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以工程教育认证为目标的电机类课程教学思索

2021-08-23 17:22朱显辉苏勋文师楠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效果疫情

朱显辉 苏勋文 师楠

摘    要:为改善电机类课程网络授课的教学效果,围绕着工程教育认证的总体目标,面向新冠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文章对电机类课程网络授课的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反思,归纳了电机类课程网络教学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给出了改善电机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应对措施,可为电机类课程网络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疫情;网络教学;电机类课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8-0078-0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标准,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国家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规范,力图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

电机类课程是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课程,主要包括“电机学”和“电机拖动基础”两门电工领域专业课,具有基础性、专业性、独立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的电机类课程教学方法,多数以课堂面对面教学为主,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安排,通常以板书和PPT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讲授,辅以课堂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报告和考试等方法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1]。

传统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师随时接收学生对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有助于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等肢体语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具有较为便捷的面对面交流条件,为答疑和辅导等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2]。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授课和远程教学等手段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传统的电机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具有网络教学的便捷性,已初显力不从心。尤其是2020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情况下,网络课堂成为了全国在校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之一。网络教学的方式虽然具有优质资源共享和灵活快捷的优点,学习环境也较为宽松,但是教学平台受网络的影响严重,无法保证师生之间随时“面对面交流”,既不利于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体系的形成。为保证教学质量,建立新型的网络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师生信息互馈系统,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系统掌握的同时,培养符合工程认证标准的高校毕业生,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迫在眉睫。

一、疫情下网络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针对来势凶猛的新冠疫情,网络授课成为国内不同类型学校的主要选择。疫情下网络教学的不足和弊端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已有部分研究人员开展了“疫情下网络教学平台”方面的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3]。

但当前的教研成果主要集中在网络平台与硬件的优化、通信技术支撑、家庭学习环境、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学活动的负责人、网络教学的准备和实施、高校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等不同方面,给出了疫情下分层次、多样化教学的建议,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疫情下网络教学的重视[4]。

此外,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师也结合本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实际工程应用情况,立足于工学、法学、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不同的专业角度,从实际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出发,对疫情下的教学任务进行了解读,立足于各自的专业角度,给出针对疫情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5]。

但上述研究成果要么重点论述疫情下网络教学的紧迫性并从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要么从系统层面对网络教学进行初步讨论,缺乏对网络教学体系的详细构建和师生信息互馈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围绕工程教育认证这一新教育背景下的网络教学进行详细论述。

目前,国内各高校各专业纷纷开启工程教育认证的进程,这一情况已充分表明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方式均不能完全适用于新形势下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需要围绕着工程教育认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研究。

综上,虽然当前一些高校对疫情下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没有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主要目标和教学体系构建系统性不足等弊端。因此,在新冠疫情下,寻找一条有助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二、疫情下电机类课程教学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针对新冠疫情下教育认证这一整体背景,电气工程专业应以改善并提高电机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总体目标。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建立针对电机类课程教学的完整有效的新型网络授课教学体系,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下,实时、高效、畅通的师生信息互馈系统,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工程教育认证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标,电机类课程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还应该重点关注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师生互馈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转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等方面。

第一,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建立面向疫情的新型网络平台的教学体系。面对新冠疫情下网络授课的新形势,结合电机类课程的专业性和基础性特点,考虑到网络授课对学习态度监控不利的不足,建立电机类课程教学完整有效的授课体系,利用已有的网络教学经验,不断深入探索,构建一个主动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客观的科学体系至关重要。依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能力提高目标,建立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化网络授课体系是电机类课程教师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探讨网络教学平台下,师生教学信息互馈系统的构建和检验方法。构建网络授课平台下师生信息互馈系统,是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方法和性格特点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能够基于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绩水平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工具,还是关系到网络授课教学效果能否得到保障的必要手段。考虑到QQ、微信等软件信息传递实时性较差,而且无法保证师生间肢体语言的准确接收,从而影响到电机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综合利用线上、线下各种平台,建立一个实时、高效、畅通的信息交流系统,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引导作用,是电机类课程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以工程教育认证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达到工程教育认证中的能力培养目标,需要在网络教学中重点突出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并辅以教学大纲的精心制定、教学重点的有机选择、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等多种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这是电机类课程能否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电机类课程教师必须要解决的第三个关键问题。

因此,信息化网络授课体系的科学构建,师生教学信息交流系统平台的设置和高效运转,以及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是电机类课程网络授课过程中的三个重要问题。这三个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电机类课程网络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也直接影响到疫情下电机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且对电气类专业能否达到教育部所提倡的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同样关系重大,应该得到授课教师的重点关注。

在网络授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下,如何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教育认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需要基于教学过程信息的精准把控,进而在网络教学中有目的性地设定相关教学训练环节,既要做到因材施教又要确保总体能力的提高,涉及问题的准备、教学中的有序引导和成绩的科学评价等各个部分的有机组合,是提高电机类课程网络授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朱顯辉,师楠,苏勋文,等.如何在工科教学中渗透科学素质教育——以变压器绕组识别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4):1-2.

[2]师楠,朱显辉,桑林,等.基本概念在三主式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65-66.

[3]王秀君.疫情之下,教育至上——标志设计课程在线教学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8):1-2.

[4]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4):50-52.

[5]梁林梅,蔡建东,耿倩倩.疫情之下的中小学在线教学:现实、改进策略与未来重构——基于学习视角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5):5-11.

编辑∕丁俊玲

猜你喜欢
网络教学教学效果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小议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