细胞次数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依据“次数”求概率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hsa-miR-29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