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警卫毛主席的日子里

2021-08-26 16:06黄进琪
世纪风采 2021年12期
关键词:警卫毛主席长江

黄进琪

笔者曾慕名拜访中央警卫团警卫大队原副大队长陈长江同志。陈老高大魁梧,精神矍铄,反应敏捷,可以想象得出他当年警卫毛主席时的勃勃英姿。走进陈老窗明几净的客厅,墙上悬挂着大小不一的镜框,有当年主席视察南方途中与陈长江在专列前的合影;1960年8月1日,毛主席在北戴河海滩与陈长江等警卫战士的合影;2008年10月,第三届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开馆一周年庆典;2010年9月,陈长江、毛主席原专车司机李德奎、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戴诚与常州市进京演出的合唱团全体成员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两张大幅合影;还有老战友赠送的毛体书法作品《清平乐·六盘山》和国画《梅花欢喜漫天雪》……这些精心的布置,都表达了陈长江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陈长江深情地凝视着毛主席的照片,将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日夜夜娓娓道来。

如愿以偿

贫农儿子当上了侦察员

“1931年9月,我出生在江苏海安县邓庄乡邓舍村一个贫农家庭。我家祖祖辈辈租种地主的地,维持糠菜半年粮的贫困生活,遇到灾荒年就难以为继。父亲陈友林、母亲汤氏都老实巴交,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家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垅,全家挤在一间租住的破屋里,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年复一年在苦海里煎熬。我家兄妹6个,我是老大。为协助父母养家糊口,1943年我12岁时,就去给地主干长活,到15岁已经给4家地主干过活。天下乌鸦一般黑,在哪一家里都是起五更睡半夜,干重活吃猪食,过着牛马不如的日子。”陈长江如是说。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苏北海安、如皋一带打过不少仗。抗战时期,陈毅领导的新四军统一战线做得最好。打黄桥时,陈毅对付顽固派,机智灵活地又打又拉,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解放战争开始时,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歼敌5万多,挫败了敌人的进攻气焰。那时,新四军、抗日游击队和后来的解放军时常住在他们村子里,干部战士对老百姓态度和蔼,纪律严明,买卖公平,这些给幼小的长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暗下决心,也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陈长江的心愿终于实现了。1946年8月,解放战争向纵深发展之时,他毅然报名参加了泰州军分区一师独立团,在特务连当侦察员,先后参加了曲塘、白米、姜堰、塘坝、树程庄等30多次战斗。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多次荣立战功,1949年3月入党。同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陈长江所在的苏北军区泰州军分区部分部队留在江北,边修筑加固长江大堤,边执行农副业生产任务。他们种水稻和各种蔬菜,以减轻群众负担。陈长江从小种过田,什么农活都干得很出色,被评为军分区劳动模范。那年9月,陈长江上调军分区特务连,担任军分区首长的警卫员。

三生有幸长江成为主席警卫队长

陈长江因为工作认真勤快,1950年1月,被选调到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一营一连,当时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要到首都去工作;紧张的是肩上有了沉甸甸的责任。警卫团一营为内卫营,负责中央最高首长的安全警卫任务,一连负责警卫毛主席,二连警卫刘少奇副主席、朱德总司令,三连警卫周恩来总理。

陈长江回忆说:“选调中央警卫团要符合12个条件,我记得主要有以下幾条:家庭和个人历史清白、打过仗立过功、共产党员、身体素质好、有一定工作能力等。”

到警卫团几个月后,陈长江被派到南京军区某部集训半年,进行政治、军事、警卫、保密等全面强化培训,以提高军政素质和执行特殊任务的能力。回到中央警卫团后,陈长江开始了在毛主席身边长达27年的安全警卫工作。

陈长江历任警卫员、分队长、区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副师职参谋等职。他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勤奋敬业、一丝不苟,受到中央首长的充分信任。1954年内卫营改为警卫团一中队,同年陈长江提为副排级干部,翌年授予少尉军衔,1965年提升为中队长(连长)授予上尉军衔。1962年,毛主席身边撤销卫士长后,由陈长江带领的警卫中队接替,全权负责毛主席的警卫、日常生活等。

毛主席的警卫中队,平时负责主席在京办公、开会、外事活动的安全警卫和日常生活起居;主席到外地巡视时,负责巡视全程和驻地的安全警卫任务。1951年2月,毛主席南下石家庄,整理校阅《毛泽东选集》,这是陈长江首次随警卫中队到外地执行毛主席的警卫任务。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警卫毛主席时间最久的警卫队长,陈长江感慨万端:“没有想到,我这个贫农的孩子,能成为毛主席的警卫队长,真是三生有幸啊!”

