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落地生根》

2021-08-24 16:22
青海湖 2021年7期
关键词:落地生根建政西宁

第三集 《落地生根》

【解说】

留驻青海的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1军,其前身是贺龙创建的红2军团。在进军青海前,战斗足迹遍布10余省,之前,他们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首先要与当地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然而,在全国解放前,只有西藏和青海没有建立过党组织,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

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1军按照毛泽东“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指示,迅速成立了青海省的党、政、军领导机关。

9月8日,人民解放军西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冼恒汉任军管会主任,张国生任副主任;

9月25日,中共青海省委正式成立,张仲良任书记;

9月26日,青海人民军政委员会成立,暂行青海省人民政府职权,廖汉生任军政委员会主任;

9月28日,青海省委遵照“慎重稳进”的方针,发出《关于当前工作的指示》,明确了三项主要工作:动员一切力量消灭国民党军残余股匪,收容散兵,收缴武器,求得两三个月内彻底肃清;二是以西宁市为中心,推及各县,有秩序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进行接管工作,复工、复课、复业、整理财政;三是组织各级人民临时政府,吸收各民族中的进步人士参加工作。

10月1日,青海军区成立,贺炳炎任军区司令员,廖汉生兼任政治委员。

为了协助和保卫农业区的市县建政,第1军抽调大批干部、战士,自上而下地组织省、市、县、区的政权架构,着手政权建设。

【解说】

第1军各师分工如下:军直属负责省市机关;步兵第一师负责大通、门源、互助;第二师负责湟源、湟中、贵德、海晏;第三师负责民和、乐都、化隆、循化等县。

【同期:青海省大通县政府原工作人员 汪俊基 91岁】

全省的各县建政,军队在行军的时候就研究过了。

【同期:原第一野战军第1军第3师司令部作战科股长张尔栋之子 张超静】

我父亲他们3师从民和进入乐都县中坝乡,行军当中接到了命令,说是8团要负责民和县的建政,9团负责乐都建政。

【解说】

第一野战军第1军第3师第9团早在渡过黄河准备进入民和县境内古鄯驿的头一天晚上,就接到了去乐都县建立人民政权,开展群众工作的命令,并决定由赵海峰同志担任中共乐都县委书记兼县长,孔繁萍同志任乐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接到任务后,部队从乐都县城湟水河南岸的渡口过河到达北岸。

【同期:青海省文史专家 拉有清】

北岸当时有一支欢迎队伍,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仪式结束后,部队上的孔繁萍代表解放军给大家讲了话。然后,看所有原来旧政府的办公室,有些设施怎么样。转了一圈发现设施比较完好,房间里面的桌张板凳、办公用品都保存完好。没有跑掉的一部分职员还在坚守岗位,所以很顺利地接收了这些旧政府的人员。

【解说】

9月6日,解放军在乐都县城大十字张贴布告,宣布正式成立乐都县人民政府。

第1军各部,在建立人民政权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宣传党的政策过程中,注重动员吸收青海当地的青年学生,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到革命工作中来。

【同期:青海民族大学 教授 芈一之】

9月5日、9月6日,就在西宁街头,解放军招工作人员,其中有不少青年学生报名了。比如说藏族的学生,宦爵才郎、班马丹增、多杰坚赞,他们是藏族,原来昆仑中学的学生,他们几个人跑到平安欢迎解放军去了,所以他们这些人就算参加了革命。

【同期:青海省大通县政府原工作人员 汪俊基 91岁】

区上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军队里的人,后来逐步地吸收了一些当地干部,当地干部在区上,最早当秘书。

【同期:青海省湟中区政府原工作人员 常灿 91岁】

听说解放军在招人、招收区乡干部,第二天我就到县上报到,報到的时候就我一个人,县政府里县长书记什么的都是解放军。参加了湟中县区乡干部训练班,训练了十天毕业了,我被分配到乡委。

