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K视角的中职《幼儿数学活动指导》教学课例与反思

2021-08-27 08:46余燕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8期
关键词:形体幼儿教师职业

余燕宁

[摘           要]  基于学科教学知识视角,以《幼儿数学活动指导》“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在职前教育中有效提升幼儿教师的学科(数学领域)教学知识水平与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与专业化提升。

[关    键   词]  学科(领域)教学知识;幼儿数学活动;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8-0014-02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关注幼儿教师的领域教学知识(PCK)是促进其专业发展、提升教師专业能力进而确保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切入点[1]。提高幼儿教师PCK水平的路径有职前教育、在职实践和职后培训与教研。在职前培养方面,加大对幼儿教师“数学领域教学知识”(PM—PCK)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加强准幼儿教师在师范院校的专业课程学习[1]。在职前教育中教师应对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中关于内容的知识、儿童的知识、教学法的知识重新整合与梳理,明确学生对三类知识的掌握要求,通过案例分析与创设职业情境的实训实习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从What到How的转化,促进“教”与“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领域教学知识的有效内化,形成以领域教学知识为核心的教师专业素养。

一、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内涵与构成

学科教学知识(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的,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与教学知识而形成的一种知识[2],是学科内容知识(What)、学习者知识(Who)和教学方法知识(How)三方面知识的综合[3],即教师对教学法、学科内容、学生特点和学习情境等知识的综合理解。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对关于内容的知识、关于幼儿的知识与关于教学法的知识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具备良好的学科(领域)教学知识是幼儿教师有效开展活动教学的基石。

二、课例实施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的第七章认识几何形体,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幼儿教师位工作能力构成,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几何形体的基本知识(What:关于内容的知识)、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及其对应年龄阶段的学习目标(Who:关于幼儿的知识)与开展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How:关于教学法的知识),本次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设计和组织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数学教育活动的关键,是关于怎么教(How:关于教学法的知识)的实操性内容,是学生掌握实际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过程与反思

1.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教师将关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What)和幼儿学习几何形体的特点与目标(Who)的内容进行梳理与整合,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制作成直观性、可视性强的以几何形体进行自我介绍的原创微课视频《幼儿与好友:几何形体》与导学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学习,初步掌握所学内容。

【反思】关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What)和幼儿学习几何形体的特点与目标(Who)是学生学会关于教学法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在了解未来到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内容与所教对象的情况,才能正确地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实际的幼儿教学活动,教师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将两部分的知识点制作成可爱、形象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先学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达成教学知识目标,为课中探究与交流做好准备。

2.课中探究—理实一体,协作实践

(1)竞答导入-任务诊断

导入环节,教师将关于常见几何形体基本知识(What)和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学习特点与目标(Who)的教学内容设置为竞答问题,结合学生课前的自主探究情况,随机出题,组织学生快速看题并竞答。在每小组的桌面上放置一板打散的七巧板拼图块,每答对一题小组可以在其桌面的盒子里领取一块拼图。在组织学生竞答中,检测学生的课前微课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竞答情况重点讲解易错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

【反思】在该环节,教师在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关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和幼儿学习几何形体的特点与目标形象化的微课基础上,采用抢答游戏组织学生竞答,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竞答中检测和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全面掌握课前预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常见几何形体的认识(What)、对幼儿学习几何形体的特点与目标(Who)的理解,为突破教学重难点(How)做准备。通过将藏有知识点秘密的七巧板拼图块作为竞答奖励,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教学互动的兴趣。

(2)合作引论-任务探究

该环节,教师设疑引发学生思考“我们该怎么样设计和组织幼儿去探究和学习几何形体呢?”即关于教学法的知识。结合学生的思考与疑惑,教师播放原创微课案例《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案例中教师设计与组织幼儿学习几何形体时有哪些关键环节?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在探究微课案例的过程中教师每到一个关键环节都会暂停播放并组织学生讨论与分析该关键环节的内容、作用以及幼儿教师教学话术的关键句,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点思维导图。

