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构建与实现研究

2021-08-23 02:12贾会香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7期
关键词:机制建设意识培养

贾会香

[摘 要] 为引导和鼓励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劳动的价值,支持学生主动积极在劳动中成长成才,需要构建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从情感认知、态度迁移、价值引领、文化熏陶四个层面帮助学生实现情、知、意、行的转变。同时,针对学生劳动教育意识培养过程中“学生缺乏参与劳动的机会”“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片面的反劳动思想抵制”等问题,需要积极发挥机制自身效用,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学校教育阵地作用、增强师长示范、弘扬优秀劳动文化等方式,使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助推器”。

[关键词] 小学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建设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工作重心也逐渐从单维度的“应试教育”向多维度的素质教育全面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小学劳动教育逐渐被提上了教育日程。尽管我国小学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劳动教育意识培养较为滞后,亟待构建和实现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推进小学劳动教育迈向更高台阶。

一、小学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的构建

(一)小学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的含义

关于小学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的含义,首先需要理解“意识”和“机制”的概念。“意识”原指人区别于动物和机器的最直接的精神现象,后常用于知识、情感、意志相统一的心理活动。而“机制”最早指机器零部件组装的方式或使机器发挥自身各项功能的方法,后引申为保障事物正常运行和预期功能发挥的规则体系。如果将“意识”“机制”和“小学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可以这样来理解小学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认为它是学校和家长为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帮助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主动劳动的习惯而从思想精神层面进行培养所贯彻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和规则体系。

(二)小学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的内容

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主要包括情感认知、态度迁移、价值引领、文化熏陶四个层面,其目的在于引导小学生实现情、知、意、行的转变。其中,情感认知作为感性认识层面,主要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和投入劳动中,以亲身经历的方式了解劳动过程的真实感受和實在状态。态度迁移作为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的转变过程,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逐步改变学生消极劳动、拒绝劳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实现国家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进行资源获取和转化的必要过程。价值引领作为理性认知的深化层面,主要是在情感认知和态度迁移的基础上,通过明确价值判断标准,引领学生从行为准则和价值信仰两个方面意识到参与劳动的重要性,将热爱劳动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熏陶则立足于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的力量感染、鼓舞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从劳动中追求梦想,实现成长。

二、小学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践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参与劳动的机会

要真正落实劳动教育,需让学生切实参与,从实践中学习。然而,许多家长对应试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十分狂热,学生一放学被送到“补习班”“特长班”“培优班”,回到家,又在家长的监督下开始完成繁重的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参与劳动。学生需要的一切都已被家长和老师提前备好,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做。这种状态使得学生缺乏真正通过劳动满足和实现自我需求的环境,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劳动,也对眼前一切的劳动成果视为理所应当,于是,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散生活习惯。很多学生上大学前甚至对劳动的概念和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和电视上,甚至有的学生上大学后也需要父母照顾其衣食住行。

(二)学校不够重视学生劳动教育

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劳动教育,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无论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仍将重心放在应试教育上。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关键环节、保障机制等方面为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然而,这一意见在地方执行中,却开始变形走样。“不少地方和学校,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基本上就是让学生做一做值日生,在校园捡捡垃圾而已,尚未普遍开设劳动课。”“多数学校的劳动教育并没有形成具体的评价要求……劳动教育开展有很大的随意性,一些劳动教育课程形式化。”由于劳动教育缺乏实质落实,形式主义明显,现有课程和教育难以从意识层面的高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教化和影响,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教化效果。

(三)片面的反劳动思想甚嚣尘上

劳动教育的开展还容易受到片面的反劳动思想的抵制。一些家长和老师不能充分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始终坚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观念,甚至将劳动视为负面教材,给学生灌输了“如果不好好学习,就要做一辈子苦力”“现在好好学,将来人上人”的错误观念,将劳动狭隘地界定为“体力劳动”或曲解为“安逸享受”的对立面,使学生从小养成了逃避劳动、不愿劳动的心理,背离了劳动教育意识培养的初衷。

三、小学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建设的策略

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实施,除了依赖健全的政策体系和完善的法律规章等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硬性保障外,还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构建和优化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释放机制效用,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合力为劳动教育创造具有实质性的、学生发展需要的平台和环境,帮助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文化层面上实现劳动认同,并且尊重劳动以及主动参与劳动。同时,针对上文所提及的如小学生缺乏参与劳动的机会,片面的反劳动思想,学校不够重视学生劳动教育等问题,需要结合实际问题,从实现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本身入手,真正将小学劳动教育落于实处。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第一,扩大舆论宣传,呼吁学校和家庭适度减负,为学生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参与劳动的实践和机会。学校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构建一种整合、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从关注成绩提高转向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从注重课业完成率向关切劳动参与率转变。通过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减少学生学业压力,让学生可以参与劳动实践,感受和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丰富自身成长的经验和阅历。

第二,强化学校作为学生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学校作为学生知识获取和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场所,应在学生劳动教育中发挥阵地性作用。学校要肩负起劳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下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深刻领会中央有关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意见建议,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通过设置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使学生充分感受劳动带给自身的成长体验以及劳动本身的趣味性。“为了让家长更好地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班主任应与家长积极沟通,引导家长树立用劳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观念。”

第三,师长要亲身示范,发挥表率作用,使学生全面认识劳动的意义。教师和家长作为学生成长过程的引路人,应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爱岗敬业行为表现,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对于一岗一家、一城一国的作用和价值。更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必须明确劳动对于个人而言是追求梦想的自我修炼和自我实现过程,而不是麻痹自我、奴役自我或帮别人“打工”。只有通过传递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进行亲身示范这样的双重作用,才能讓学生真正理解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文化成为滋养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持久动力。早在古代,《朱子家训》开篇就提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这样劳动持家的古训;儒家教育体系中如“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论述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劳动教育思想。而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认识论”“实践论”都强调了通过劳动提高自我认识和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坚定地指出,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些文化及其蕴含的思想都可以作为小学劳动教育意识培养机制建设中的重要抓手,从“意”“行”转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1-04-07].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2]何云峰,宗爱东.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年学报,2019(1):6-11.

[3]吴昌福.学校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缺失与复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4):12-15.

[4]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1-4-7].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5]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40(1):21-26.

[6]李富强.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书育人,2020(20):42-44.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机制建设意识培养
运动训练中足球技战术意识的培养
建立健全基层人民银行党建工作量化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探究
青海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探析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试析安全生产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