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镇江市中考作文述评

2021-08-23 02:02丁国斌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21年8期
关键词:查字典外婆检查

名师简介:丁国斌,中学高级教师,现为江苏省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

真题回放

请以“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命题透视

“查”,表示动作行为。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有三个义项:一是检查;二是调查;三是翻检着看。一场新冠疫情,使“查”变为热词,查体温、查苏康码、查有没有戴口罩,这些似乎成为生活常态。其实,“查”这一动作行为在生活中很常见,即便没有疫情来袭,“查”也几乎每天都伴随着人们,我们随时可以列举出一连串与“查”相关联的事情:查出勤、查作业、查卫生、查安全、查身体、查行情、查工作、查字典……生活中不仅存在上面列举的这些有形之“查”,还存在着个人反思内省这样的无形之“查”。总之,这是一道非常接地气的作文题。选用“查”作为作文题,既决定了考生写作题材选择余地之大,也决定了题材反映社会生活面之广。考生对“查”这一动作行为本身所涵盖的情感、态度、精神及其意义的思考决定了文章的立意。

题目本身没有暗示立意倾向,但无论写什么样的内容,都有一个基本要求,即这个内容应当有意义,能够表現考生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这也应当成为判断本次作文水准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然,“查”还可以作为姓氏,读作zhā,若考生围绕“查”姓作文,也可正常评分。此为特例,不再赘述。

迷津指点

看到题目,同学们大概都会想到这样几个问题:谁“查”?“查”什么?为什么“查”?怎样“查”?“查”的结果怎样?同学们只要围绕“查”这一动作行为记事成文,就算切合题意,或对在特定时期、特定场合、特定情境下的“查”,设定角度,确立观点,展开议论,作议论文。总的说来,本次作文审题障碍极小,较易上手。但好写,不等于能写好。从阅卷情况看,同学们还需注意以下三点。

1.选材尽量避开热点。

写疫情期间查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的作文较多,虽不偏题,但选材同质化,立意趋同,会让阅卷教师产生审美疲劳,想得高分自然比较困难。考场作文就怕题材“撞车”,一下子就想到的热点题材,最好不写。“佳作赏析”中的三篇作文,无一篇与防疫有关,就是明证。

2.平常事也有动情点。

“查”这个词乍一听有点刺耳,有点冷冰冰的味道,但其实是带有温度的。同学们不仅可以写“道似无情却有情”的感悟,也可以写“查”这一举动本身所涵盖的温情。比如父母在你熟睡之后的查房,只是为了帮你掖好被子,怕你着凉;再比如在你出行之前,父母对你的行李查了又查,生怕落下什么。这些平常事,只要用心体味,就能发现动情点。“佳作赏析”中的第一篇与第二篇文章便是发现了这样的动情点,读来才令人感动。

3.用心思考立意点。

找到动情点,作文基本成功了一大半,若要脱颖而出,还需用心确立文章立意。许多考生都写母亲检查作业,但只是表达母亲对“我”的爱这一主题,而“佳作赏析”中的第一篇文章却能自然联想到外婆对母亲的“查”,由此立意,明显高人一筹,读来令人动容。写查字典、查手机的作文也有很多,无非表达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第三篇文章却能依托“查”的手段和媒介,串联起两代人的亲情纽带,立意确实不一般。

佳作赏析

镇江一考生

上小学的时候,母亲每晚是必然要帮我检查作业的。

那时的作业简单,无非是些单词拼写、默写课文或者简单计算之类,而粗心的我总是做错。交给她检查的作业,不一会儿就会被递回来。“你再查查,到底错在哪儿?”我记得她总是这样严厉地说。我也总是小心地接过作业纸,一题一题地查,耳边也总是她语重心长的叮嘱:“作业写完了自己先查一遍。考试时我能帮你查吗?你怎么就不能长长记性……”而等我找到错误订正好,她就会长叹一口气:“你什么时候让我查不到错误就好了。”然后又转身去帮我对照课表检查书包。

就在母亲一天天的叮嘱下,我长大了。我很少再犯粗心的错误,也不会忘带课本了。可母亲每晚还是会帮我检查。有时,她会拿出手机搜些什么,但更多时候,她只是拿过作业默默看一遍,然后默默离开房间带上门。

初中开学的前一天,她仍执意要帮我查书包。我忍不住抱怨:“我都多大了,你还要帮我查?我们班上就没有人还需要家长查书包、查作业的!”那一瞬,她似乎有些惊讶,嘴张了张,像是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像以前那样默默离开了。

自那以后,她不再帮我查书包和作业。我已经是初中生,自然是不用她检查了。其实,我知道自我升入小学高年级后,母亲就不太看得懂我的作业了——她的学历也只不过是初中毕业。更多时候,她不过是看看我作业都完成没有,字迹端不端正而已。

想着这些,我突然又想起外婆——母亲的母亲。母亲每次从老家离开前,外婆总是要一遍又一遍叮嘱:“手机、钱包没忘带吧?身份证在包里的吧?”问了,却还是不放心,仍要亲自再检查一遍。母亲这时总会蹲在外婆旁边,与她一起清点。我记得这时她们脸上总是盛放着花一样幸福的微笑。

其实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吧。孩子小的时候帮他检查作业尚能应付,但慢慢地、慢慢地,那个小不点一天天地长大,然后母亲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孩子的作业自己竟无法看懂了!这时她们的心情一定是欣慰又无奈,且有些不舍的。她们的孩子不再景仰她们,而是要去开拓自己的天空了!

