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市场交易特征及分析

2021-08-26 12:47韩睿敏窦思元
科技视界 2021年21期
关键词:供给方交易信息

韩睿敏 窦思元

(1.山西省科技人才与科技合作中心,山西 太原030021;

2.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030024)

技术市场是我国经济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技术实现其经济价值的载体。市场的竞争、经济的竞争追根溯源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重要性日渐显现,成为一个科技强国现阶段的重要目标。而技术市场的发展又是振兴科技的关键一环。本文从技术市场交易的特征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技术市场发展的方法。

1 技术市场交易的特征

1.1 信息的不对称性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主体思想是,在一个相对健全的市场中,不同企业与不同个人所获得的信息量也是不同的。我国技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较其他资本市场有过之而无不及。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前提是在一个相对健全的市场中,而技术市场还不尽完善,仍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才能保障其有序发展。另外,技术交易的本质是信息的交换。对于供给方,公布详尽的信息会导致技术秘密的泄露,而信息过少则可能丧失潜在买方;对于需求方,从缺失的信息中很难正确估量该技术的价值,进而增加决策失误的概率。

1.2 发展的不确定性

技术的研究本身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开发和创新过程中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一方面,技术的研发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研发方,也就是技术的供给方在开发初期无法准确预料其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所能达到的成果和前景。这也是研发的风险所在。另一方面,技术交易的成果最终是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内外部环境的复杂程度对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设立了严峻考验,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的当下,如何实现技术由研究层面向实用层面转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1.3 技术商品的特殊性

相对于市场上的一般商品,技术商品有着极其特殊的属性。首先,技术所具备的基础特征即为无形,技术商品以技术及基础,通过人的主观意念赋予了商业属性,但其本质是以一种信息的形式存在,无法直接用以交易和评估,即需要特定的环节实现具象化、实物化。这一特性导致技术商品不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损耗,只有当产生新的技术来取代或者市场的变迁才能影响其价值。其次,技术商品需要买方将该技术吸收并物化后才能投入市场,不能直接使用。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化的培训等必要的手段辅助。而且当物化后的商品能达到批量化生产时,能否顺应市场的要求,也是一个未知数。最后,技术商品的使用价值不随交易次数的增加而减少。作为一种信息产品,技术商品可以被多个买方同时无差别的享有。需要在技术交易时制定相应的合同条款来保障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1]。

1.4 交易成本的复杂性

由于技术研发过程的不确定性,造就了技术商品存在一定的试错成本。再加上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技术商品的价值难以准确评估,这就需要买方经历搜集信息、进行可行性研究、市场初步预测等一系列复杂的环节才能最终达成交易意向。而在技术商品物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培训等环节的保障。以上一系列特殊性,造就了技术商品高昂的交易成本[2]。

2 技术市场交易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交易市场化程度较低

2000年以来,随着国内科技水平、市场化程度的大幅提升,加之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的技术交易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但由于体制机制及政策性文件的不健全,导致重复性交易及贸易性逆差等问题大量出现,加之大部分技术交易市场的投资主体为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及运作方式相对单一,供给激励及调节方式过度依赖于行政手段,导致市场活跃程度相对较低。

2.2 供给与需求欲望低迷

从供给方的角度看,一方面以科研机构为代表的学术性研究供给方专业性较强,理论性研究较为突出,转化为市场化产品的能力有待商榷;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代表的实用性研究供给方市场化程度较高,但基本处于自研自用状态,流入市场的可交易数量有限,因此,技术交易市场供给方整体呈现疲软现象。从需求方的角度看,一方面是产学研程度较低,一次开发成果通常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客户需要重复投资二次开发,并对一次研发的成果进行论证,成本费用高昂;加之出于保密性要求,供需双方通常不愿公开全部细节,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沟通受阻。

2.3 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有限

受制于技术交易的保密性、专业性及复杂性使技术交易本身就难以开展,加之在交易过程中,供需双方还需技术评估、金融、法律、风险等方面的相关支持,既有市场中介机构难以满足专业化的需求,服务能力有限。低程度的技术市场交易额与增值率难以获取社会资本的青睐,导致技术市场中介业态商业化水平较低,无法催生出专业的技术交易服务供应商。

2.4 专业性人员短缺

既有技术交易市场服务人员身份多为公务员及事业编制人员,对技术市场服务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基本从事一般性技术交易及技术合同登记工作,无法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专业性、符合型人才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3 加快技术交易的建议及分析

3.1 落实各项政策,加强政府调控

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技术市场建设的重要前提。技术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推动与激励。近年来,随着相关法律体系的逐渐健全完善,为保证科技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同时,通过政府行为调控,政策红利逐渐释放,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相关行为呈明显增多态势,成果转化数量大幅上升。众所周知,税收优惠是降低研发成本的有效手段,从而进一步推进了技术出让方研发的动力,在我国技术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2 促进信息平台建设

有效而完善的技术交易信息平台,使技术需求方能够快速了解想要的技术以及获取渠道,也能使供给方找到更多潜在的需求方,是快速提高技术交易效率,提升成果转化质量的有效手段。既有的信息平台呈孤岛式存在,资源无法充分共享,国内统一的信息网尚未完全建立。为了促进及加快技术市场建设,就要合理构建覆盖面广同时集各类科技资源、技术评估、成果转化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共享,整合并合理利用各项资源,形成覆盖全环节的管控流程,顺畅了供给方、需求方及中介方的沟通链条,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3.3 发展高水平的中介机构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技术商品的特殊性,使得技术交易从开始的信息搜集、目标对象筛选到最后的签订合同、制定实施细则,较一般交易更为艰难,这就需要中介机构从中斡旋,以期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现阶段,国内技术市场中介仍处于半空白状态,相关政策法规、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中介人员技术服务意识与水平对标行业先进还存巨大差距。邀请权威性的技术专家参与中介服务过程,结合专业知识并依据买方需求寻找目标商品,能更好地为买方把关,降低技术和市场风险。

3.4 加大核心人才培养力度

一是坚持将人才培养做为推进技术交易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高素质和“一专多能”的专业性复合人才。二是加大内育外引力度,在育的方面要坚持老带新、强带弱,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与经验的传承性,在引的方面要坚持人才的实用性,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提升团队整体专业化水平。三是要建立多元化激励模式,健全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工作能力为导向,以绩效贡献为依据的专业化分级薪酬体系,激发主观能动性与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供给方交易信息
分享经济信任传递机制的演化博弈研究
物联网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研究
——基于供需双方的进化博弈
供给侧改革:中西方经济学比较分析
大宗交易榜中榜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