【同期:青海省大通县政府原工作人员 汪俊基 89岁】

报名以后就可以参加革命。当时我们大通有四五个学生,考试结果我们自己感觉好像很不理想,但是考上了,被录取了。

【解说】

随后,来自华北革大、西北民大等一批青年学生也先后被分配到青海的各个地区。

青海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世居民族主要有汉、藏、回、蒙古、土、撒拉、哈萨克等。解放前,由于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差异,青海各地区各民族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尽相同的经济、社会基础。在东部农业区,新兴的官僚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这里是国民党反动派反动统治的主要政治、经济基础;在牧业区,长期存在的盟旗王公、千百户部落制度与马步芳家族设立的专县、局、乡、保甲制度同时并行。

由于牧业区情况特殊,青海人民军政委员会的做法是首先联系蒙旗长、千百户头人,并对起义投诚的原专、县政府人员继续留任、留用,有重点地派出干部协助地方建设新政权。牧区的一些头人和各族群众纷纷派出代表到西宁向青海人民军政委员会致敬,请求派遣部队和干部去他们那里。

河南蒙旗草原浪琴山下的曲格亲王府,曾经见证了这样一段历史。

蒙古和硕特部末代女王扎喜才让,既是世袭亲王,又是甘肃省夏河拉卜楞寺寺主,在青海黄南、果洛、海北、海南和甘肃的夏河地区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河南蒙旗的宗教界和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1943年,扎喜才让与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保安司令黄正清的儿子黄文源结为夫妇。

1947年,扎喜才让被选为国民党行宪国民代表大会的青海代表。1949年8月,兰州解放,扎喜才让对时局有着自己的判断和见解,她派丈夫黄文源代表河南蒙旗向解放军和甘肃夏河县委致敬,表达了对共产党、解放军的竭诚欢迎。

【同期:河南蒙旗十世亲王扎喜才让之子 黄尕桑】

母亲、父亲去的时候,是夏河解放的时候。我的母亲到夏河迎接解放军。他们要求就是将来尽快解放我们河南县。

【解说】

在不断接触和了解的过程中,扎喜才让和河南蒙旗的上层人士对共产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1949年12月,黄文源再次作为河南蒙旗亲王扎喜才让的代表,到西宁人民军事管制委员会拜访了军政领导。

过往的历史,如同通天河的滔滔江水,一去不返。经营通天河渡船运输的直本家族中,今年86岁的尼玛才让,对于1949年玉树各部落头人下西宁和解放军进军玉树的往事仍然记忆犹新。在给晚辈讲述家族历史时,这常常是他要重点讲述的部分。

西宁解放前夕,远在巴颜喀拉山以南、通天河畔的偏远牧区玉树、囊谦、称多三县的藏族部落,受到马步芳的威逼勒索,不得不前往西宁“献马”,交纳贡品。他们走到海南地区时,得知西宁解放、马步芳逃走的消息,没有返回玉树,而是决定继续赶往西宁,把这批贡品作为礼物送给新政权。他们携带的物品包括千匹骏马、百张兽皮和大量麝香、鹿茸等,其中还有一只活猞猁。扎西才旺多杰、久美等头人带着珍贵礼物到青海人民军政委员会祝贺青海解放,并欢迎解放军尽快进驻玉树。在招待晚宴上,青海人民军政委员会的领导告诉他们,这千匹骏马实在是雪中送炭,正好解决了解放军缺少高原马的问题,以后进军西藏,运送后勤物资和替补军马,这些高原马都可以派上用场。不过,解放军不能白拿白占,所有送来的礼物,都要按市场价格用银元购买,公平交易。这让来自玉树的头人们始料未及、无比感动。那只活猞猁几经辗转,最后落户于北京动物园。

1949年11月初,玉树专区通电起义。此时,被青马长期封锁隔绝的果洛地区的部落头人,也在1949年冬天,主动与青海人民军政委员会联系,表示愿意接受共产党、人民政府的领导。

【同期:康万庆之孙 康尕藏成利】

马步芳政权在这里的管理,基本上就是残暴血腥,就是掠夺式的那种,说管理其实没有多少管理,主要就是欺压百姓。

【解说】

从1949年9月至11月,青海省农业区市、县先后召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牧业区的民族联谊会、座谈会、头人会也相继召开。各级人民政权在全省范围内运转起来了。