我终于理解了母亲明明不懂却仍要帮我查作业的初衷。我也终于明白,有朝一日我会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把一切处理妥当的大人,会带着行李远走高飞;但在那之后,我一定会对我的母亲说一句:“妈,再帮我查查行李吧。”

那时的我们,一定是幸福地微笑着的——就像母亲和外婆一样。

场面描写生动,四个“总是”用得特别好,令人回味。母亲的言语经典,读之能引发共鸣。

两个“默默”,迥异于过去,留下悬念。

還是“默默”,进一步蓄势。

交代原委,自然过渡到下面的联想。

得出天下母亲的共性特征,不简单!

这是一个懂得母亲心声的孩子,多么温馨美好而又感人的场面。

综合点评从母亲事无巨细的检查,到她无法看懂默默离开,再联想到外婆同样的心情,小作者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帮孩子检查作业或行李,乃是母亲的本能、挚爱的体现,一代代人都是这样。没有烦躁,没有抵触,竟都是理解和憧憬,难能可贵。小作者能从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进行思考,更属不易。

镇江一考生

爷爷奶奶相爱大半辈子了,也相互查了大半辈子。

爷爷是个高血糖患者,平日里吃不了甜食。可他又是个“顽固派”,偏偏酷爱吃糖,每天身上都要悄咪咪地带点糖。我们怎么劝都不听,无奈之下只好派奶奶出马。

“老头子,把手举起来,我来查查有没有‘违禁品。”

每每听到这句话,爷爷眉心都一跳,强装镇定,眼神却在躲闪,偶尔还会闪到我身上,朝我眨眨眼,示意我帮忙。我却头一转,假装看不到。

“这哪能啊?”爷爷心虚地一笑,抬起手,“我一不抽烟二不喝酒,查不……”

奶奶已经查到了糖果!爷爷立马噤声了,垂下手,低下头,准备听奶奶教训。

“你看看,每次都被我查到。你都老头子啦,羞不羞?”

可爷爷乐此不疲,哪怕被奶奶教育也毫无怨言,看着奶奶的眼神里只有无尽的幸福罢了。

而奶奶,竟也有被爷爷检查的时候。

“老太婆,出门啦?先别急,我检查你些东西。”爷爷拦住在玄关换鞋的奶奶,“我问你,我们家的地址是什么?”爷爷一本正经板起脸的模样引得奶奶直发笑。

“哎呀!记得的,你放心。”奶奶边系鞋带边回答。

可爷爷却不罢休:“那儿子的电话号码呢?”

奶奶有些不耐烦了,嗔怪道:“烦死了你,查户口的吗?你放心,通讯录上第一个就是!”

爷爷听了这话,心满意足地去喂鸟了。

奶奶的记性差,经常忘事,每次出门前,爷爷都会检查她,就像奶奶永远不会忘记爷爷有没有偷带糖果一样。

两个相互守护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从不说甜言蜜语,他们只用细节来表达爱。

他们会相爱一辈子,也会继续相互查下去的。

开头点题,起笔奇崛。

语言亲切而幽默,极富生活气息,妙!

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妙!这是何等的幸福啊!

这一笔补得好,读到此处,心里暖暖的。

呼应开头,回味无穷。

综合点评

老夫老妻相互检查,或偷带糖果,或忘性很大;在互查的细节中,历经岁月的爱令人暖心而向往。顽皮的爷爷和执着的奶奶都被生动地呈现在文中,如在眼前。多好的题材!若非真情所致,又怎能妙笔写下呢?

镇江一考生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外婆是位不可或缺的人物——说是我的启蒙老师也不为过。

“外婆,这个字读什么呀?”小时候的我是个十足的“好奇宝宝”,常拿着学校里发的绘本问这问那,最常问的便是书上的生字。

很遗憾,外婆也仅有小学学历,并不能每次都“对答如流”。但她有一样“法宝”——字典。每当遇到难题,她就会戴上老花镜,把我揽在怀里,先是一笔一画地把字写一遍,再顺着部首找,翻来倒去地从一堆字中找出我想要的,最后艰难地从她的记忆里回忆读音,努力拼读出来。尽管她时常会因“倒笔画”找不到字,又或者受乡音影响,读出一段只有她自己才能理解的语句,但“查字典”这一方法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

再后来,学校也要求我们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并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字典。当别的小朋友还在老师的带领下找字时,我能飞快地从中翻出答案——面对他人吃惊的目光,我会骄傲地挺起胸,大声说:“这是我外婆教的!”