记忆犹新主席形象心中永存

陈长江回忆了第一次与毛主席近距离接触的情景:“1952年4月一个暖意洋洋的上午,我在中南海丰泽园门口站哨。毛主席工作了一通宵出来散步,看见了我,朝我走来,‘你是哪里人?毛主席忽然在我面前停下,微笑着问。‘我是……我刚开口,毛主席摆一摆手,示意我不要往下说了,便开了口:‘听出来了,听出来了!主席面有喜色地说:‘你是苏北如皋、海安一带的,对吧?“是的。我惊异主席的听力和判断,忙说:‘我是海安人。毛主席若有所思地说:‘你们那个地方,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打过不少仗啊。接着他又问:‘你叫什么名字?一陈长江。毛主席又重新把我打量一番说:‘好,长江,中国第一大江。你这个名字好记。从此以后,毛主席真的记住了我的名字,一见到我,总是先呼我这个好记的名字。‘你什么时候当兵的?‘1946年。毛主席又关切地详细询问了我家的情况。听了我的介绍,主席说:‘旧社会有不少穷苦人和你家情况差不多。所以,要起来革命,要推翻三座大山……这次终生难忘的交谈后,毛主席不但常叫我的名字,而且也知道了我的家境。”

1954年12月,毛主席对在丰泽园值班的卫士们说,你们每年轮流回家,一方面探亲,一方面帮我了解农村的征购、合作社、农民群众的生活情况。路费由我负责,谁回来了,要向我谈一下农村的情况。

毛主席对真实情况了解的意愿,简直有些如饥似渴。1955年5月14日,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前给中央警卫团一中队全体同志讲话时,明确警卫中队有三项任务:即警卫、调查、学文化。主席说:“你们都是干保卫工作的.平时保卫着我,出门时你们跟着我。现给你们增加一项调查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党、对中央有好处,对我也有好处。”他叮嘱大家说,你们到了农村,要尊重老百姓,尊重区乡干部,尊重你们的父母,态度要和气,不要摆架子,谦虚就能调查出东西。此后,毛主席把这次讲话中有关搞好调查研究的要求,亲笔写了“出差守则”:(1)保密:不要说这里的情况;(2)态度:不要摆架子;(3)宣传:解释建设工业和实行社会主义的好处;(4)警惕: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当;(5)调查:生产、征购、合作社、生活、对工作人员的意见。在这个“守则”的末尾,毛主席工工整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从那以后,利用探亲的机会进行农村调查便成了警卫员一项经常工作,差不多每年都要搞一两次。

毛主席十分关心警卫战士学习文化。在他的倡导下,1957年中央警卫团成立了文化学校,特意聘请了11名教员,毛主席任名誉校长。陈长江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学习了3年多文化知识,达到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

1958年4月,毛主席到安徽农村视察,专列停在蚌埠车站。主席总是白天下乡,傍晚回到列车上休息,或找当地干部谈话。一次,主席在会见了一批客人后,分别与客人合影留念。“照完相后,主席坐在藤椅上没有动,只见他向我摆了摆手,把我叫到他跟前说:‘长江,来,咱俩合个影,留个纪念。“行,行。我高兴极了。侯波举起相机,为我和毛主席照了一张以专列车厢为背景的照片。这是我第一次与毛主席单独照相。”

“1960年8月1日在北戴河海滩,毛主席又与我们照过一次相。”那一次,在下海游泳前,侯波给毛主席拍了一些镜头。“不要光给我一个人照!”主席对侯波说着,又向准备下海护游的几个警卫战士招了招手说:“来来来,大家都过来,我们一起合个影。”随着侯波按下的快门,留下了一张毛泽东与8位护游的年轻战士合影的珍贵照片。

终生难忘警卫毛主席的最后十年

陈长江说:“毛主席的最后10年,即‘文革那10年,我始终在毛主席身边,没有离开过,也没有轻松过,有时还有委屈和意想不到的危险,有许多往事我终生难忘。”

1966年8月,中南海贴出了毛主席《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后,首都各大报纸在头版头条全文刊登《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首都群众敲锣打鼓上街庆祝《决定》发表,欢呼的人群,报喜的人流,不断涌向中南海西门。为此,中办在中南海西门外搭了报喜台,代表党中央接受群众的祝贺。