【反思】在该环节中教师通过微课案例设疑答疑组织学生在直观的师幼互动中感知与探究出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关键环节,分析各关键环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幼儿教师教学话术的关键句,达成关于教学法的知识(How)的教学目标。将抽象的关键环节采用直观性比较强的微课案例视频呈现出来,组织学生去探究与分析,较好地缩小了学生感知知识的差异,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内化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讲解与归纳设计环节,明确活动设计关键环节(观察图形—比较图形—概括图形—操作图形)与常用方法(游戏法、操作法、讲解演示法以及创设情境),逻辑清晰,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该环节中教师虽然有引导学生对各关键环节的教学话术进行分析和强调,但是没有提供一份学案或者对话模板让学生填写,探究过程与成果没有可见性呈现,应设计一张探究学案效果可能更好些。

(3)任务引达-活动创设

该环节教师连线幼儿园园长发布任务:结合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教育活动设计环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故事情境或游戏方式,借助教学具,小组合作设计一个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平面图形的活动流程(思路)。组织学生以“以幼儿园教师身份”接收任务,小组合作,参考学习资料,开展实训任务。

【反思】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创设职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教学能力的兴趣,渲染职业岗位工作氛围,加强学生的职业感。引导学生从职业岗位的角度综合运用关于几何形体内容的知识(What)、关于幼儿学习几何形体的知识(Who)与关于教学法的知识(How),在职业模拟实训活动中将领域教学知识(PCK)与幼儿园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职业实践性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主体双向互动,达成设计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流程或思路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体验设计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认识几何形体教育活动的职业成就感,培养学生的爱业、敬业情怀。

(4)引领导悟-成果分享

该环节学生将小组合作设计的活动设计流程或思路进行成果分享与互评,每个组的学生结合自己组的创意设计进行成果展示,有的组选择介绍式的解说活动设计流程,有的组是角色扮演式模拟教学展示,也有的组从配套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流程展示。在小组成果展示后学生间进行互评,教师结合总体情况进行点评,对在整个教学互动中学生的探究与学习行为给予肯定,组织学生完成拼图(激励机制),并找出七巧板拼图中藏的秘密,结合藏在拼图中的秘密,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和梳理知识点。

【反思】在这一环中组织学生将探究创设的活动设计流程或思路进行分享,帮助学生提升教师教学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互评,引导学生以职业人(幼师)身份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训任务,提升职业体验感,提升职业素养;不足之处是在展示组分享时,观看组的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较为简易,缺少評价的指引,教师应该结合领域教学知识的三个构成,设计一张生生互动评价表,让学生能结合PCK的构成、教学设计与组织关键环节话术关键句进行评价,在评价中综合运用知识与促进学生内化、建构自己的领域教学知识(PCK)。教师提前将“观察”“比较”“概括”“操作”“图形”5个词做成七巧板拼图,各小组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奖励一块拼图,以最快速度完成拼图的小组赢。借助拼图游戏的奖励方式、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有效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也使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准幼师必须用心,做一个有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人才能在日后的职场中立足并强大。

3.课后延伸—融会贯通,拓展提升

迁移引拓-拓展提升该环节发布作业:上网搜索活动资源,完善活动设计,将其撰写成一个结构完整的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活动的教案,配置适宜的教具,尝试进行教学模拟。

【反思】通过作业让学生拓展知识面与提升实际教学操作能力,融会贯通,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转换为实际的教学活动,树立反复琢磨、锤炼的职业劳动观。

基于PCK视角,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与专业化提升,将教学内容按照PCK的三类知识进行梳理与整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对接幼儿教师岗位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有效转换为任务项目,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紧迫感。结合信息技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理论探究到设计应用,循序渐进地完成系列“任务”,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在探究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职业师德渗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瑾,汤杰英.学前教师数学教学领域知识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2).

[2]SHULMAN L S.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57(1).

[3]黄瑾.学科教学知识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J].幼儿教育,2011(12).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形体幼儿教师职业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