【字幕】

1949年8月27日循化县解放,1949年10月16日建政

1949年9月2日民和县解放,1949年9月6日建政

1949年9月4日化隆县解放,1949年9月11日建政

1949年9月5日乐都县解放,1949年9月6日建政

1949年9月5日西宁市解放,1949年9月8日建政

1949年9月6日湟中縣解放,1949年9月12日建政

1949年9月8日湟源县解放,1949年9月9日建政

1949年9月8日海晏县解放,1950年6月建政

1949年9月9日互助县解放,1949年9月12日建政

1949年9月9日大通县解放,1949年9月15日建政

1949年9月12日门源县解放,1949年9月12日建政

1949年9月12日兴海县解放,1949年10月11日建政

1949年9月18日贵德县解放,1949年9月19日建政

1949年9月23日共和县解放,1949年9月23日建政

1949年9月同仁县解放,1949年9月22日建政

1949年10月同德县解放,1949年10月23日建政

1949年11月2日都兰县解放,1949年11月建政

【解说】

兰州战役后,遭受沉重打击的马家军残兵败将仓皇逃入青海境内。马步芳反动集团对于失掉在青海苦心经营了40年的家族统治并不甘心。早在出逃西宁前,马继援就给赵遂、马文鼎、韩德铭、孟全义等旅长以上军官分别写了9封信,信的大意为:战马当耕马,刀枪埋地下,伺机而动。因此,在向人民解放军投诚前,这些青马军高级将领们指示部下将部分枪支弹药等军火物资埋藏地下。一些不甘心失败的反动军官在被迫投降,参加第1军举办的训练班过程中,一有机会就凑在一起,商讨反叛行动。

“青马”残余势力叛乱是在1949年10月发生的,但不是发生在青海,而是在甘肃的临夏。临夏叛乱发生后,彭德怀急调驻青海大通、西宁的第1军第1师开赴临夏平叛。第1师是机动部队,它调走后,青海只剩下两个师,分散守备以西宁为重点的重要目标,同时还抽调了相当兵力组成征粮队下乡开展工作。一直等待观望的“青马”骑八旅旅长马英等人感到时机已到,开始行动了。

青海人把马英叫“尕马英”,意思就是矮个子马英。他是湟中县上五庄人,时年38岁。在解放军训练班没待几天,马英就借口寻找家眷,跑到刚察县。他从刚察窜回上五庄后,即纠集残部300余人。1949年12月2日,马英给各路匪首发去密令:“阴历十月十六(12月5日)青海6个大县7个小县要一齐起事。”

马步芳的妹夫、曾任国民党青海省参议长的大通县恶霸冶生华,在新庄接到了马英的密令,欣喜若狂,立即召集各村匪首在一片白杨林里开会。1949年12月5日拂晓,马英率股匪从海晏县三角城出动,经博科峡(今宝库乡)赶到新庄。此时,冶生华的人马也已集合起来,他们裹挟群众,开始攻打东区人民政府。

叛乱匪徒依仗人多势众,蜂拥而来,直逼东区人民政府。面对被裹挟的群众和穷凶极恶的敌人,东区人民政府13名同志顽强地坚守了四个小时,但终因众寡悬殊,地势不利,6人不幸牺牲、7人被俘。疯狂的匪徒闯进东区人民政府后,打开武器仓库,抢走了机枪4挺、步枪40余支、子弹5万余发。

【同期:青海省大通党史研究室原主编 刘积顺】

1949年12月5日,也就是农历的10月16日,爆发了这一场反革命暴乱,其中还有一些裹挟的、逼迫的群众5000多人参与到叛乱当中。

【同期:青海省大通县桥头镇 居民 唐万玥 90岁】

那时候那边有个龙王庙,土匪从后面的龙王庙过来,(经我家)厕所跳过来进到我们家里,因为都是桥头上的所以没有为难我们,有一个叫田震明的是我老伴儿的同学,他说快跑吧,不跑的话炮弹落下来你们全家会被炸,然后我们就跟着土匪一起跑了。跑到甘草滩的时候,地上全是躺着的人,我们吓得瑟瑟发抖。

