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2021-08-29 04:54王建漳
求知导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微课

摘 要: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关注。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按照“理论分析—模型建构—策略研究—实践验证”的思路,采用准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建构,并在某校高一年级教学中实施该教学模式,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2-0008-02

引   言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的在线课堂模式也纷纷推陈出新,从单一的录课直播走向多元的互动教学,这正凸显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因此,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备受推崇的诸多新颖的教学模式之一,翻转课堂受到教师的欢迎。这一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促进了教学结构的改革与创新。翻转课堂模式强调“先学后教”,注重让学生先通过网络视频、在线学习等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而课堂教学只作为在线自学的必要补充,以讨论问题和教师答疑为主,充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1]。

在研究一线教师的文献成果和经验总结后不难发现,不同学科和地区引入翻转课堂后的教育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首先,很多教师没有对这种新模式进行有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只是将传统教学模式照搬到线上,导致在线课堂变成“没有学生的课堂秀”。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往往采用以讲授知识为主,辅以课堂提问的模式,使传统课堂的某些环节在翻转课堂中发生了位置迁移,而实际教学仍是陈旧的、缺乏新意,致使翻转课堂成了“新瓶装旧酒”。这種“翻转课堂”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还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其次,教师缺乏对翻转课堂理念的深入理解,未能有效转变师生角色,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所谓“翻转视频”仅仅是教师灌输知识的一种手段,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过程性评价也仅流于形式,教师过分看重结果性评价,这种模式带来的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由此,翻转课堂被很多师生认为“效果不明显”,自此陷入恶性循环,而翻转课堂带来的教学变革自然无法有效推行。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微课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该模式侧重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环节,主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后利用教学视频、课件等教学资源自主学习新知识,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这也是很多对翻转课堂持反对意见的学者的观点:“翻转课堂只不过是将学生本来需要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转移到课后而已。这种形式的实质是将学生的学习时间翻倍,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降低了学习效率。”本文另辟蹊径,将学生的所有学习过程转移到课堂上,旨在通过课内自学视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然后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作业评价等深化学习内容,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在课堂上完成这一学习过程无疑是对学生学习意识的一种挑战,从学习、讨论和回答到内化和提高均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完成,这也对课堂模式和教师掌控翻转课堂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3]。

当然,新教学模式的顺利构建和实施需要多种因素的支持。第一,教学环境的支持。一般学校会为信息技术课程配备相应的微机教室,确保在课堂上学生能够一人使用一台计算机,满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学习微课、课件等相关资料的要求。第二,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高中生而言,抽象的逻辑思维已经取代了具体的思维,他们的独立思维发展迅速,渴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具有批判性思维意识,敢于表达个人意见。这一时期是鼓励学生探索新知识、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但高中生处于由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自制力相对较弱,往往难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因此,在课内实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更具可控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和评价,杜绝学生利用网络接入终端进行与学习无关的行为,而生生之间的线下互动也可以直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因网络诱惑等而产生无法集中注意力等影响学习的现象。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有教有学,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发现问题但不能独自解决问题时,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结合小组讨论,获得更大的合作、讨论学习的空间。因此,微课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复杂思维,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讨论问题,进行巩固练习,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及时向教师请教。同时,教师能够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专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并及时答疑解惑。在课后,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展示作品,并针对作品的特点进行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最后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总结。整个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注意力特点,所有的学习环节都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教师的引导、督促和帮助。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这种教学模式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更注重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边操作边向学生解释操作步骤,或者教师在计算机上演示操作,较为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出现教师讲解完后学生忘记完成操作任务的现象。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消化所学知识、进行反思。而在课堂上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可以根据自身接受能力调整观看进度,学习本课的操作任务,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等多媒体功能,合理设计教学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真正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深度学习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可行性,本文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课内三环节”,即将一节课分为课前解题环节、课内问答环节、课后总结环节。为了使模式更加系统完整,该模式添加了课前课程开发和课后总结反思环节,教师通过课前的课程开发,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整个教学模式,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预设;而在课后总结反思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得到提高,教学模式也能不断创新和发展。

课堂翻转教学模式不仅是对教学结构的翻转,还是对知识教学和内化的翻转,是师生角色的翻转。这种模式的重点已经从教师的教学转向学生的学习,即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它让学生在微课资源的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利用微课资源的视觉特性深入理解知识,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在讨论和操作练习中自主解决问题,从而逐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为了验证这一模式实施的效果,我们在高一年级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课程实践。实践结束后,为了了解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效果,本文对实验班共60名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个性化学习程度、学习自主性、师生与学生合作学习程度、實际操作能力等方面。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新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新模式下的主要教学资源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适合可操作性强的信息技术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操作和实践的时间,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反复观看视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的个别辅导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合作学习。通过对学生作业质量和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已经从机械记忆转变为深度学习。

当然,也有少数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未能达到要求。通过课堂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当被要求进行独立学习、讨论问题时,他们喜欢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前期知识脱节导致其后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并及时提醒,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避免学生的学业水平出现分化。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当前教学环境的可行性分析、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总结了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根据课程实践结果的反馈可以看出,该模式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新模式的实施要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贴近课堂实际。当然,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亟须改进之处,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探索中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04):46-51.

[2]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08):5-10.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作者简介:王建漳(1978.11—),男,江苏常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