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考分离走向教考一致

2021-08-27 09:17张丁丁杨子文宇文强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考分离统编教材高中语文

张丁丁 杨子文 宇文强

摘 要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已在21个省份投入使用,关于统编教材的教学研讨如火如荼。统编教材使用效果如何,必须要接受考试评价的检验。在统编教材使用的过程中,教考分离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到统编教材理念的深入推进。本文深入剖析了教考分离的现状、弊端、成因,探讨了教考一致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实践路径。

关键词 教考分离;教考一致;高中语文;统编教材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我国成立了首个国家教材委员会和教材局。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统编教材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立意高远,改变了过去“一纲多本”的格局,其质量是值得肯定的。该套教材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创新教材体系设计、优化单元内部组织、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等方面,均特色突出,亮点频现,可圈可点。[1]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海南等6个省份于2019年秋季率先使用了由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2020年秋季新增15个省份开始使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到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新课程新教材。

能否及时总结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推进经验,事关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正向引领作用。但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考分离严重影响了统编教材的深入推进。调查显示,高中语文教师认为本校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理念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教考分离,考试形式没有变化。[2]

所谓教考分离是指学生考试的内容与教师依据教材教学的内容关联不大,甚至严重脱节的现象。教考分离在初高中语文教学中颇为常见,在高中尤为严重。在高中众多科目的教学检测中,各科都遵循教考一致的原则,按照教材的教学进度来命题,便于更好地评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唯独语文学科的考试命题几乎是脱离当前教材所学内容(古诗文默写题除外),而且这一现象由来已久,似乎已经成为高中语文命题的“潜规则”。

二、教考分离的现状分析

据高中统编教材培训官网消息,目前已经有21个省(区、市)在使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各地正在积极开展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教学研讨会,关于整本书阅读、大单元设计、群文阅读、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探讨与课例展示可谓是如火如荼,方興未艾,但关于如何有效测评统编教材教学效果的问题鲜有人关注。

通过考查全国各省(区、市)高一语文月考、期中、期末试卷,我们发现这些试卷基本是按照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山东卷)的题型来命制的。这些试卷的考查内容与教师依据高中语文统编教材进行教学的内容几乎脱节,考试内容几乎全部来自课外。部分学校为了模拟新高考,就连仅有的6分古诗文默写题目只有4分来自高中教材,剩下2分来自初中教材。也就是说在满分150分的高一语文试卷的考查内容中,只有4-6分是来自教材,这与其他学科形成鲜明对比。高中语文的这种教考分离现象在当前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很多学校从高一第一次月考开始,完全模仿语文新高考试题,教师依据教材教的内容在平时的考试中几乎不涉及,这是无法想象的。考试的功能应该在于诊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然而这种教考分离的命题机制,不仅无法起到诊断教学的作用,反而严重扰乱了教学秩序,威胁到高中语文学科的健康发展,也违背了国家关于统编教材的使用意志。

三、教考分离的弊端分析

高中语文教考分离存在诸多弊端。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考分离可能导致教师偏离语文教学的正道。教考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从高一开始就模仿语文高考命题,考试内容与教材严重脱节。教师的教学陷入两难境地,教的内容却不考,考的内容似乎没法教,这无疑会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影响教师钻研教材的动力。在高一高二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证明教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很多教师可能会把教学策略过早地转向应试战术。教师被迫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各类语文高考试题的答题技巧,让学生把大量时间用于做题操练,忽视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倾向,不仅让学生舍本逐末,而且不利于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教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的正道,把教学带向应试。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考分离降低了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教考分离导致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表现在考试中没有得到相应的正面反馈。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平时表现——“学好学坏,学与不学”似乎并不相关。如此一来,学生会直接降低对语文教材的关注和课堂参与程度,课后也会减少对语文学习的时间投入。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丧失对语文学科的热情和信心。

再次,从教材使用的角度来看,教考分离违背了国家关于统编教材的使用意志,造成教材资源的严重浪费。统编教材凝结了十多年来课改的得失经验,集合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优秀成分,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坚定贯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同时还借鉴了世界上母语教学先进的经验。一方面,统编教材革新了语文教学方式,加强了课程的整合,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专题研讨、项目化学习等纷纷进入师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教学评价制度比较滞后,试题固化,教考分离,很难真正发挥出统编教材的良好导向功能。倘若教考分离持续推行,教师在教学中恐难深入贯彻统编教材的国家意志和新课程理念,而学生为了获取考试高分可能会舍弃教材转向刷题。

最后,从整个教学系统来看,其他学科的教学检测都遵循“教考一致”的命题原则,唯独语文学科一直是教考分离,这势必降低会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影响到语文教师的教学尊严,使高中语文教学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危及母语教育发展。