【解说】

同日,在门源,马成彪纠集数千叛匪进攻县城。12月7日县城为叛匪占领,副县长翟鸿儒以下60余名干部被杀害。

12月8日拂晓,在湟中,原“青马”第248师团长韩效侠在小峡、平安驿发动叛乱,杀害二区区长王健和乡长张生祥,妄图截断西宁解放军的调动通道。

12月8日下午,在化隆,原“青马”军官马生龙在扎巴镇发动叛乱,攻打区政府,县武装科长曲殿华等遇难。

12月10日拂晓,“青马”军官真马鹿(马占仓)、马彦率众攻占了湟中县城鲁沙尔镇。

12月13日,在循化,匪首韩乙奴在西查加沟发动叛乱,偷袭解放军1个连,98名官兵遇难。

至此,西宁周边的农业区几乎都发生了叛乱。

为了迅速平息叛乱,中共青海省委和人民解放军第1军在西北局及西北军区的统一指挥下,命令第2师、第3师的主要力量及骑兵、炮兵部队,坚决地实施军事打击。同时,迅速动员全省党、政、军、民进行剿匪斗爭,并及时发出剿匪中要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有关规定和指示。

大通匪乱发生的当天下午,第1军迅速制定了作战计划。先派第3师师长兴中率领第7团的两个营赶往桥头和大通县城增援;傍晚,又命令驻乐家湾的第2师第6团1营和炮兵团的一个营从西宁迅速赶往桥头镇,执行解除桥头之围、巩固桥头据点,保证西宁经桥头到大通、门源交通安全的战斗任务。

12月12日下午,马英纠集600余人的骑兵,企图再次攻打桥头镇。12月13日,在第2师第6团1营、第2师骑兵营的协同作战下,马英股匪弃马丢枪、仓皇逃窜。在追击溃匪的过程中,匪首马英被击毙。

平息马英叛乱,是第1军进驻青海后的首次剿匪战斗,毙伤叛匪近5000人,抓获俘虏4000余名,缴枪1270余支,同时也付出了伤亡600余人的沉重代价。

【同期:青海省大通县烈士陵园工作人员 祁成荣】

在战斗中先后牺牲的烈士共有239名,部队的指战员牺牲的有182名,地方政府干部牺牲了32名,还有当时的农会主任、民兵连长先后牺牲了25名,大体上是这样的。

【解说】

大通县有一座无名烈士墓,在大通剿匪中牺牲的200多名官兵就安葬在这里。严格地说,安葬在这里的烈士都是史册有名,而墓碑上无名。这是因为,叛匪残忍地发泄仇恨,解放军官兵和地方干部牺牲后,遗体往往被叛匪毁损得无法辨认。无名墓碑就是对叛匪罪恶行径的无声控诉。

自1949年底至1950年初,人民解放军先后平息了青海农业区的反革命武装暴乱。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胜利果实,根据中共西北局的指示,青海省委和青海军区于1951年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地方武装的命令。截至1951年底,全省各地组建起由翻身农牧民参加的民兵武装44010人,配备各种枪械8867支,他们在配合部队剿匪、维护社会治安、保卫民主改革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在祁连山南麓龙王山下的沙塘川河西岸,坐落着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双树村。这里距离青海省会西宁22公里,距互助县城8公里。

1949年9月,刚成立不久的中共互助县委派来了双树村征粮工作队,队长名叫刘元祥。在协助工作队开展征粮、建政等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双树村村民胡成海等人逐渐了解了什么叫‘共产党、什么叫‘共产主义、什么叫‘劳苦大众。

【同期采访:中共青海省互助县党史办主任 祁文汝】

当时刘元祥、郝凤洲,还有常茂青他们到杨常艳家住下。住下以后,他们看胡成海往家里面来得多一些,他们看他为人比较诚实,帮助他们开展一些工作,实际上就把他当成一个积极分子来培养。

