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新看感受经典魅力

2021-08-30 02:40张学军
歌剧 2021年7期
关键词:叔公杜鹃花歌剧

张学军

30年前,为了庆祝建党70周年,歌剧《党的女儿》应运诞生,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族经典歌剧之一。今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的女儿》被搬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因为距离上一轮演出已经相去30年,相信很多观众跟我一样,除了在音乐会上听过剧中的几个经典唱段之外,大多都是第一次看《党的女儿》。坐在观众席里,拿着国家大剧院精心制作的节目册,抚摸着那几张30年前那些主创前辈们手稿的图片,看着那些有些字迹模糊的字体,那些仿佛流动着情感的乐谱,还有那一张张当年写信写作文用的方格纸,有种穿越的感觉,也有着一种深深的感动。虽然知道这是一部经典,但是老戏新看的感觉很奇妙。很少有这样的时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晚看完戏之后的最大感觉就是,作为一部第一次看的老戏,几乎没有一处不好看,几乎没有一处不好听,这可能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戏好看,曲好听

先说戏,一部歌剧一般都是几幕几场戏,简单得像积木,但是这部戏不同。两个多小时的戏,讲得跌宕起伏,节奏紧张、线路清晰、逻辑性强、层层递进,从一开场的刑场,就制造了一个死而复生的悬案,老支书侧身一挡救了玉梅。这个悬念为剧情展开做了铺垫,真正的叛徒马家辉将脏水泼到了玉梅身上,造成了七叔公的误会。为了证实马家辉的叛变,玉梅不惜再入虎穴回到马家辉家里,揭开他的丑恶嘴脸,最后真相大白,可耻的叛徒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中国观众看戏喜欢看故事,故事好他们就喜欢看,这部戏就是一个标准的好故事,尤其是在歌剧舞台上就更加难得。

歌剧《党的女儿》的复排,是建党百年的献礼之作,但是通篇不教化不讲大道理,而是通过讲故事铺陈情感推动戏剧发展。这部戏最大的长处就是以情动人,全剧情感丰富真诚,抒发全部出自内心,真挚感人。一句话,只有真的才能动人。戏中有很多细腻的情感处理,非常走心。比如说在玉梅起死回生之后,见到七叔公和女儿的那场戏,一碗粥一冷一热的处理很是用心。被七叔公误会时,老人家夺过玉梅手中的碗泼掉,用粥凉了喻指人心变了。在解除误会之后,娟妹子再次端出一碗粥,七叔公说了一句,喝吧,热的。只几个字一句话,观众的心都热了。那一刻,现场有掌声有泪水。还有,玉梅和桂英这对革命好闺蜜的情感处理也是其中的亮点,不管有什么误会或者不解,一句儿时一起唱过的“杜鹃花呀杜鹃花,花开满坡满山洼”,一切都烟消云散重新回到从前回到革命的起点。说实话,如今已经不可能再有这样的创作经历了,那个年代的几部大戏,包括《洪湖赤卫队》《江姐》《白毛女》等,都是集国家力量的集体创作,《党的女兒》也是同样不带个人标签的经典之作。阎肃、王俭、贺东久、王受远等几位词坛大家和戏剧高手共同打磨推敲出来的作品绝对经得起时代的检验,时至今日依然是符合当今观众审美的好戏。

再说音乐,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一部歌剧好听是第一位的,毕竟是音乐戏剧。大幕未拉开,好听的音乐已经舒服了耳朵爽了心,“杜鹃花呀杜鹃花,花开满坡满山洼。心似火焰红彤彤,身似白玉玉无瑕。杜鹃花呀杜鹃花,默默无言吐春芽。风风雨雨压不倒,清香万里送天涯。”看着大幕上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听着这旋律优美意境深远的唱段,托物言志地渲染了共产党员的坚毅品格如杜鹃花般盛放生长,未入戏先动情,打动人心。这首《杜鹃花》在剧中出现数次反复咏叹,成为几乎贯穿全剧的旋律,每一次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都会被莫名地感动。这部戏好听是必然的,因为这不是某个人的作品,而是凝聚了一代人心血的集体创作,王祖皆、张卓娅、印青、王锡仁、季承、方天行,六位当年顶级的作曲家带着勃发的创作热情18天写就的激情之作,为人们奉献了大量传唱至今久唱不衰的经典唱段,诸如《天边有颗闪亮的星》《血里火里又还魂》以及剧终玉梅英勇就义时所唱的《万里春色满家园》等。还有,这部戏听不到一句以往在有些中国歌剧中出现的拗口的宣叙调,该唱就唱该说就说,所有的处理都顺畅自然,整个音乐从开场到剧终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此外,乐池里的艺术家们也是整部戏成功的基本保证,一身红色西装的李心草统帅着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及中央民族乐团组成的庞大的音乐军团,为这部戏的完美演绎平添了一对翱翔的翅膀。李心草说过,歌剧《党的女儿》首演于30年前,30年前也是他初登首都舞台的日子,他的舞台生涯和这部剧是同岁,从老艺术家手里接过接力棒的年轻一代见证了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

