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2021-09-03 00:15沈春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危机干预

沈春燕

摘要:青少年冲动性自伤行为很可能会演化成冲动型自杀行为,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案例中,当事人在冲动性自伤行为发生后被安排接受辅导。心理教师帮助该学生尝试运用替代性行为控制情绪,探索自我,暂时化解了危机。

关键词:校园危机;冲动型自杀;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4-0045-04

一、个案概况

小曹,男,16岁,身材高瘦,成绩差。

爸爸是海员,长年不在家,木讷老实不善言。妈妈是超市营业员,脾气差,和家人关系均不好。父母离异后,小曹判给爸爸,后因各种原因,转由妈妈养育。母子关系差,冲突频繁。妈妈认为儿子像前夫一样没用,一无是处,经常斥骂、羞辱甚至打儿子。

二、危机事件概述

4月6日下午,班主任布置中考报名事宜。在下发报名表格等材料后,班主任考虑到小曹不会将信息告诉妈妈,妈妈亦不会看班级群通知,故特意叮嘱小曹两次。后来听到同桌反馈:小曹说自己不会参加中考,班主任就拿出手机联系家长。此时,小曹突然拿出美工刀划向自己的脖子,鲜血渐渐渗出,伤口看来挺深。班主任发现后,当即联系了学校领导、校医来到现场。在校医对小曹伤口进行包扎的同时,班主任联系了家长,但妈妈拒绝来学校接孩子,甚至挂了班主任电话。后来经人劝说,妈妈才同意前来学校。在班主任护送孩子去校门口的路上,小曹说自己看见老师给妈妈打电话,害怕回家挨骂,所以一时冲动才这么做的。

4月7日早上,政教主任和班主任及一名任课教师直接去该生家中进行了家访,反复做妈妈的工作,妈妈只答应先和心理老师谈谈,但不会去医院。

三、心理评估

辅导教师在会谈中了解到小曹的家庭情况及成长经历,这些信息琐碎、混乱、数量众多,使辅导教师常有被“带跑”之感。经过事后的反思和对信息的反复整理,辅导教师对小曹的问题做了如下评估:

初步认为小曹属于冲动性自伤行为,危机等级为三类[1],系重大危机。

在学校的努力下,小曹到心理专科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中度抑郁,并建议妈妈陪同做家庭治疗。

四、个案分析

初次访谈中,心理教师发现,除“4.6事件”之外,小曹早就有过自杀想法,并考虑过自杀的具体途径,在逛贴吧时也会看他人讨论自杀话题,希望找到舒服的死法,自称“不怕死,但怕疼”。据同学反映,小曹在一个本子上写满了“不想活”之类的语句。家长称其在家也曾有过跳窗行为,被父母拉回,也曾在和妈妈冲突时无法自控。上述情况说明,小曹自伤或愤怒爆发,均是他人一言一行而引起的突发性、冲动性行为,没有经过周密思考,是愤怒的表达,属于青少年自伤行为中因情境性应激事件激发的愤怒情绪而引起的冲动性自伤。

小曹的行为看似突发、冲动,却有其更深层的原因。

首先,小曹的家庭关系是病态的。妈妈脾气差,控制欲强。爸爸老实木讷,被妻子看不起,为回避她而不愿回家,最后夫妻离异。妈妈不是因为照顾小曹,而是因为想要抚养费才带着他生活。小曹从小生活在冷漠的家庭中,笼罩在强势妈妈的阴影下,受到其长期斥骂、侮辱甚至体罚。他出现行为异常及病态的早期人格特质,可以说和病态的家庭系统不无关系。

其次,小曹的家校关系也存在问题。主要是班主任与家长互动消极,彼此不信任,误判迭出。班主任认为妈妈不负责,联系妈妈时基本是告状;妈妈的个人素质低,有人格偏差,加上爸爸角色缺位,导致家校沟通存在较大困难。

再次,小曹的师生关系亦有问题。像小曹这类学生,无论是学业表现还是行为习惯等都欠佳,可能是很多老师不太喜欢的“边缘化个体”。因此在处理小曹的一些具体问题时,老师们难免会流露出负面情绪和负向教育行为,长此以往,他越来越自卑、压抑和敌对,内心充满严重的无价值感。

另外,小曹的同伴关系在长期演变过程中也出现了巨大的问题。他害怕与人接触,除上学外基本不外出,连买早点都不能独立完成,自述今后要找无须与陌生人接触的工作。他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正常”,目睹同学骑车摔倒受嘲笑后,便再不愿骑车上下学;因害怕别人看到自己跑不快等而逃避体育中考。他由于不愿接触同学,自我封闭,成了同伴眼中的“另类”,很少有人愿意接近他,他几乎没有朋友。小曹也因此越来越敏感多疑,易激惹。平时看来很沉默,但一翻脸就脾气爆发,疯狂砸东西。

最后,小曹与自我的关系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他经常漫无目的地晃荡;自觉逻辑混乱,别人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幻想中报复别人,甚至想象杀人,因此他怀疑自己有暴力倾向。他感觉自己好像处于两种状态:既想讨好别人,又对别人充满愤怒与攻击欲望。因而他的状态常常是茕茕孑立、独来独往,自言自语与内心自我对话;自我概念分裂、混乱不堪、无法统整。

綜上所述,小曹长期生活在家庭和班级的“边缘地带”,孤独如树林边上“一棵无人知晓的小草”。他身处关系混乱且脆弱的系统中,种种负面体验积压得愈久,就愈容易在某种应激情境或事件中突然爆发,成为难以预料的校园危机事件。

五、辅导方案

(一)方法和原理

本个案的处理思路来自“危机干预七步法”。“危机干预七步法”[4]由美国的James和Gilliland提出,目前广泛被危机干预工作者采纳,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危机处理,操作上分为以下七个步骤:建立连接、确定危机、提供支持、替代应对、制定计划、获得承诺和坚持随访。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保证安全”。

(二)方案概述

小曹系校园危机个案,其危机多源于人际互动中的刺激,尤其是母子冲突。考虑到小曹临近毕业,在校仅剩两个月。因此按照“危机干预七步法”的基本框架,选择其中若干步骤对其展开应急性辅导干预。

(三)辅导目标

目标1:确定小曹的问题,保证其安全。

猜你喜欢
危机干预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社会工作者对企业职工心理问题的有效介入
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
移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树立人本观念,铸造爱心工程
心理辅导的信息化在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关于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应急心理干预的中职校角色探析
绝食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