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读思达”教学法应用研究

2021-08-22 14:53卓志平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读思达教学法高中化学

摘 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应试教育思想已经跟不上现代教育的步伐。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采用“读思达”教学模式,让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在化学教学中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读思达”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1-0008-02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不断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皆有所获,注重个人修养,拥有家国情怀,在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因此,教师应基于化学核心素养进行“读思达”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读思达”教学法的研究背景

综观当前的教育特点,我们正处于一个从教育时代转向学习时代、从知识时代转向素养时代的过程,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素养。而“读思达”,即阅读、思考和表达,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这三种能力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既是工具,又是归宿,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完整的学习”。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教学法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新式教学法,不同于死板的应试教育,摆脱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学生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的完整学习,才能将知识转化为素养。然而,现代的教学方法并没有重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挖掘学生的潜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影响了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读思达”教学法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法,能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本位的、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法。因此,“读思达”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刻不容缓,教师要从各方面入手,对化学核心素养下的“读思达”教学法进行认真研究[1]。

二、“读思达”教学法研究的具体内容

学习有暗线、明线之分,学习的暗线大体可以概括为:求知欲望(要读)—探究欲望(要想)—表现欲望(要说)。学习的明线就是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读思达”教学方法的具体划分,即认知输入(阅读)—认知加工(思考)—认知输出(表达)这三部分的具体内容。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也做了一些总结。

首先说认知输入。认知输入是阅读的本质,也是阅读的第一步,是我们对信息的吸收。阅读是教学的基础、教学的前提,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资料、知识,都需要我们从第一句的阅读开始,以阅读为起点,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及理解。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情况可以判断学生在一节课中思考的高度和思维发展的潜力。

其次说认知加工。认知加工是思考的过程,是对我们所阅读到的内容进行加工、建构的过程。思考的价值就在于加工、建构,在于产生自己的想法、观点、见解,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择,因此,这一步很重要。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学习能力,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水平、深度及质量。教师以知识为媒介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鉴赏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最后说认知输出。认知学习过程是一个吸收和表达的过程,吸收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表达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学生能在表达中实现对知识的呈现、展示、迁移、运用,教学过程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给学生提供表现、展示的机会。

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者不但相互促进,互为目的,互为手段,而且彼此相互包含,且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在“读思达”及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一)应用实验

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还要求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有所进步。化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效发挥“读思达”教学法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完成化学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注重强调“达”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表达、自己展现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高中必修一“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然后带领学生做相关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置换反应、分解反应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应用到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从而在实验中进一步加深印象,不仅可以将知识点牢记在心中,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发现了化学的奥妙。另外,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合作,如一个准备试管等用具,另一个准备反应物等材料,从而更好地完成整个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从核心素养方面来讲,学生的个人修养、互助合作能力等也得到了提高[2]。

(二)收集資料

要想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得更好,收集资料、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改正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与该教学法有关的研究文献资料,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应用经验,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更好地将其应用到教学中[3]。例如,在教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查阅相关的国外资料,了解国外是如何教授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的,再“取其精华”,学习国外教学中的优点,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对比研究

很多事情,单方面来看也许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如果和其他事情相对比,其中的问题、缺陷就会一点点显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点注意这一方面,正确看待“读思达”教学法。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同年级未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的班级教学情况进行对比。比如,在进行“误差分析”有关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正确应用“读思达”教学法进行讲解,然后和其他班级的常规讲解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对比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完善“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四)问卷调查

无论应用“读思达”教学法还是常规教学法,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基于此,学生的接受情况、学生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了更好地研究“读思达”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做一个相关的问卷调查。首先,教师制作一个调查表,对同年段、参与本校课题研究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课题的认识情况、是如何看待“读思达”的,以及有什么更好的意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然后,教师将调查问卷收集起来进行总结、概括,概括出学生针对“读思达”教学法提出的意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研究,从而进行改正。当然,对于学生总结的有关“读思达”的优点,教师要继续应用,争取发挥出其更大的优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核心素養,让学生在“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和潜力,做到学有所用,实现全面发展。

结  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科学习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也需要加快节奏。学校和教师必须针对相关内容,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的意见进行调整和修改,让学生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环境下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吴俊明,杨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再思考[J].化学教学,2017(03):3-7.

吴俊明.基于教学实例的教学机智界定:关于教学机智的讨论之一[J].化学教学,2013(09):7.

林雪芳.如何培养高中化学的学科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1(07):52-5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开放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读思达’教学法应用研究”(立项批准号:KCZ202010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卓志平(1981.9-),男,福建晋江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读思达教学法高中化学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