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古文教学的育人价值

2021-08-30 02:20张虹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古文教学司马光教学

张虹

[摘要] 统编教材三年级首次出现古文教学内容,需引起重视。教学时从古文独特的文体入手,带领孩子在自悟中窥探文言文的独特;关注学情,拒绝难、深,从字词体验古文的趣味;贴近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借助表达习得语文核心素养;由一篇古文兴趣拓展,传承中华文化。

[关键词] 古文教学;《司马光》;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是《司马光》,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因初次与古文相遇,仍显困难。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在此阶段让学生初识古文,编者渗透怎样的育人价值取向?对此,笔者呈现几点教学思考。

一、关注文体,凭自悟轻松入门

《司马光》作为学生正式接触文言文的首例,这一课很可能决定着学生日后对文言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教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份“重”在面对学生时,要做到极度的“轻”——让学生轻松走进文言文的世界。这一共识在课后习题中就可见一斑。课后第一题: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可见初次学古文,老师是“扶着”学生摸索的。学习古文,可以从以往学过的古诗入手,降低学生的陌生感。通过多次自由试读,逐渐熟悉这种“古”的表达方式。读的时候特别关注随文注释,尝试把古文读懂;老师领读,注意断句停顿,尝试把古文读通;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学生经过多次朗读,应可以完成背诵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教者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和充裕的自悟空间,带领孩子较为轻松地初次窥探文言文的独特。尤其是“配合注释”的阅读模式,带来新的阅读体验,初步引出新的阅读能力。

二、拒绝难、深,从字词体验趣味

在教学文言文时,不要过于拔高,不能随意拓展。对过于复杂的文法知识,如古今异义、句式结构、词性转化等等,不需要和学生强调太多,更不能要求背诵。时间久了,学的古文多了,这些古文知识自然会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浸润学生的心灵。那些和宋史、司马光相關的大背景、大环境可以适当涉及,但讲得太多既无助于学习,反而会让古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甚至变成噩梦。

要让学生觉得文言文很有趣。熟悉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兴趣,在相似和熟悉中找到能够攻破的切入点,学生才能从容学习,文言文亦是如此。“司马光砸缸”是家喻户晓的智慧故事,几乎每个孩子在小时候都被教导“要成为一个像司马光一样遇事镇定,善于思考的孩子”,这就是学生生命场中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这个熟悉的故事,获得成就感。此外,语言精练的文言文字词值得聚焦。“登瓮”“跌”等鲜活的动词体会当时情形的危急;“光持石击瓮破之”,体会司马光的勇敢和机智。熟悉的情节,不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孩子在“旧”与“新”之间初次感受文言文的“趣”。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接触古文,教者不要试图强制牵引,期望孩子一下子就能喜欢上古文。要求孩子仅通过一篇古文的学习就“见异思迁”爱上古文,太过勉强,过于急躁反而会适得其反。

三、贴近故事,借表达习得素养

语文课堂是学习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的场所,文言文的阅读课堂也不应脱离表达这一语文要素。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个短小、有趣的故事,我们会发现,这不就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我们以白话文的形式复述这个发生在后院的故事,而古人也正是以自己熟悉的语言形式记录下自己周边的生活,和我们现在写日记、写作文是一样的。

把本课置于单元体系中看,本单元以“了解人物美好品质”为主题,语文要素之一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此文可以让孩子了解古人是如何用最精简的文字写一件事的,并在学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四、精准拓展,靠阅读传承文化

类似《司马光》的古文不胜枚举,编者为何选了这一篇?这可能和司马光编纂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密切相连。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有何过人之处,值得后人记载?这样的质疑,意在激发孩子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兴趣,初步开发孩子对古代历史的探索欲望。课后对文言文阅读兴趣的拓展,可以推荐一些故事色彩较浓厚的小古文或是人物传记,篇幅以短小为佳,让孩子自读自悟。此时,教者如不合时宜地推荐大部头的史家巨著,很可能浇灭孩子刚刚燃起的古文兴趣之火。

古文,古有古的韵味,在自悟中感受;古有古的情趣,在字词中品读;古有古的要素,在表达里习得;古有古的文化,在拓展里传承。愿教者呵护和重视学生在初学古文时那细小的热情和愉悦,不急躁,不强迫,成就学生一段美妙的古文“初遇”之旅。

猜你喜欢
古文教学司马光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小虚词大学问重夯实促品味
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几点方法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司马光“警枕”夜读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古文教学中应该如何使用留白法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古文的教学策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