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

2021-08-29 16:51陈晶晶
求知导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摘 要: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高中生物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实施生活化教学,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此,本文探究了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以期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2-0018-02

引 言

生活作为知识发源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生活化教学,使课堂与生活有机融合,让学生从课堂进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中生物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其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应贴近生活,使生物知识回归生活,加强生物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深度。

一、关注生活化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作为一门具有生活气息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科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探究性活动中完成生活化实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1]。

例如,在教学“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提出问题:“细胞中的糖类功能是什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肥胖?”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走出教室,展开社会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设置问题,制作统计表格,对其中的关联性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数据分析糖类事物与肥胖的关系。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挖掘,让学生从糖的种类的角度出发,思考生活中的单糖、二糖及多糖。在情景化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课堂内容产生共鸣,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认识到糖类是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对脂肪细胞及生物体作用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快速抓住重点,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二、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理解知识

在传统生物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师生互动,导致部分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丧失兴趣,或者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教师若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将学生日常熟悉的内容引入课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对生物知识进行深思,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2]。

例如,在讲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知识点时,植物对水的吸收作用在渗透反应下完成,为将该知识点以生活化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引入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如腌制萝卜:“在萝卜丝中加入一定量的盐,不加水的情况下,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容器中便会出现大量的水。”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容器中没有水,产生水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的探索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欲望更加强烈。教师在适当时机将课本知识渗透其中,让学生关注空气中的水分及植物细胞中的水分,从而解释容器中出现大量水的原因。结合生活现象,学生对植物吸收水分的知识有了深刻认识。

三、利用生活化语言,提升课堂生动性

高中生物学科中有一些抽象的内容,学生难以见到相应的真实事物,因此无法对其有真实的感受,这会导致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性不高。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生活化语言对知识进行描绘,拉近学生与生物知识的距离,使生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3]。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结构”一课时,细胞均以微米进行统计,这显现出细胞的微小性,自宏观角度展开分析,细胞是单独的个体,完整的个体组成整体。对于微小的细胞,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语言进行描述,将学生所处的教室看作细胞膜,将课代表或班干部看作细胞器,教师则设定为细胞核,对班级整体进行管理,其他学生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组织正常运转。教师利用生活化语言,使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生动、全面。

四、重视生活化导入,搭建知识学习桥梁

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课堂导入关系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选择贴近生活的导入方法,使用诙谐的语言[4]。例如,在教学“遗传”一课时,教师以诙谐的语言向学生提问:“大家都是中国人,为什么刘德华长得帅,而我却长得很普通?”学生在听到教师的言论后哄堂大笑,提高了课堂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导入生物史中的一些小故事,如“在昆虫王国中,有一些昆虫像竹节虫一样是隐身高手,它们并未在形体上模拟环境,而是在颜色上与环境保持一致,使天敌难以分辨。枯叶蝶便是具有变色能力的高手。枯叶蝶是如何变色及保护自身的呢?”作为理论性强的科目,生物课程内容具有抽象化特点,教师将生活化素材导入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现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学习知识的根本目标是服务生活,学生应完善知识体系,达成知识内化的目标。例如,在教授“发酵过程”一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果酒或果醋,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发酵知识,达成丰富知识储备的目标。

五、关注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生物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其无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在系统化的长期训练中对生物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目前,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并未完全落实核心素养,其主要原因在于高中生物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足。对此,高中生物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创设生活化情境,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授“环境污染的化学防治”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周围环境污染的图片及视频,在课堂上将其展示出来,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使学生明确感受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环境污染,然后整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处理方法进行深度思考。

六、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作为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便是探索生命的过程。高中生物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日常生活中有关生命的事件和现象,使抽象的生物知识具象化呈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树立生命意识。

例如,在教授“蛋白质形成过程”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此类内容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可组织手拉手活动,将氨基酸比作人,脱水比作人拉手后出汗的情况,两个人在拉手后成为“二肽”,“肽键数”便与脱水“分子数”等同,以此类推,让学生表示“五肽”,从而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促使学生树立结构及功能的生命观念。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生命,解释客观规律,审视事物发展,让学生在类比、推理、归纳过程中整合生物知识,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结    语

高中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丰富学科内容,合理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苗传波.新课改理念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93.

[2]王溯.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风,2020(24):43-44.

[3]耿广琴,谢晓蓉,刘雪松,等. MOOC和翻转课堂相结合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7):57-59.

[4]黄冠华,何环,邵菊芳.微课堂在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08):97-100.

[5]王丽,张亚娟.新形势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绪论教学实践探索[J].衛生职业教育,2020,38(14):85-86.

作者简介:陈晶晶(1982.5—),女,江苏南通人,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