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历史保护街区消防技改的实践

2021-08-27 04:28李梅玲
消防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永庆消火栓消防

摘要:以广州市2016年成片老旧街区原貌消防提升改造、活化利用的“永庆坊”为例,在改造过程中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等国家有关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对历史保护街区和既有建筑更新工程的防火设计力争做到因地制宜、最小干预。针对现实存在的防火间距不足、耐火等级偏低、消防设施缺失、疏散宽度严重不足等消防隐患,充分考虑其历史保护、活化利用的需求及消防隐患特点,从规划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合规与性能化设计技术相结合,实施设计、施工、管理一以贯之全过程控制,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关键词:历史建筑;消防改造

历史建筑是传承“城市记忆” 的重要载体,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至今广州公布了六批共 817 处历史建筑(含街区)。以2018年习总书记视察广州时提出的“老城市新活力”“保留城市记忆”为指导思想,广州消防技术人员在旧改过程中积极参与,对其消防性能提升策略与技术进行研究,并参与编写了广州市地方标准《历史文化街区消防技术规程》,为日后旧改项目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永庆坊位于广州市西南侧荔湾区恩平路段,素有最美骑楼街之称,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区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又以砖木结构居多,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情和广州西关文化特色。百年来,随着历史进程,城市变迁,昔日商贾名流聚集地,渐渐破败衰落。“夷平地,起高楼”,一段记忆从此抹去,似乎是等待她的唯一宿命。幸运的是,永庆坊迎来了“十九大”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利用和传承,不搞大拆大建。习总书记在2018年视察广州时更高瞻远瞩地提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广州城要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至此,具有浓厚历史沉淀的永庆坊修旧如旧活化利用改造工程被摆上议事日程。

一、现状描述

被列入保护街区的永庆坊占地111000m2,建筑面积65040m2。为了积累经验,少走弯路,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占地面积7015m2,建筑面积14770m2,涉及建筑108栋(间)。

建筑使用功能:宅第民居、近现代住宅、名人故(旧)居、书院会馆、店铺作坊、医疗卫生建筑、坛庙祠堂、宗教建筑、历史事件或重要机构旧址、其他古建筑、工业建筑、交通道路设施、池塘井泉等星罗棋布。

产权结构:大部分为私有产权,但多为业主已移居海外委托亲朋管理,或由政府代管的无明确产权人物业。

建筑结构及其空间布局:区内建筑层数均为一至三层,建筑面积最大约为320m2,建筑结构为木结构占10%,砖木结构占35%,砖混结构占55%,耐火等级普遍低于三级。街巷狭小、建筑毗连,窗口相对,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宽度远不能满足要求。室内仅设一部楼梯或一个直通室外出口,区内几乎没有固定消防设施,架空裸露电线纵横交错,使用功能混杂,商住合一现象普遍。人口老化,喜欢捡拾物品,建筑内堆满易燃可燃物;习惯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煤球生火做饭,对电动车室内停放充电等危险举动习以为常。冬天暖炉、夏天蚊香,危机四伏。

二、目标任务

(一)高定位:打造广州岭南文化对外交流窗口。

(二)高品质:尊重传统街区格局,突显文化遗产要素,保留历史街区记忆,实现建筑新旧融合。区内三线下地,四线整合。

(三)高活力:照顾原居民的切身利益,吸引年轻人前来经营消费居住,文化艺术休闲娱乐和谐共融。

三、实施方案

(一)划分防火控制区和防火组团

1.业态及火灾危险源控制

对区内历史保护街区按其历史保护重要性分为四类,规定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保护一类、二类的历史保护既有建筑内等。

(1)街区内仅设置营业面积小于300m2的小型商业场所。在临宽度大于6m的道路两侧设置的餐饮场所可使用管道燃气明火作业,其他区域为无明火餐厅。严禁使用液化气等其他危险热源。

(2)商业使用功能限制在建筑的首层和二层。三层及以上满足疏散距离和双向疏散要求时可用作商业使用功能。

(4)街区内不能设置“三合一”场所。

(5)街区内不设置高压燃气管线、燃气调压站。

2.合理规划平面空间

(1)综合考虑一二期工程整体实施计划,沿着原有道路肌理,拆除部分占道建筑,打造三横五纵空间规划结构,同步考虑防火间距,消防救援通道和满足人员疏散要求。建筑面积2500m2为一个组团,组团间防火间间距4m。建筑面积不超过20000m2为一个控制区,每个控制区四周消防间距不少于6m,同时作为消防车道使用。

(2)面向内巷宽度不足4m建筑外墙设置为防火墙或错开防火窗设计,沿屋脊设置单排自动喷水水幕系统保护。

注:当屋顶不符合建筑耐火等级不足一、二级相关要求时,加设喷淋保护。

(3)利用与街区紧邻的西关培正小学操场作为永庆坊紧急情况下的消防车回车场和消防救援空间。利用与街区紧邻的粤博广场作为整体区域人员疏散聚集区。建筑首层安全出口距最近消防车道的行走距离不大于50m。

(4)永庆大街、永庆一巷和永庆二巷三条横道均可满足消防摩托车通行要求,街区内所采用的消防摩托至少需要能够携带喷雾灭火装置或手抬机动泵及水带、枪头、消火栓闸阀套筒等工具。

