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运动画面的艺术表现

2021-08-23 18:34王咏梅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影视节奏摄影

王咏梅

运动摄影是影视画面的特有语言,也是影视摄影的生命。对于影视摄影这门“运动的艺术”,早期的电影艺术理论家爱森斯坦认为,“运动才真正是银幕造型的第一艺术特点。”

运动摄影也称移动摄影或运动镜头,相对于固定机位的拍摄来说,是指摄影机通过推、拉、摇、移、跟、升降、旋转等多种运动形式,以及镜头焦距和摄影频率的变化来进行拍摄。运动摄影在影视作品里的作用巨大,它不仅可以展示动作连续性与场面规模;展现拍摄对象的更广阔的视野;呈现场景的运动感和空间感,还可以使觀众形成强烈的参与感与真实感;增强影视画面的现实感和可信性;建立影视场景与观众心理感受之间的联系;形成影像的视觉节奏和韵律。

在传统的舞台艺术中,演员要想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一套连续的动作,就得靠不断地走位或各种肢体语言来引起观众注意。但无论演员怎样变换相互间或与道具、布景间)的位置,却始终摆脱不了舞台上固定场景的限制。电影电视则不同,它可以运用各种运动拍摄的手段,从不同角度连贯而全面地再现一个动作的完整过程,从而将一个广阔的场景和完整的动作生动真切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虽然通过剪辑也可以表现一个动作场面的各个环节,但是,运动镜头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感和连续性则更具震撼力和吸引力。特别是近些年的影视作品中,通过运动镜头可以将前人想象不出的动作场面完整地创造出来。摄影机可以出现在任何需要的地方,用不同的角度和运动方式进行拍摄。运动摄影在连续动作场面的表现上,是其他影视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在法国影片《暗流2》中,有一段追逐场面拍摄得十分精彩:用速度极快的推镜头来强调跳跃翻爬等动作,让已经处于视觉注意中心的动作进一步引起观众的关注和重视;用摄影机与演员做相对运动来拍摄演员奔跑的动作,从而加强速度感;在摄影机做快速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甩摇镜头,强调表意性戏剧元素的同时加快了运动节奏等等。如此种种运动手段、方法的结合,在银幕上创造出完美的视觉效果。

更深入、精确地描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运动镜头可以使被摄主体在同一镜头中发生景别的变化。随着主体与所处环境位置关系的不断变化,可以使所要表现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一种艺术化的表达,能更深入地表现环境对主体的影响,使画面产生连绵不断的动感,同时调节影片的韵律与节奏。

多方位地展示空间层次感

由于运动镜头是一种不断移动的拍摄方式,因此,摄像机将所表达的空间、时间与客观现实交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空间层次,使观众得到一种新的艺术真实。

创造艺术的想象空间

运动镜头所展现的空间,是一种创造的艺术想象空间。运动镜头拍摄的场景,比一般的镜头具有更生动、更具象征性、因此也更具暗示性的意味。

运动镜头形成主观视点

在影视作品中,移动摄影常被用来表达主观视角。如影片《阿甘正传》中有两场阿甘被别人追赶而奔跑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都使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这种手法既表现了阿甘奔跑时的速度,也形成了紧张激烈的心理效果。而这些心理效果所传达的既是珍妮的现场感受,同时也把这种感受传达给了每一个观众,使观众产生了现场感和参与感。

运动镜头形成视觉追踪效果

一些带有视觉追踪效果的运动镜头,可以让观众注意到某一段时间里人物比较完整的活动过程,并从中获得更客观的外在现实感。例如在影片《阿甘正传》中,珍妮离开后,阿甘进行了长达三年多时间的奔跑。摄影机大量跟拍了主人公,这段影像既表现了主人公奔跑的全过程,也使观众产生一种全程跟随、参与其中的感觉,增强了画面的审美效果。

手持摄影形成较强的纪实感

手持摄影拍摄的镜头大都比较晃动,其不稳定性和不规则性易于表达动荡不安的环境或营造惊悚悬疑的气氛,形成较强的纪实感与逼真性。

手持拍摄主要是现场的即兴创作,摄影机在摄像师的手中很难长时间固定。而这样摄取的镜头,常常会有晃动感,这些画面有些是摄像师刻意制造的效果。尽管这样拍摄的画面构图不够完美,光线不准确,场景中的线条歪斜,某些意外的物体突然闯入画面,但却能获得最难能可贵的艺术效果和纪实美感。

运动长镜头描绘事件的真实过程

从客观的立场上看,摄影机移动比变换镜头的剪接更为接近我们现实世界的真实体验,时空统一更为鲜明,空间变化更加真实。

运动摄影打破了固定镜头的各种束缚,使每个画面都成为一组连续剪接的固定镜头的总和。由于镜头运动所获得的影像画面都相当于观众从不同视点看到的场景,如同摄影机创造了一个新的现实和想象空间,使某一运动或情节的连贯过程更加有艺术表现力和真实感。

客观镜头是摄影机采用客观的视点拍摄的镜头,它将内容客观地传达给观众。主观镜头则是摄影机模仿特定人物的视点或视线角度所获得的画面,往往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主观感受镜头。

使用主观镜头拍摄的画面更容易使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物特定的心理情绪,镜头的运动方式、方向和速率的改变使影片的画面形式更加丰富。主观镜头可强化观众对电影中人物的认同感,深刻揭示出人物的心理,丰富主观镜头的叙事表意功能。

焦距对节奏的影响

速度是确定画面节奏的基本因素。选择合适的焦距是关键。用广角镜头拍摄时,影像比例变化大,所需的时间少,因此会显得运动的速度和节奏快;而用长焦距镜头拍摄时,影像变化比例小,需要的时间长,因此会有减慢运动速度和节奏的感觉。

当在相同物距拍摄以相同的速度从左向右横向运动的物体时,广角镜头中运动对象的比例小,景物范围广,横越画面所需的时间长,因此显得速度和节奏慢;而用长焦距镜头拍摄时,景物范围窄,所需时间短,显得速度和节奏快。因此,合理地使用焦距,会形成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两种视觉节奏的处理

根据运动镜头中的被摄主体运动与否,可以将运动视觉节奏的处理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被摄主体相对静止;另一种是被摄主体处于运动状态。对于前者,摄影机的运动是创造视觉节奏的主导;对于后者,运动的被摄主体与摄影机运动共同形成视觉节奏。

在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中,有一段辛德勒在餐厅观察德国军官活动的戏,摄影机在不断移动,拍摄了辛德勒坐在桌旁的一系列近景和特写镜头。在这一连串的镜头中,相对静止的辛德勒与其身后背景的相对位移产生了一种静与动的对比关系,进而产生某种视觉节奏,准确地把辛德勒当时的观察、判断、运筹帷幄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出来。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被摄主体的运动和摄影机的运动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往往具有内在联系,而且总是相互配合,这样拍摄的视觉效果往往会更加真实感人。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已经形成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形态和表现手法。从艺术功能来看,运动摄影的艺术价值是丰富而微妙的,它不仅可以象文学作品那样通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听语言,不断丰富和完善影视艺术的叙事和表意功能,而且可以吸引观众和摄影机一同进入视听语言创造的艺术世界。随着运动镜头角度和距离的变化,形成更多的视点和视角,创造出艺术性的运动场景,营造出新的节奏和韵律,从而获得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企及的审美效果。

运动镜头是一种影视艺术所独有的视听语言,它和蒙太奇一样成为了影视艺术的独特标志。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影视语言的不断创新,运动镜头必定会形成更具创造力的语言形式,产生更加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影视节奏摄影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影视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