有一天傍晚时分,喧闹的府右街上,突然爆发出高亢而激动人心的欢呼声。原来散步走出中南海西门的毛主席被群众包围了。正吃晚饭的陈长江获悉后心急如焚:主席在外多停留一分钟,就多一分不安全。陈长江一声招呼,集合起几十名训练有素的干部战士,飞快冲出中南海西门。只见主席被数以万计的群众围在报喜台前。“跟我来!”陈长江向身后的同志们一挥手,找了一处人群比较薄弱的部位,以陈长江为头,上前分开群众,身后的战士一个紧跟一个,像排成“人”字形的雁队一样,切入人群之中,挤到主席面前。这时主席身边只有警卫员小王和护士小吴两人。大家都十分着急,可主席却坦然白若地与伸过来的一双双手相握,与凑上来的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交谈。

接待站的同志见挤得够呛,便请主席登上报喜台。毛主席站高了,能见到主席的人就更多了。他面向欢呼的群众,微笑着招手致意。成千上万的人们欢欣雀跃地向毛主席涌来,“毛主席万岁”的声浪响彻云霄。这种场面很不好控制。这时,恰好接应部队赶到,将人群开出一条窄窄的走廊,同志们簇拥着主席走下台来,奋力冲出人群。

1966年8月18日,首都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毛主席要去出席,并要穿军装上天安门。适合主席穿的军衣真还难找。那时已是深夜,总后机关早已下班,而且这种需要也不好说清楚,也不符合当时的保密要求。汪东兴、张耀祠急得团团转。

张耀祠对陈长江说:“你们中队有没有与毛主席个头相仿的?”

“有。”陈长江说。

警卫中队有个干部队员,叫刘云堂,他高大壮实,胸腰宽厚。春天发新军衣时,特号的都穿不上,只好为他量体裁衣定做一套。张耀祠听了兴奋极了,忙说:“快去,把他的衣服拿来量一量,看是不是可以用?”

陈长江把刘云堂的新军装拿来,缀上红领章,钉上红帽徽,送毛主席试穿,除前胸尺寸不够稍紧外,基本上可以,主席表示满意。

这一夜,毛主席因兴奋而没有睡。清晨5点多,就穿上新军装要去天安门。陈长江乘坐的车子紧跟主席的车驶出中南海,过筒子河到天安门城楼下。毛主席健步从西马道乘电梯登上了天安门西平台。主席忽然抽身下楼,说“要到广场群众中去”。

在晨曦中,毛主席高大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天安门广场,草绿色的军装,鲜红的领章和帽徽……即使坐得很远的人,也看得真真切切。瞬间,广场上掀起了欢呼的风暴,排列有序的队伍顷刻大乱,大家争先恐后要一睹毛主席的风采。

跟随毛主席出来的10多名警卫人员,围在毛主席的前后左右,生怕拥挤的人群冲撞到他身上。这时,中央警卫团的机动部队及时赶到,将拥挤的群众分开,清出一条通往金水桥至天安门城门洞的通道,毛主席才回到金水桥上。

1974年,81岁的毛主席视力减退,没有人搀扶就走不了路,但他还想要去游泳。“11月29日下午4时许,毛主席乘车来到游泳池,换好游泳衣,在人们搀扶下在池边走了几步。我看他步履蹒跚,行动艰难.心想,主席这个样子,还能下水游泳吗?可是主席那脾气,劝是没有用的。在浅水区,我扶他顺着台阶走下几级,撩些水在他的腿上,让他感知水温,看可不可以下水?毛主席说:‘可以下水。“水溫怎样?我又问。‘可以游。我们便搀着他一步步向深水区走去。当水深及腰际,他便挣脱我们,游了起来。忽然间,他像获得了巨大的活力,焕发出了往日的青春。只见他如鱼得水般,时而游动身躯,任意翻腾;时而在水中站立,如履平地;时而又仰卧水上,若工间小憩,悠哉悠哉。”

“毛主席在深水区游了一圈,游兴未尽,又游了第二圈、第三圈……他游姿翩翩,不输当年长江击水,仍不失往日勃勃风采。这使人忘却了岁月的流逝,年华的增长,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当年跟随毛主席征战江河湖海的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

猜你喜欢
警卫毛主席长江
“水中大熊猫”群在长江出现啦
长江掠影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海底迷宫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韩准许总统警卫适当追求时尚
韩总统警卫要考托福
长江8号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