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1-08-26 05:03杜娜
求知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化创新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摘 要:本文展示了一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阐释了“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的价值认同,详细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讲述了设计的原则,运用了哲学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本节课主要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和创意设计PK大赛等活动。在这节课后,笔者还认真分析了这节课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6-0069-02

引 言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1]。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的方向,纠正错误的倾向。

一、“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的价值认同

文化创新是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本课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使其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原则

在设计的过程中,本节课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即一般性和个别性的关系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联,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没有离开普遍性的特殊性。在这节课中,笔者以《大圣归来》这部影片中的文化创新元素为例,一层层地展示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从一个案例中提取、总结出文化创新的途径,充分体现了从特殊性中归纳概括出普遍性的一般性原理。学生在学习、了解了文化创新的途径后,又通过创新设计大赛,把所学原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做到了从普遍性回到特殊性。

(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导入:敢问路在何方(音乐),《大圣归来》视频;第二,探究新课。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一:为了设计影片中的场景,《大圣归来》的创作者到各地进行采风活动,全面收集各类素材。影片中的很多场景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如长安城、五行山、悬空寺、吊脚楼、桂林山水等。这部影片中的场景源于什么?体现在材料的哪些地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根本途径。

探究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美猴王、聪明、泼猴、疾恶如仇、高高在上、天不怕地不怕;《大圣归来》中大圣的形象:迷茫、彷徨、坚强、勇敢、不忘初心、勇敢追求梦想和真善美。《大圣归来》继承了《西游记》原著的文化基因和人文精神内涵。《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既有传统的精髓,又打破了传统的局限。《大圣归来》对故事情节进行了新的拓展和演绎,孙悟空这一形象会说很多当下流行的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影片的魅力。

对传统的孙悟空形象进行重新创作和演绎,创造出不一样的齐天大圣,说明了什么道理?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一方面,文化创新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探究三:《大圣归来》运用3D技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元素,融合了东方美学取法大自然的淡彩风韵。《大圣归来》套用了经典的好莱坞模式,山妖出场时运用日本的“太鼓”,影片中的石头人明显是在模仿魔兽,具有明显的西方魔幻题材影视创作的痕迹,这都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借鉴。

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来看,我们能得到了什么启发?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创新中,我们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但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我们必须以本民族的文化为根基,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探究四:“八年磨一剑”,大圣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作中曾出现两个分歧:观点一,突然改变孙悟空的固有形象,不容易被观众认可,因此,我们应保持民族传统特色,固守传统孙悟空形象;观点二,中国传统的孙悟空形象已经过时了,西方技术先进、经验丰富,我们应照搬西方的魔幻电影中的形象。

你怎么看待這两个观点?

在文化创新中我们坚持正确方向,纠正错误倾向,完全固守传统文化——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一味地推崇外来文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活动二:创意设计PK大赛(见表1)

设计要求:第一,自选《西游记》某片段或者人物进行改编创作;第二,请各小组集体讨论;第三,按要求写出设计方案;第四,请每组选出发言人,来展示和推广自己的设计。

消费市场调查:作为消费者,你愿意为最好的这组文化创意产品买单吗?

阅读与思考:一部《梦幻西游》手游收入或已超50亿元。一部成本仅为700万元的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票房挺进9亿元。能获得收益的一定是文化创新吗?

活动三:

辨析:最近一部网络大电影《天蓬元帅之大闹天宫》将制作团队推上风口浪尖。片中太上老君与铁扇公主偷情,生下红孩儿等情节不仅画风香艳,格调低俗,还颠覆了《西游记》的既定人设,引发了强烈争议,使原播出平台迅速下架。

第一,这属不属于文化创新?第二,文化创新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应关注什么?

文化创新应反映正确的价值取向,满足人们文化上、精神上、心理上的需求,应引领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思想观念,能激发出人们巨大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使人的创意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进而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我们要让最优秀、最有活力的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创造和形成符合今天人们文化需要和消费习惯的高品质文化产品与服务。

三、“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优点

(1)传统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导入。本节课教学以学生最喜欢、最熟悉的《西游记》主题曲导入,具有时代感的主题曲与最新的影片《大圣归来》相结合并形成对比,导入做到了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教师通过设问的方式,一步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完全沉浸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

导入过程:播放《敢问路在何方》(音乐),提问: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影片的主要人物是谁?让我们再欣赏一下《大圣归来》的片段。《大圣归来》里大圣的形象也是根据《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改编的。这个大圣形象和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形象一样吗?大家喜欢这个形象吗?有的同学喜欢,有的不喜欢。事实证明这一形象还是很受欢迎的。《大圣归来》投资了700万元,获得了9亿元的票房,是小成本、大收益的典范。今天我们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共同探讨《大圣归来》成功的原因。

(2)探究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通过三个学习活动完成。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在这个活动中又具体分了四个探究活动。从《大圣归来》的产生过程,逐渐分析文化创新产生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纠正错误的倾向。活动二:创意設计PK大赛。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熟悉的片段,让学生自己进行改变,或者进行人物形象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创作了孙悟空的防雾霾口罩,改编了大闹天宫的片段,等等。活动一通过四个探究案例,让学生总结出文化创新的途径,活动二中,学生将已学的文化创新的途径,运用到实践中进行创新实践,充分做到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哲学原理运用。活动三:通过一个案例,进一步阐释哪些是真正的文化创新。

(二)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每节课都不是完美的,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总需要进一步改进。第一,时间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活动二的PK大赛中,学生表现得特别积极,每名学生都想把自己的构思展示给大家,每个设计都极具特点,这样就难以控制时间,容易造成拖堂的现象。第二,学生积极性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只能展示个别学生的想法,某些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中的设问,使其更精练,并逐步推进。

结 语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做到了一案到底,没有因引用太多的材料而喧宾夺主,真正做到了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创新意识和观念。

[参考文献]

邱平香,李洪余.“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9):42-46.

作者简介:杜娜(1981.11—),女,山东聊城人,硕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文化创新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以文化创新为载体提升企业品牌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