【解说】

1949年11月2日这一天,胡成海、胡明伟、袁忠寿等五名贫苦青年农民,经驻村工作队党员同志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通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双树村的建政、征粮等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县的前列。1950年2月8日上午,双树村党支部在胡成海家秘密成立,这是青海党建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会议。

那时党的基层工作开展尚处于秘密阶段,敌人对于跟着共产党走的本土干部极其仇恨,扬言:“宁杀一个当地基层党员干部,不杀十个解放军。”为防止被敌人发现,会议地点选在胡成海家一面土屋房顶的拐角处。

【同期采访:青海省互助县塘川镇双树村村民 吴有金 77岁】

在胡成海家的房顶一个角落处秘密召开,会议成立了党支部。胡成海是党支部书记、袁忠寿是宣传委员、胡明伟是生产委员,这5个人就组成了一个农村党支部。

【解说】

直到1952年8月,随着对敌斗争形势的根本好转,双树村党支部和党员身份才得以公开。

早在1938年,青海湟中籍进步青年寇从善在延安中央马列学院学习时,即由李先念、张明远两位同志介绍入党。1939年,寇从善从马列学院毕业,组织派遣其潜回青海工作。

寇从善孤身一人,不畏艰险,冲破层层障碍,两次回到青海开展群众工作。

【同期采访:中共青海省民和县委党史办研究员 蒲占新】

他在马步芳反动统治之下,和特务的反复侦察之下,寇从善在湟中、西宁没有扎根之地,也没有开展大的地下活动。

【解说】

寇从善几次冲破马步芳统治集团的封锁,进入青海做群众工作,最终在马步芳集团的高压统治下被驱赶,因此一直到解放时,青海都没有中共地下组织。

双树村党支部的成立,标志着青海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这个生命力极强的农村基层党支部,在青海省农村点燃了星星之火,并迅速以燎原之势,带动了附近基层党组织的纷纷建立。截至1952年底,仅互助县就建立了23个党支部,党员人数达到225名。这些基层党组织在建政、肃匪、土地改革等工作中英勇斗敌、稳定群众、发展经济,为巩固新政权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950年1月1日,在各族人民热烈庆祝新中国第一个元旦佳节的欢呼声中,青海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月中旬,青海省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各族人民联谊会。遵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根据青海多民族的特点,联谊会邀请了各族群众推举出的代表以及民族、宗教界人士500余人。不分语言、不分地域、不分信仰、不分风俗习惯,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团结、友爱、和睦,共商建设新青海大计的浓厚氛围。

这次联谊会是青海历史上各民族空前团结的盛会,动员和促进各族人民不分彼此,携起手来,为建设新青海共同奋斗。

幅员辽阔的青海,资源丰富,素有“黄金青海”之誉。但在旧制度的压榨束缚下,青海却又十分贫困落后,经济极不发达,交通非常闭塞,百业凋零,民不聊生。

1950年初,刚刚获得新生的青海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彭德怀于1950年1月7日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按照目前西北可能的收入,大约只能解决西北财政支出的25%,其余75%是赤字,需由中央政府在统一筹划中补贴。”青海的困难尤其严重,吃饭都常常难以为继。

在全国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和平建设的大好形势下,驻防青海的第1军遵照毛泽东“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指示,在继续剿匪肃特、巩固社会治安的同时,积极投入生产建设,担负起农副业生产、修水渠、修公路、修机场等艰巨任务。

【同期采访:原第1野战军第2师第6团2连 战士 杨世财 90岁】

生产没有工具,把那个树棍削一些弄成扁担,弄成锄头把,上山开荒。

【解说】

为了支持群众发展生产,争取农业丰收,驻青海的人民解放军第1军出动兵工修筑了平安、湟惠、解放、人民四条水渠,全长六十三公里,可灌溉耕地八万六千余亩。

在挖掘解放渠时,针对渠深土石量大,没有机械化工具等难题,部队指战员发挥聪明才智,用木头做成吊架搬石运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部队模范行动的影响及宣传教育下,各族群众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他们消除历史的隔阂,团结一致,共同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力量。