与30年前的舞台相比,科技的发展和审美的进步早已让今天的观剧过程变成一场视听盛宴。《党的女儿》的舞台上,多媒体等现代化舞台技术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引人入胜的舞美设计给人们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给这部戏的好听标准加分不少。一部戏观众喜不喜欢,中场休息是一个标准,至少我看的那一场观众几乎都是满的,不但没有人走而且最后的谢幕掌声欢呼声持续不断,足足有十分钟之久,场面之热烈之感人从剧内一直延续到戏外。

雷佳从“小女人”到“大女人”

感谢雷佳以及国家大剧院的邀请,我才得以看到这样一部好听好看感人至深的大戏。作为多年的老友,雷佳一点一滴的成长与进步我们都是看在眼里,特别是她在舞台艺术上突飞猛进更是令人喜悦。不过,跟以往的感觉不同,这部戏对于雷佳好像有着一种质的飞跃。从《木兰诗篇》《边城》《再别康桥》《运河谣》等诸多她塑造的舞台形象,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舞台实践的历练,她的演技和唱功都一日千里地增长。但在我眼里和心里,她始终还是个“小女人”,不管是台下的笑语吟吟还是台上的威风八面,都是这种感觉。但是这次不一样,当晚她一出场一张嘴就立刻感到了一股强大的气场,而且越往下看越觉得这个舞台是她的。她演绎的玉梅这个形象在人们眼里仿佛瞬间高大起来,并非只是她扮演的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形象,更是她整体的艺术形象的高度都大大增加了。这一刻,雷佳瞬间变成了一个“大女人”。

这是一部大女主的歌剧大戏,雷佳的戏份很重,从一开场到剧终,每一幕每一场她都在台上,这对一名歌剧演员来说需要强大的爆发力更需要耐力和体力,以及对人物全面的掌控力。雷佳的表演大气自然、细腻生动,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全在戏里。雷佳演绎的玉梅这个角色性格丰满,极富情感色彩,她是一名坚定的宁死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党的女儿,是一位孩子眼中爱意满满的母亲,同时也是七叔公眼里的邻家女、好姐妹桂英身边的好闺蜜,雷佳将这个人物的多种角色演绎得有血有肉层次分明。剧中有几次表现母女情深的唱段,她的演唱情真意切入肺走心。她本人也是一位母亲,她常常抚摸着孩子的头一边唱一边眼含泪水,我相信那一刻她一定是把自己对孩子的情感融进了唱段,融进了人物中。

雷佳的嗓音清脆中气十足,演唱大气磅礴张力十足,大戏一开场她就以一曲大开大合的咏叹调《血里火里又还魂》抓住全场。“我乘春风去,我随杜鹃喊,我在天边唱,我在土里眠,待来日花开满神州,莫忘喊醒我,九天之上,笑看这万里春色满家园!”这是尾声处8分钟的咏叹调《万里春色满家园》,雷佳从容不迫的演唱显示了高超的唱功以及连贯始终的情感抒发,台上的她唱得铿锵有力,唱得人热血沸腾。整部戏看起来,她的声音富有变化色彩丰富,柔情处圆润甜美,激情时荡气回肠。雷佳对于中国歌剧板腔体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了骨子里,她的演唱民族味道浓郁浓烈。我敢说,通过这部戏,雷佳已经成功地接过了中国民族歌剧这杆大旗,而且她当之无愧。

