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补课不能一停了之

2021-08-30 02:15吴克勇
教育家 2021年29期
关键词:全面提高家长学校

吴克勇

如今,补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热度很高,很多家长因此而感到沉重的教育负担。现在,国家层面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整治补课箭在弦上。

关于补课,我们需从“两点论”的层面进行思考和认识:大多数学生都补课是不正常的,没有补课也是不正常的。提起补课,人们就会想到“剧场效应”——在剧场中看戏,如果第一排的人站起来,后排的人也只有跟着站起来才能看到表演,最终大家都很累,结果却跟都坐着看戏一样。也就是说,都补课和都不补课的最终效果可能是一样的,这是补课被广为诟病的主要原因。这时,就需要政府出面维持正常的教育秩序。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正常的教学中,难免有学生因为各种原因缺课,补课本来是针对缺课学生的一种救济措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不过,发展到现在,补课演变成了提高学习成绩的手段,且愈演愈烈,不但加重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改变民族文化心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普遍补课的局面。在我国,我们应该看到补课是一种意愿性、内生性、文化性现象。关于读书学习,中国有许多民谚警句,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等。在中国文化里面,人们认为读书必然是苦的,所以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于补课给学生造成的负担不以为然。而且,人们相信“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寄望通过补课提高成绩,这是补课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补课一禁了之是不现实的,结果可能是明补变暗补、线下变线上。若想从根本上扭转普遍补课的局面,还要从改变民族文化心理开始,而这并不能一蹴而就。也就是说,治理补课会是一场持久战。

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改进学校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减少补课的根本措施。补课是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和优质教育供给较少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人们对于教育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只要学校间还有差别,名师还在被宣传推介,补课就难以禁止。呼唤已久的教师流动是解决教育资源不均的重要措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学校的各种考试在为补课推波助澜——每次考试都有那么多学生不及格,家长能不急、不想办法补救吗?因此,只有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使得家长相信学校教育,从而减少补课行为。

普及科学的教育理念,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是治理补课过程中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往往是自发的、零碎的,甚至是片面的,他们常常从自己曾经所受的教育中反思和总结经验,确定教育方法、实施教育行为。现在,水平参差不齐的自媒体传递着教育焦虑。对此,权威媒体应该利用传播优势普及教育常识;教育专家、知名高校应该发挥专业优势,占领教育自媒体阵地;学校也应该利用好家长学校,宣传普及先进教育理念,用生动的榜样教育家长,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引导家长,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改变不当的教育行为。

疏而导之,综合治理,才能保证补课不反弹。“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千方百计堵住问题和矛盾,不如让问题明朗化,找到根源、顺势而为。补课之所以存在,除了人们追求成绩提升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长把补课班当成了托管机构。每天放学后、周末、漫长的寒暑假,谁来看孩子?孩子到哪里活动?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發展课后服务,是当务之急。

补课的普遍存在,破坏了教育生态,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人们对教育的正确认识。治理补课,迫在眉睫,但不能一停了之。拿出一个各方满意的治理策略,考验着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智慧和治理能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刘洁

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改进学校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减少补课的根本措施。

猜你喜欢
全面提高家长学校
家长错了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
小组合作,师生快乐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