四、教考分离的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不同类型的考试性质混淆不清,这是导致高中语文教考分离的历史根源。命题考试按照目的和用途,可以分为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3]45高一高二阶段的单元考试、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都属于课程考试范畴,其主要功能是评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属于水平考试范畴,其主要功能是甄别不同水平学生并加以选拔与分流。因此,课程考试命题和高考命题应该是有严格区分的。而现在的情况是,普遍都将期中、期末考试当作高考的预演,甚至题型、内容也都参照高考。这恐怕不合适。[4]57自20世纪末以来,语文教育界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语文考试应该脱离教材,实现所谓的“大语文”,这就出现了语文考试范围无从把握的问题。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更是走向了极端。长期以来,语文高考命题故意绕开中学课本,以体现所谓“课内打基础,高考考能力”的理念。[5]14这一高考命题导向直接影响着阶段性的课程考试命题导向,平时的考试命题纷纷模仿高考。不同类型的考试性质与界限模糊不清,以至于平时的考试命题严重脱离教材,教考分离就成了集体默认的高中语文命题思想。地方教研室为了体现其命题的权威性和导向性,牢牢把握住区域期中、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的权限,将教考分离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从而使考试脱离教材走向定局。

与新课标新教材理念相配套的评价机制尚未形成,这是导致高中语文继续沿袭教考分离的现实原因。统编教材带来了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巨大变革,由单篇教学走向群文阅读、单元整合、整本书阅读教学,促进了语文教学由浅表走向深度,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但语文高考评价机制尚未发生较大变化,命题内容和形式比较固化,统编教材的教学理念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教考分离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纠正。更为重要的是,目前还没有与统编教材相配套的权威测评工具,平时的阶段性考试继续沿用原有的高考命题形式和内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考试如同两张皮。在日趋激烈的高考竞争下,语文教学的应试思维愈演愈烈。很多学校从高一第一次考试开始就对标语文高考命题,这自然加剧了教考分离现象。

五、教考一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教考一致的必要性

教考一致,或者说所教即所考,它是指教师的教学与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匹配程度。在我国当前的高中语境下,主要通过纸笔测验来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因此,“考试”一词大体上可以等同于学术界使用的“评价”一词。波帕姆(Popham,W.J.)曾指出,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是实现教育专门化的重要方面。[6]15邓肯(Duncan,R.G.)等人的研究认为,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是揭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6]22教材是教师面向学生教的主要凭借,教的内容应当是考的内容,有教必须有考,以考促教。当前高中语文教考分离,必然无法评估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如何,教师的教学容易失去方向。长此以往,学生陷入题海之中,辛辛苦苦编出来的教材成了“鸡肋”。[3]46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当回归教考一致的正道上,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命题都要与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紧密结合。

2.教考一致的可能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为教考一致提供了重要依据。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8]学业质量标准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水平,对应不同的课程学习要求。此外,新课标对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此可见,课标—教材—教学—评价是四位一体的关系。课标为教考一致提供者了依据,教材为教考一致提供了中介。基于教材教学的考试评价只有体现出不同的测评水平,才能保障测评的效度和信度。月考、期中、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升学考试应当参考学业质量水平,结合教材教学进度,遵循教考一致的命题原则。这是用好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应然追求。

伴随着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语文教学必将结束“一纲多本”的局面,为教考一致提供了可能。语文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以前,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版本很多,高考命题极力回避教材的内容。现在语文教材统编了,高考命题也要考虑与教材的改革同步,涉及教材的内容可以少一点,但也应当有一定的比例。[4]57

六、教考一致的实践路径

长期以来,受教考分离命题思想支配,高中语文教学一度陷入歧途,教师失去了教学尊严和信心,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兴趣。为了发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最大效能,激发广大师生对高中语文的教与学的信心和兴趣,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回到正轨,即从教考分离走向教考一致。

那么如何实现教考一致呢?教考一致的度如何把握呢?对此,温儒敏认为,要体现“教—学—考”一致性的原则,期中、期末考试不能轻易“套路”高考,考试的主要内容应出自教材,起码有70%与统编教材的学习有关。[4]57

温儒敏的讲话为高中语文统编教材背景下的的教考一致问题指明了方向,但具体的行动路径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1.区域评价引领,推动教学改进

(1)研制《学期阶段性考试评价标准框架》

各地区教科院或者教研室的高中语文教研员和地区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可以参照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水平和学习要求,结合新教材编写理念与教学进度,研制出更加完备和更具可操作性的《學期阶段性考试评价标准框架》(以下简称《框架》)。这一《框架》应当包括学期教学进度和教材核心知识点,教考一致的原则、比例和例题。教研室要充分发挥《框架》对教—学—评的导向作用。

(2)下放考试命题权限,发挥期末监测导向作用

教研室下放考试命题权限给地区各个学校。教研室负责本地区高中语文的期末监测考试,命题范围应该严格遵循《框架》,并吸收一线教师代表参与命题。平时的月考和期中考试由学校参照《框架》独立命题,把教考一致精神落实到平时的教学监测中,发挥统编教材的最大效能,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校本评价跟进,带动教学改进