“守正,不是说所有人都守得住的,需要水准需要艺术品质需要下功夫。”雷佳说,“精心打磨一部有中国味道、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精品力作实属不易,该剧的成功得益于使用中国化的语言,用中国人能够欣赏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凝结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因为这出戏实在是太火了,实在是一票难求,我只能看到一场,没有欣赏到扮演桂英的B组演员蒋宁的精彩表演。为什么说是精彩,因为这两年这位青年女高音的进步实在是令人刮目相看,她相继承担了《苏武》《刘三姐》《小二黑结婚》等多部民族歌剧的领衔创作,同时也以出色的表现成为“第四代喜儿”。相信,她扮演的田玉梅同样不会令人失望。

人物有温度,坏人不脸谱

绝对不夸張地说,这部戏可谓满台生辉,每个演员都令人惊喜。我跟廖昌永也是多年的老友,他演的“理发师”早已深入人心。跟以往帅气年轻潇洒的角色相比,这部戏他扮演的七叔公完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如果不看节目单不对照演员表,台上的那个手拿烟袋一脸胡子的老头儿,你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上海音乐学院那位风流倜傥的廖院长。廖昌永堪称唱演俱佳,他演的七叔公生动传神,身体前倾走步有些踉跄的步态,就连给烟袋锅子装烟、用烟袋磕鞋底的动作都很真实自然。尤其是在山间七叔公给娟妹子喂粥的桥段,他满脸慈祥温柔的演唱,观众已经完全忘了廖昌永这个演员,而他就是七叔公。廖昌永是中国音乐界出了名的好嗓子,不用夸没的说。此次,一向以唱西洋歌剧为主的他首次挑战民族歌剧板腔体,他将西洋的美声唱法与板腔体完美融合毫不违和,同时又唱出了十足的味道。他说:“从唱腔上不能把它唱成戏曲,又要保持戏曲的风格特点,所以需要从唱腔演唱方式上去设计。”看来,廖昌永是下了真功夫。

当然,还有平时看上去憨厚朴实的薛皓垠,这次也“立场不坚定”了,在他的演艺生涯第一次“当了叛徒”,颠覆了人们的想象、拓宽了戏路。薛皓垠是个好演员,不管是《蝙蝠》《弄臣》《爱之甘醇》等西洋歌剧还是《方志敏》《再别康桥》等中国歌剧,他都能留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形象。这是他第一次演反派,他放得很开。他的表演松弛自然,内心活动全都挂在脸上、眼神和表情动作中。他并没有把叛徒脸谱化,他有他内心的复杂性,贪生怕死出卖同志是他可憎的一面,而他对妻子的爱是真的,即便是桂英疯了,也一样对她好。但他又是自私的、贪婪的,他试图用出卖同志换取的荣华富贵给到桂英更好的物质生活。他的心理活动在那首《我就像这件白小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只要能活命,管什么善恶真假?”同时也表现了他党性的丧失,为了活命可以背弃信仰。这是人性深处的复杂性,薛皓垠很好地拿捏住了这一点,把叛徒马家辉演活了。同样遗憾的是,没有看到马家辉这个角色的B组演员、男高音王泽南的表演,这同样是一位演唱和表演俱佳的演员,而他扮演的马家辉又当是另一个鲜活生动的表演。

此外,必须要夸一夸剧中的小演员。剧中有几段母女情的对唱,雷佳的情感表达自不必说,扮演娟妹子的小女孩稚嫩的声音一出来,我的心立刻就化了。还有就是见到“死而复生”的妈妈之后,一个踉跄双膝跪地跌倒的动作,很逼真很传神。歌唱家表情达意可以用声音、用技术、用手段,可孩子们只有一条小嗓子,本真的、没有任何装饰的声音,只要唱就真实、感人。我看的那一场,小姑娘叫余梓溪,今年10岁,演得很棒唱得也很动听。还有另一组的娟妹子叫田觅蜜,据看过的人说同样很好,更贴近角色。以往在歌剧舞台上“打酱油”或者参加合唱的小演员不少,但是有唱段有表演的角色中不多,7岁的田觅蜜也成了中国年龄最小的歌剧演员。

《党的女儿》是一部向前辈致敬的守正创新之作,参与复排创作的舞台艺术家们以严谨的职业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水准,将这部红色经典完美地继承过来。同时,新一代艺术家接过民族歌剧这杆大旗以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艺术创作理念继续前行,在传播红色精神与思想的同时,未来一定会在新时代让这部经典之作走上更高的巅峰。

猜你喜欢
叔公杜鹃花歌剧
杜鹃花开
待到杜鹃花开时
杜鹃花
走进歌剧厅
尊严
尊严
哦,杜鹃花!
歌剧
想起了那盒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