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物图表分析 做好关键能力培养

2021-08-22 14:53许超凡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高中生物培养策略

摘 要:生物高考试卷每年都有图表类试题出现,而且图表类试题的比重呈逐年增加趋势。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个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做好教学和复习工作呢?在复习教学中,如何利用已有的图表类知识和相关试题,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呢?下面,本文结合高考生物学科要求学生具备的几个常见的关键能力,谈谈如何通过生物图表训练,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纠错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图表分析;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1-0041-02

引  言

能力的考查永远是高考不变的主题,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高考试卷每年都有图表类试题出现,而且图表类试题的比重呈逐年增加趋势。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

一、关注图表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有心理学家提出,图表能使学生的感知增强,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1]。教师有效地利用图表分析,对学生进行训练,能达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分析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的一个问题。

分析能力是學生应掌握的一个关键能力。要想解决图表类试题,学生首先要分析图表,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2]。这也要求学生具备分析能力。教师可以从试题入手,带领学生进行专题训练。课本、试题中有大量的图表内容,如呼吸作用过程、光合作用过程、物质跨膜运输特点的资料分析等。在讲解图表前,教师要让学生先进行分析,结合学过的内容进行解读。

例如,必修一课本中物质跨膜特点的资料分析中就有一张柱状图,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张图,分析水稻培养液里钙、镁两种离子的浓度为什么会升高。对此柱状图的分析,教师必须结合资料分析文字内容,让学生先阅读内容,然后从内容入手,研究为什么番茄培养液中的钙、镁两种离子浓度是下降的,但在水稻营养液中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会上升呢?这时,有学生可能会误认为是水稻释放了钙、镁两种离子,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特点,吸收的离子都是对植物有用的,所以水稻培养液中钙、镁两种离子不是水稻释放的,而是水稻吸水了,导致溶剂减少,所以浓度上升了。对这张图进行解释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应直接给学生展示答案,而是应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去分析。比如,习题中常出现的生态系统的模式图,一般是通过箭头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连在一起,让学生去判断各个成分分别对应的是哪一个。这时,学生需要通过对各个成分的特点的分析,厘清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根据图中的箭头方向得出相应的内容。

二、关注图表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育心理学对“迁移”的定义是:“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从现有的知识出发,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知识迁移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分析图表,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本中的插图的复习,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3]。

例如,在复习光合作用过程图时,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发生变化时,C3、C5的量如何变化?因为学生学过化学反应平衡状态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得出当反应物浓度上升时,生成物的量就会上升;反之,就下降。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如外界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就会引起C3下降,C5上升。这样,学生就能把化学反应平衡的知识应用到对生物的光合作用的研究上。

又如,生长素这部分内容,经常考查在重力或单侧光的作用下,植物体的各个部位是怎么生长的。遇到这类问题时,学生应把课本中的根、芽、茎的生长曲线图的知识迁移到试题的解答中。学生通过对根、芽、茎的生长曲线图的分析,了解到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根、芽、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生长的速率也是不一样的。一个横放的植物,在重力作用下,根表现出向地性,而茎则表现出背地性。

再如,如果把植物放在离心转盘上,学生则需要把物理中学到的离心力的知识迁移到试题中进行分析。

三、关注图表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在图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画图表的方式将文字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这样学生就能在归纳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突出重点,同时还能加深印象,激发学习兴趣[4]。

例如,在教学“有丝分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DNA、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的曲线图,让学生通过绘图对这些知识有直观的认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

又如,在选修三的学习中,对于很多操作技术流程,学生很难进行有效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列表比较的形式,按课本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把多个内容进行归纳,使原来模糊的知识点变得线索分明、内容清晰。比如,全国卷中就出现过一道试题,研究各种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曲线图的形式描绘了四条曲线,一条是只加细胞分裂素,一条是只加蔗糖,一条是同时加了细胞分裂素和蔗糖,还有一条是清水的对照。本试题是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分析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植物的影响,要求学生对曲线进行归纳综合,通过和清水对照比较,明白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植物的影响。在教学中,遇到图表时,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实践训练,使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四、关注图表分析,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

很多实验设计类图表题常围绕图表提出一些不符合图表内容的结论,然后让学生去纠错,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5]。对此内容的分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判断该图表是否和科学性的原则相违背、是否符合图表知识原则、是否严密等。

例如,必修一课本中就有两张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让学生找出图中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该图对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然后结合前面学过的细胞器的知识,分析第一张图与科学性相违背的地方。第一张图既有中心体又有叶绿体,说明该细胞是低等植物,但是图中的细胞没画出细胞壁,这样第一个错误就找到了;再分析图中中心体的标注,中心体是由两个中心粒构成的,但图中把中心粒标为中心体,明显不严密,这样就找到了第二个错误。通过对图表纠错,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同时也能锻炼和培养自身的纠错能力。

结  语

总之,图表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信息资源,也是知识的载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利用图表,要创造性地挖掘圖表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通过图表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纠错能力[6]。

[参考文献]

郑淑琴.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训练 提高学生解答图表类试题的能力[J].中学生物学,2010,26(06):50-53.

霍永平.如何提高学生解答高考生物图表题的能力[J].生物技术世界,2013(02):104.

戴雅萍.图表信息转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J].中学生物学,2012,28(06):43-44.

钱竹清.探析高中生物教材插图的价值与有效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1(04):141-142.

张起英,李国忠.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插图种类及作用探究[J].成才之路,2020(28):124-125.

盛爱霞.浅谈高中生物教材中部分图表的学法指导[J].学周刊,2020(12):92-93.

作者简介:许超凡(1975.9-),男,福建罗源人,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福州市骨干教师,罗源县第二届名师,罗源生物陈国杨名师工作室成员。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高中生物培养策略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