(1)在集体备课中确立教考一致原则

传统的集体备课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较少关注教考一致的问题,原因在于很多教师缺乏独立命题的权限、意识和能力。基于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集体备课应当有更高的要求。

第一,确定共同的教学内容。教无定法,但教有定向。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但语文教学首先应当是一门科学。[5]15语文教学应当有相对确定的核心知识点,可以用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标来描述。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没有设置课后练习题,其教学内容的确定性需要整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要求、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文本特性等多个要素的要求。在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精准的基础上,再去探讨不同的教学艺术。

第二,确定单元评价的测评标准。在《学期阶段性考试评价标准框架》基础上,结合集体备课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校本考试评价,及时准确地评估教学效果,以便于改进教学策略。平时的单元检测或者月考至少要有60%以上的内容和教材密切相关,以课内关联课外的形式考查。

(2)通过说题、命题活动渗透统编教材理念

为了在考试命题中巧妙渗透统编教材理念和内容,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集体智慧。语文教研组可以开展基于教考一致的说题、命题比赛活动,提高教师的命题研究水平,建立校本考试题库。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如何在阅读与写作中贯彻教考一致原则,发挥出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最大效能?在落实说题、命题教研活动时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把握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整体编排体例是: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元,坚持读写一体化。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建设的三大重要支点是:任务、活动、情境。

第二,精心设计情境任务,坚持课内关联课外,真正走向迁移学习与深度学习,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阅读测评中,以集体备课确定的有关教学知识点为考查目标,以课文作者作品或单元主题的群文关联为形式开展说题、命题教研活动。

例如可以设计基于《乡土中国》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以《男女有别》为核心文本,拓展阅读《〈红楼梦〉家族规范中的“男女有别”》《孔雀东南飞》《彷徨·离婚》三个节选文本,可设计如下阅读试题:①《红楼梦》世界的“男女有别”与费孝通所阐释的“男女有别”同乡土社会秩序的关系是否相同?②结合费孝通的《男女有别》章节,从社会层面分析刘兰芝和爱姑婚姻失败的原因。[9]这种课内关联课外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有利于切实贯彻统编教材关于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打破语文命题的固化模式,拓展语文命题的空间,提升语文命题的质量,真正实现从教考分离、以考毁教走向教考一致、以考促教。

在写作测评中,应当考虑统编教材关于写作教学的整体规划(如下表),并加以系统设计,使写作训练序列化、梯度化,扎扎实实打好学生的写作基础。

在当前高一高二的平时考试中,写作命题非常混乱,过度模仿高考出题,脱离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安排,导致写作体裁单一,写作训练陷入无序状态。高中语文是很多人在校期间系统学习语文的最后一站。过早进行以应试为导向的写作测评,败坏了学生写作的胃口,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写作素养的提高。说题、命题应该统筹考虑教材写作教学的进度和学生写作训练的系统性,及时扭转写作教学的应试导向。依托教材写作计划,多种文体综合训练,打好写作基础,努力做到教考一致,有助于提高国民写作素养。

七、关于教考一致的讨论与展望

我们应当承认,教考分离与教考一致各有优缺点。本文并没有全面辩证地分析教考分离与教考一致的所有问题,更多的是立足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基于有限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前高中语文的教考分离现象越来越走向极端,教师和学生不重视统编教材的学习,教材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在这情况下,“矫枉必须过正”。因为现在还谈不上教考一致有何弊端。现在的情况是教与考几乎分离,一张语文试卷体现不出命题水平差异,和教材教学进度几乎毫不相关。高一时就把高三试卷拿来做,出现了学生不重视统编教材学习的问题。

既然现在教材统一了,平时的考试甚至高考就应该结合教材来考查。至于该怎么结合教材?如何把握好这个度?这些问题还有很多值得讨论和研究的空间。

需要明确的是,教考一致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而是强调考试要以教材为基础,倡导以读书为本,让语文学习和考试产生一点门槛。从教考分离走向教考一致,旨在扭转以高考為导向的应试教学,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本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与亮点[J].语文教学通讯,2019(25):9-13.

[2]张丁丁,魏晓.高中语文教师对统编教材的适应性调查[J].中学语文,2021(07):54-57.

[3]程翔.论教、学、考一致性对语文统编教材的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3).

[4]温儒敏.守正创新用好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J].人民教育,2020(17):51-57.

[5]程翔.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考一致性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1(07):14-17.

[6][7]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3(04):15-22.

[8]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05.

[9]刘智清,王锡婷.《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习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20:114.

[作者通联:张丁丁,杨子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宇文强,广东中山纪念中学]

猜你喜欢
教考分离统编教材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新形势下安全培训教考分离工作初探
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考分离的思考
基于教考分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
电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