(二)提高建筑耐火等级

對未列入历史保护名录的建筑,在尽量保持外立面风貌基础上,拆除屋内木质承重柱、楼板、楼梯重新建造,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由于单体面积不大,墙体多为承重墙。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的木质和钢质柱,梁、木桁架加挂砼网或抹防火涂料保护;层面瓦保留其外观效果,改用砼无缝铺设,栋与栋之间间隔墙高出屋面0.5m。

(三)实现安全疏散

因为区内室外多为宽小于3m的窄巷,不能仅将离开建筑视为完成疏散,应引导人员疏散至面积不小于169m2的公共开敞空间区域或宽度不小于6m的城市道路。从建筑出口算,疏散距离不超过50m且排烟口均不应直接开向巷道。

大部分建筑因为室内面积狭窄,无法增设第二个安全出口,方案对于总建筑面积小于300平方的建筑,允许设置一部楼梯或一个直通室外出口,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小于1.1m且直通上人屋面或露台,屋顶或露台设置外挂楼梯直通地面,或设置缓降设施。考虑到区内建筑多为贴邻建造,鼓励相互借用屋顶或露台疏散;屋面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当设有室内消火栓时,屋面设置消火栓接口。

(四)增加消防设施

1.室外部分

室外消防水源:原街区内未设置供消防车取水的市政消火栓,在本次改造中,一是在宽度不小于6m的消防车道增设市政消火栓;二是利用河涌等天然水体,设置消防车取水平台,拓宽水源供应渠道。

街巷疏散指示标志:考虑到区内街巷狭窄且纵横交错,为快捷有序将任一处被因人员引导至开敞室外空间,工程人员为街区设计了一套大尺寸异型疏散指示标志,安装位置为街巷转弯处上方,确保任一处均清晰可见。

2.室内部分

因区内单栋建筑规模较小,难于在楼层设置室内消火栓,借鉴大型综合体在商铺外公共走道设置消火栓设置方式,在区内宽度不小于1.4m巷道设置消防外置式内外消火栓,供水管道沿街巷铺设,在建筑外墙挂设消火栓箱,设置间距为不大于30m,保证不少于两股充实水柱到达室内最不利点,同时在室内各层均利用生活给水管网设置软管卷盘保护。区内全部场所均设置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联网式感烟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

3.防排烟设施

针对区内建筑多为贴临建造的现状,在无外窗房间增设屋顶天窗或手动排风机增加排烟效果。

4.消防控制室及水泵房

街区的改造引入了万科地产作为建设单位,为街区统一设置了消防控制室和消防水池、水泵房等。

四、内外装饰设计

建筑内部装饰秉承“留下记忆,记住乡愁”的理念,墙面多为岭南清水砖墙,屋面采用砼桁架铺设瓦面,个别文物建筑进行历史性修建仍然保留了木质楼梯,砼楼板贴木饰面结构,均涂防火涂料保护。电线均套金属管保护。户外广告牌均采用不燃材料,不允许设置全封闭灯箱。

墙面、柱面、楼板底等装饰尽量恢复原有壁画、灰雕、满州窗花等岭南文化元素,复古又安全。

五、消防安全管理

引进万科物业管理公司,对区内所有建筑进行统一标准物业管理服务,由万科物业统一对外招租,明确实际经营人为消防安全责任人。搭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消防监控管理平台。各独立建筑消防信息均接入消防控制室,进入街区,仿佛进入大型综合体,消防控制室全天候采集分析各种数据,“预警”“处警”快准稳,解决了各商家的后顾之忧。设立24小时值班备勤微型消防站,以保安人员为消防站人员,进行防消宣一体化运作。

区内为步行街,设计容纳人数按建筑面积0.43/m2考虑,将进入人数控制在7000人以内,以策安全。外侧设有专门的电动车停车充电棚,不允许车辆进入街区。

六、效果

通过改造,旧街区删掉的是破败和落后,留下的是记忆和乡愁。如今的永庆坊从遗弃待拆一跃成为国家4A级景区,是广州现今最热门的摄影打卡地。自2018年开业以来,未发生过火警,也未发现有消防违法违规行为,整体运行平安有序。

七、技术升华成果

为总结提高旧改消防技术水平,指导广州地区街区旧改项目平稳顺利推进,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并发布了广州市地方标准《历史文化街区消防技术规程》,为日后类似项目改造提供设计依据和实践支撑。

八、结语

通过实践,顺应由“拆迁”向“旧改”转变的城市变迁趋势,消防技术人员因地制宜,遵循消防技术标准“预防建筑火灾,减少火灾危害”的总要求,结合现代技术和管理科学,创造性地在建筑结构安全,消防设施安装,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做了许许多多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广州万科地产有限公司.永庆坊消防特殊设计方案[Z].

[2]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广州市历史建筑消防性能提升策略与技术指引[Z].2020.

[3]廣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历史文化街区消防技术规程[S].

作者简介:

李梅玲(1970.12—),女,汉族,现任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防火及监督管理工作近30年。

猜你喜欢
永庆消火栓消防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河南济源市政消火栓有了“身份证”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What Are They Doing?
市政消火栓与室外消火栓的系统探讨
漫画说消防
智能消火栓
消防也幽默
一生的爱情
一生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