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多任务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2021-09-03 00:15郭芮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郭芮巧

摘要:媒体多任务是指同时处理两项及以上与媒体相关的活动。该行为对中小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学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过多暴露在媒体多任务情景中会引发一系列行为问题和注意问题,而中学生长期的媒体多任务行为除了会引发严重的注意问题外,还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及学习成绩。尽管该行为对儿童青少年有诸多不良影响,但仍然无法在数字饱和时代完全规避,学校和教师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媒体多任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4-0054-03

一、媒体多任务对儿童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同时做两件事,当其中一件事涉及媒体的使用时,就称为“媒体多任务”,如看电视时玩手机,看书时听音乐。该行为不仅在成年人中非常流行,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千禧一代”更是频繁地进行媒体多任务活动。

有研究对一千多名年龄跨度为13~65岁的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1],发现13~16岁的中学生每天会花费大量时间在媒体多任务上。最近的一项研究也报告了14~18岁的中学生会经常进行媒体多任务,只有五分之一的中学生很少进行[2]。他们常见的行为就是在课堂上玩手机,在做作业时播放电视及动作视频游戏。媒体多任务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学习及各项认知功能的发展等都有负面影响。

频繁的媒体多任务环境会导致学龄前儿童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在一项纵向研究中[3],对6个月以上的婴儿跟踪到6岁,考察他们同时暴露于两个电子媒体(包括电视、DV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以上的频率,以及对各項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行为的影响。发现在4岁之前(特别是18个月大)处于更多媒体多任务环境中的儿童,伴随着较高的行为问题,包括情绪反应性、焦虑、睡眠问题、注意问题及侵略性行为。这一阶段的问题又会进一步影响儿童在6岁时的行为问题;并且较长的媒体多任务持续时间与学龄前认知功能(包括视觉接收、精细运动、接受语言和表达语言)下降有关。

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除了行为问题,媒体多任务还可能引发与注意有关的多动症。如有研究对3~11岁儿童的媒体使用行为的调查结果发现,过多的媒体使用和儿童的行为问题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媒体多任务通过减少阅读时间和课外的游戏时间,与多动症有间接的相关[4]。

媒体多任务同样也会引发儿童青少年的注意问题。一项为期13个月的研究,调查了三到五年级的小学生及高中生每周玩游戏的时间[5]。结果发现,过度的游戏时间与注意问题有一定的相关。另一项对三千多名8~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纵向研究也发现,长期的电子游戏时间会导致学生有严重的注意力问题和冲动行为,而有严重注意力问题的学生反过来又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电子游戏上[6]。还有研究对五百多名11~15岁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频繁进行媒体多任务的学生报告了更多的日常生活中的注意力问题及冲动等不恰当的行为[7]。有注意力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很难持续专注于一项任务,常感到厌烦;他们很难忽略不相关的信息,很容易分心。

媒体多任务还会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和学习。有研究发现,大量的媒体多任务行为与睡眠问题也有关联,尤其对于女生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8]。在课堂上,媒体多任务处理与测试成绩、信息回忆、理解和笔记都有负相关[9],且与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较低的家庭作业动机呈一定的负相关[10]。此外,媒体多任务行为除了对学生个人的学习造成影响外,还会影响周围的同伴[11]。

二、媒体多任务对中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原因

为什么媒体多任务会对中小学生有这么多不良影响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习惯化高唤醒水平。在不同媒体之间的切换已经被证明是高唤醒的,习惯于高唤醒水平的青少年很难在其他非媒体情境中保持注意力,这些非媒体情境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使得他们期望得到立即和持续的满足。长远来看,习惯于高唤醒媒体多任务处理可能会导致在需要持续注意的任务上出现问题。

第二,对无关信息的敏感性提高,很难对此进行过滤。如果青少年习惯于同时将注意力分配给几种媒体,他们可能很难在需要更长时间关注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无法过滤掉不相关的信息会导致更严重的注意力涣散。

第三,注意控制过程恶化。当个人失去内部调节注意力的能力时,媒体则会经常在外部引导他们的注意力。快节奏的电视内容可能会抑制前额叶(控制注意力的脑区)的发展。相关的脑电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一项对13~16岁的中学生的研究表明,经常进行媒体多任务的个体更容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fMRI数据也显示脑区激活与长期的媒体多任务行为相关,特别是右前额叶皮质。这一结果表明平时进行更多多媒体多任务的个体需要更多的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12]。

此外,有注意力问题的青少年会更频繁地从事媒体多任务处理,并对后续的注意力问题产生不良影响,形成恶性循环[13]。总的来说,媒体多任务处理和注意力问题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个体选择符合其注意特点的行为模式,这一模式反过来又可能强化这些注意特点。

三、减轻媒体多任务对中小学生的不良影响

媒体多任务行为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教师采用适当的措施对课堂进行管理会减少学生的媒体多任务行为。有研究发现,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测试,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对课程内容的注意,增加与任务相关的活动(做笔记),减少与任务无关的活动(走神),最终提高学习成绩[14]。适当增加时间压力以及让学生学会矩阵笔记会减少他们浏览无关内容的时间,提高在线搜索的成绩[15]。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设注意力培训课程。有研究对中学生开展了为期22天的线上课程(finding focus),课程结束后学生明显感觉到注意力的提高,在课堂上的走神率也显著下降[16]。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对手机的管控。有研究表明,仅仅是手机的存在,无论是否静音或者是否开机,都会干扰个体在认知任务上的表现[17]。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