1950年4月25日,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来青视察工作,在青海省农代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在接见第一野战军第1军干部的时候,彭德怀把修筑青藏公路西宁到黄河沿段、宁张公路西宁到大梁段的艰巨任务交给了第1军。第1军党委立即下达筑路命令,抽调部队官兵组成了筑路大军。

自古以来,青海到西藏、新疆只有牦牛、骆驼商队踏出的唐蕃古道、丝路南道。青藏、宁张公路的修筑,对于建设新青海、支援西藏解放、稳定新疆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坐落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境内的鄂拉山段是青藏公路西宁至黄河沿公路最为艰巨的工程,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修路的时候,正值三伏,但夜里依然寒冷,甚至会大雪纷飞。长石头山的海拔为4665米,山上白雪皑皑,坡势陡峭,筑路部队在“开发边疆国道”的口号激励下,忍受着各种艰难困苦,奋起镐头,勇敢地向大自然开战。

西北军区首长彭德怀、习仲勋、张宗逊、甘泗淇发来嘉勉电:

【解说+字幕】

贺廖王吴转青藏公路修路全体同志:

你们为了建设新玉树,配合西南兄弟部队迅速解放西藏,冒着恶劣气候正在偏僻的地理条件下,忍受任何艰难困苦,赶修青藏公路,在筑路过程中,风餐露宿,雨雪交加,发挥了高度的集体英雄主义的创造精神,同在战斗中杀敌一样,解决了历史所未曾克服的淤泥崎岖荒漠地区筑路的困难,为人民国家创造了建设的奇迹。你们这种革命的集体的新英雄主义精神,是值得全军学习的,我们特向你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并预祝早日胜利成功。

【解说】

1950年9月初,青藏公路西宁至黄河沿段基本竣工。9月底,宁张公路西宁至大梁段工程胜利完成。在短短四个月中,解放军驻青部队即完成新建公路605公里,为建设新青海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公路终于修通了,各族人民热泪盈眶,欢呼雀跃。青海省党政机关和西宁市各族人民赠给筑路英雄们的锦旗上写着:“昔日青藏路,人迹罕到神鬼愁,今日青藏路,汽车飞驰变坦途,今昔相比两重天,感谢大军多辛苦!”

【解说】

1950年,在青海省农民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张仲良在讲话中提出了当前青海农村工作的三大任务:生产救灾,互助互济;肃匪清特,重点反霸;减租减债,试办土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青海省于1950年秋在农业区开始了减租反霸运动。1951年冬确定西宁市以及民和、乐都、互助、大通、湟中五县一市为土改区,化隆、循化、贵德、门源、湟源、共和六县为减租区。

【同期采访:青海省湟中区政府原工作人员 常灿 92岁】

土改的时候,我们也高兴,群众也高兴。听着那个锣鼓一打,群众就来(开会),政策讲了之后,先评成分。成分定了之后,就开始讨论分配,留多少地、留多少牲口、留多少粮食都是有规定的。

【同期采访:青海省民和县马营镇菜园村村民 李兴春 85岁】

我们那时候还唱着:土地改革到每个村,哎嗨吆,到了每个村……

【解说】

在互助、循化、化隆、门源四个民族自治县中,工作队没收了地主多余的生产生活资料。但是对清真寺、喇嘛寺的土地、牲畜、树木未予没收,并给予不同程度的照顾。

各族群众通過土改运动、减租反霸运动,不仅在经济上摆脱了沉重负担,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思想认识和阶级觉悟,促进了农村党组织、农会、民兵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村、乡基层政权。

建政初期的青海,在党中央、 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的努力,重团结、讲政策,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青海是个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地区间差异较大的省份。东部农业区通过建政剿匪、恢复生产、土改运动,社会逐渐趋于稳定,而广大牧区情况又将如何呢?请看下集《定鼎昆仑》。

猜你喜欢
落地生根建政西宁
南门小卖
风险均衡“落地生根”华夏睿磐受到热捧
顶层设计引项目“落地生根”
福利卡签到
一起去找小黑狗
救出小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