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实效 微课堂

2021-08-29 22:19侯兰
求知导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微课程教育信息化高中生物

摘 要:在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信息技术的身影。微课程的出现满足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将微课程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为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助力。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微课程的含义与特征,并重点围绕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通过“微课堂”的构建增强生物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程;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2-0036-02

引 言

在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辅助教学手段,在众多的创新教学模式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将微课程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领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教师攻克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课后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总结与拓展能力,达到促进师生沟通、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的目的,从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1]。

一、微课程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微课程,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以线上教学、移动教学为目的开发的一系列课程,包含微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及评价等多个环节[2]。微课程的设计应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和计划,一般情况下,微课程的时间应当控制在10分钟内。因此,教师选取的微课程要短小精悍,在微课程中集中说明课堂教学的主题或突出主要知识难点,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时间短。微课程中的“微”是指微小,从字面意思上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小课程。微课程在5~10分钟内展示一段精短的视频资料,让看起来复杂、臃肿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直观、生动。由此可见,微课程中浓缩的是教学内容的精华,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2)时间地点不受限。微课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微课程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与沟通,可以让高中生物教学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给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平台。(3)可重复利用。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到时间与场地的限制,只能在课堂上将所有的知识点讲解一遍。如果学生有疑问,教师可以单独讲解,但是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毕竟有限,且很多学生不会主动与教师交流自己的疑问,这就导致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对知识一知半解。微课程作为一种以视频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具有可以反复播放的特点,使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自己的知识理解情况反复观看,直到理解为止,为学生的生物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微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具备高度的教学应用价值,需要教师探索出微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路径,从而发挥微课程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利用微课程预习

课前预习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十分关注的教学环节,但在以往的课前预习教学指导中,教师因为缺乏先进的教育技术支持,同时受到自身专业教学能力的影响,往往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布置需要预习的内容及在预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并未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因此常常会陷入盲目的学习状态中。学生虽然在课前预习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没有抓住预习的重点,导致课前预习效果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3]。在微课程的预习内容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及学情,合理设计预习方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观看微课程,初步理解生物概念及相关知识点,从而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生命历程”一课中,教师的微课程设计应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即从什么是细胞入手,进一步介绍细胞的生命历程。若是让学生简单地通过书本阅读来预习,那么,学生能理解的内容极其有限,并且很难清晰地梳理出细胞从增值、分化、衰老、凋亡至癌病的过程。据此,教师可以制作一个8~10分钟的微视频,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细胞的增殖、分化,介绍细胞为何会衰老、凋亡,细胞的癌变原因与特点等。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视频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推送给学生,并在微课程中穿插一些趣味性的内容。一方面,这种课前预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学生可以亲眼看见细胞的生命历程;另一方面,这种直观生动的课前预习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布置预习任务,预习任务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发现自身的知识漏洞。同时,学生将发现自身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自主解答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和同学讨论,从而明确学习方向,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生物知识。以教学“细胞的生命历程”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在微课程中展示细胞的状态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细胞状态图辨认细胞状态,然后给学生布置绘制细胞在不同时期的状态图的任务。在绘制细胞不同时期的状态图中,学生会主动分析不同时期细胞状态存在的差异,从而培养自学意识,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对接下来的生物知识学习充满期待。

(二)课中——利用微课程讲解

微课程在生物课教学中的应用是重中之重,对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生物课程本身具有微观化的特点,因此学生很难在脑海中想象出生物的微观世界,教师也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生物微观世界,更无法在生物课堂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到微观生物,致使生物教学难度较高[4]。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微课程中利用影像技术展示生物微观世界,帮助学生突破生物学习难点。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课中,首先教师可以先讲解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对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形成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影像技术播放以“细胞是身体运输员”为主题的动画模拟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模拟视频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有更具体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在微课程中插入实际的模型视频,使学生对生物膜的“流动”与“镶嵌”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利用微课程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不可将所有的知识点通过视频展示的形式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巧妙地运用“留白”的艺术,鼓励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程发现问题,使其在生物学习中主动提出疑问。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但以往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将关注点集中在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层面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微课程下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讨论。最后,教師可以列举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组织趣味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演绎活动等,让学生自由分配角色,表演细胞的物质输入及输出过程。这样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并将生物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课后——利用微课程总结

与小学、初中相比,高中生在这一学习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很多学生只顾在“题海”中埋头学习,却忽视了对学习内容的梳理及学习方法的总结,从而导致学生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善于运用微课程开展课后教学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改正以往自主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

在利用微课程开展课后总结及辅导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安装录像设备,将课堂教学全过程记录下来,并将其制作成一段微课程视频,课后将教学视频资料上传至班级的微信群或QQ群中,供学生课后复习与总结所用。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知识理解情况有选择性地回放教学视频,回顾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由易到难的多个问题,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然后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思维导图,连接新旧知识点,发现生物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    语

综上所述,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目的是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而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严格控制微课程的使用时间与使用频率,做到合理使用,杜绝滥用微课程教学现象的发生。同时,高中生物教师应注重自身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提升,只有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轻松自如地利用微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程的教学价值,丰富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从而构建多元化的生物课堂,助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静.高中生物教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09):34-35.

[2]姜曌.浅谈微课程在高中生物重难点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7(07):102-103.

[3]朱永慶.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2016(08):74-75.

[4]乔伟俊.微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5):98-99.

[5]王晓灵,高爱军.《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课教学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8):123-124.

作者简介:侯兰(1990.1—),女,江苏灌南人,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微课程教育信息化高中生物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