每每我告诉外婆这些消息时,她那原来平整的脸上便会浮起许多皱纹,如一朵盛开的花。笑了这么多年后,它们如同刻在了外婆脸上一样,消不掉了——外婆老了,但她爱我的心却没有变。

“孙孙,你要吃什么?”她不止一次地问我。

“炸鸡腿!”在家熬了这么久,来到外婆家,当然要“释放”一下啦。

这可让她犯了难——乡下可没有快餐店,外婆也不会烧这个……

查呀!我灵机一动,拿来了外婆新换的智能手机,三两下便找到了做法。在我俩的联手努力下,“炸鸡腿”很快完成了——味道很独特,很棒!

“你刚才是怎么用手机查到这个炸鸡腿的做法的?”外婆好奇地望着“满面油光”的我。

于是,我手把手地教起了外婆怎么使用搜索引擎——就像她以前教我查字典一样认真……

现在,外婆已经成了一名“专业网民”,不仅搜起东西来又快又准,甚至还无师自通地开了微信,闲下来就会乐呵呵地同她的姐妹们视频聊天。她再也不会因我不在身边而寂寞了。

哦!我查到了保持亲情的秘诀。是什么呢?不告诉你——自己去查吧。

看似不经意的交代,却是极好的铺垫。

场面描写好,仅有小学学历的外婆查字典的场面也深深印在了读者的心中。

比喻形象,以“笑了这么多年后”自然过渡到现在的场面描写,没有丝毫斧凿痕迹,语言极其俭省,实在巧妙。

外婆也新潮!

外婆也好学,场面温馨又熟悉,只不过教的人与学的人互换了位置而已。

结尾语言俏皮。

综合点评

当年外婆教“我”查字典,现在“我”教外婆搜网络,一个有趣的回环,串联起两代人的亲情。“查”成为手段和媒介,代际亲情才是本文试图传达的核心。本文构思巧妙,立意准确,实为考场佳作。

名师下水文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丁国斌

查了四家,只剩下302了,终于查出是这家的厨房下水管道接口漏水了,我长出了一口气。

早上上班,打开车库门取车,水漫了一地。推出电动自行车,走到墙角,打开齐胸位置管道检查口的小铁门,只见整齐排列的六根绿色自来水管湿漉漉的,旁边粗粗的乳白色下水管道里传来“哗哗”的水声。打开手机上的电筒,探进半个头朝上查看,白亮亮的水珠正从黑洞洞的上方落下,打在下面的地面上“啪啪”作响。很明显,不是自来水管破裂,而是谁家的厨房下水道接口漏水了——我家的车库正好在各家厨房位置的正下方,楼上六户人家的自来水管和厨房下水管道就在车库的墙角位置。

谁家呢?上班时间快到了,看来只有等到晚上家家有人才能查。

上班的忙碌似乎让我忘记了早上的烦心事,可下班回家,打开车库门,心情一下子从轻松变得沉重起来:正是家家做晚饭时分,下水管中的“哗哗”水声伴着水珠落下的声响即便是站在车库门口也听得见,车库积水越发严重,已然一片“泽国”。

一想到可能要进楼下五户人家的厨房,我的头皮就有点发麻:怎么称呼人家?怎么跟人家解释?人家给不给进?搬过来一年多,我居然不知道任何一家姓什么。

硬着头皮,我敲开了502的门:“你好,邻居,我是602的,我家车库里全是水……”终于听明白原委的男主人倒十分热情:“我先借你的手电用用,看看是不是我家的接口漏水。”

不一会儿,他来到门口:“我家的接口是干的,不漏水。这样吧,你进我家厨房看看,对了,我姓吴,你贵姓?”

“姓丁。” 我忙应声。

“丁先生,我刚才打开墙角的检查口,用手电往下照,发现墙壁、自来水管和下水管道都是干的,应该是四樓以下某一家的接口松动了……”

往下查,没想到各家都很配合。原来四楼是李家、二楼是王家、一楼是施家,三楼人暂时还没回来,但在二楼王家厨房墙角的检查口用手电往上照,分明可以看见三楼主管接口处的水往外冒。

站在302室门前,我又一次摁响了门铃,半小时前的紧张与局促似乎已荡然无存。

这一次,门开了……

新题练笔

1.请以“封不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俗语)

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猜你喜欢
查字典外婆检查
婚前检查与孕前检查资源联合应用对优生优育的影响
破耳兔
唠叨的外婆
做早餐啦!
检查版
检查版三
外婆的钱
外婆回来了
Playjng with ch & sh
说句好话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