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看《长恨歌》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

2021-09-03 20:46肖逸亭张发勇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学长恨歌

肖逸亭 张发勇

摘 要:“生态翻译学”理论近年来在翻译发展中日趋重要。该理论以进化论为基础,关注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对翻译策略的主动选择。中国古诗中含有大量只属于中国文化的文化负载词,在目标语言里难以找到对应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时做到既贴合原诗意境,又便于目标语读者理解并非易事。本文将以生态翻译学为基础理论,选取许渊冲《长恨歌》译本中的部分意象,探讨《长恨歌》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关键词:长恨歌; 文化负载词; 生态翻译学; 适应和选择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110-002

1.介绍

1.1生态翻译学的由来与发展

世界上最先将翻译与生态二词相关联的是纽马克。他在1988年发布的《翻译教程》中首次指出翻译具有生态性。我国“生态翻译学”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由胡庚申教授提出,这是将翻译学研究与生态学研究两大看似不相关的领域相融合的全新理念。该理论关注“翻译生态系统是否协调一致,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否是中心,翻译行为是否注重适应与选择”等理念。

1.2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

围绕着“适应与选择”原则,相关理论层出不穷,其中“三维转换”是常见的研究角度。这三维中“语言维”主要涉及语言文本本身的整合表述;“文化维”主要考虑中西方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以防止出现扭曲原文本含义的目标语翻译;“交际维”主要关注是否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化进行成功宣传交流。

从可以检索到的数据显示,涉及到“三维转换”方向的研究种类繁多,其中数量较多的包括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分析,如《红高粱》《霸王别姬》《芳华》等;对经典译著的分析,如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研究、亚瑟·韦利英译《论语》解读等。译者只有做好多维度转换,才有可能合格地翻译出原作的精髓。

1.3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原则

文化负载词是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指的是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类词。它们反映了一个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展的独特方式,以此区别于其他国家。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是由著名翻译理论大师韦努提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首先定义的。通俗地说,“归化”策略就是使译文更贴近译语及译语读者,符合读者所习惯的行文表达风格;而“异化”则是使读者从译文中感受理解外国文化,目的更在于学习源语语言。

2.《长恨歌》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2.1《长恨歌》介绍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将帝王与宠妃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无论是在内容背景,还是情感表达上,都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学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早在上世纪初,许多国外学者就开始着手于《长恨歌》的英译,这其中包括翟里斯、W·J弗莱彻等人。而在国内翻译界,各种译本更是层出不穷,其中认可度最高和传播度最广的莫过于许渊冲的译本。

2.2《长恨歌》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三维”适应与选择

《长恨歌》中大量使用景物、典故、地名等文化负载词,将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思想情感相结合,体现了诗人极高的文学素养,对中外学者研究唐朝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生态翻译学的概念在我国直到本世纪初才被提出,但其实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思想中,“适应与选择”原则早已显露端倪。

2.2.1典故翻译的“三维”适应与选择

在当时的封建时代背景下,作者白居易无法直接指出诗歌的主人公是当朝皇帝,因此选取了多个前朝典故。而在翻译这些典故时,如何使不熟悉中国历史的外国读者理解诗歌的内涵,绝非易事。

例1:汉皇重色思倾国

译文:The beauty-loving monarch longed year after year

To find a beautiful lady without peer

在语言维上,许渊冲遵循了原诗的语序,以目的状语“to”实现了英语的形和,同时“year”与“peer”拥有相同的韵脚,使译文符合英文音律,句式优美。

在文化维上,本句中含有两个典故。首先,这里的“汉皇”说的其实是当朝皇帝唐玄宗。如果直译为“the monarch of the Han Dynasty”会引起朝代的混乱,译者在这里隐去了具体的朝代名,反以“the beauty-loving monarch”也就是唐玄宗喜爱美人的特点首先给读者确立起他的形象,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人物与文化。而“倾国”一词,是汉语中专门用来代指美人和其绝世美貌的词。许渊冲以“abeauty without a peer”为译,使用了意译的方法,凸显了杨贵妃天生丽质,无人能与之媲美。通过使用转喻这一修辞手法,将“倾国”一词的文化内涵成功传递到译语文化中。

同时在交际维上,中文因受中华民族谦虚性格与礼仪尊卑的影响,在表达上相较于英文更加委婉低调。许渊冲的译文也将这种委婉的特点准确地在译语语境中传达出来,使译者能够感受中文独有的语言魅力,达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例2: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译文:Her beauty served the night when dressed in Golden Bower

Or drunk with wine and spring at banquet in Jade Tower.

在文化维上,“金屋”又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典故,也就是汉武帝“金屋藏娇”的轶闻。这里白居易化用此典故,暗示楊贵妃的宫殿华丽奢侈,这正是皇帝对她的宠爱的物质表现。同时“bower”一词又有女子闺房的意思,完美翻译出了典故的本质。许渊冲使用“异化”的翻译策略,选择与原诗尽可能相似的表达,避免从译语角度出发而曲解原文,是译者适应汉语文化生态系统的体现。

在語言维上,“金屋”(GoldenBower)与下半句的“玉楼”(JadeTower)再次形成了押韵的效果,展现了唐诗独有的对仗工整美。译者在这里既通过英文中的介词与连词完整译出了原诗的并列关系,又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将开头的对仗转换为英文中的押尾韵,有选择地适应,兼顾英语语言生态系统的“天择”与诗歌音律美与形式美的“人择”。

2.2.2地名翻译的“三维”适应与选择

中国古代诗词中含有大量地名,这些地名往往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地名,这一中文语境里文化负载词的典型种类,在《长恨歌》中也多次出现。

例3:渔阳鼙鼓动地来

译文:But rebels beat their war drums, making the earth quake

在文化维的角度,“渔阳”一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渔阳是安史之乱发动者安禄山起兵叛乱的地方。在这一句中,许渊冲没有直接点出渔阳这一地名,而是以叛军指代地名,点明了这一历史事件,达到了传播历史文化故事的目的。

站在交际维的视角下,将地名转译为所指代的历史事件,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译语读者来说,无障碍理解诗歌的目的达到了,交际意图也就达成了。

例4:骊宫高处入青云

译文:The lofty palace towered high into blue cloud

春寒赐浴华清池

译文:She bathed in glassy water of warm-fountain pool

从语言维层面看,“骊宫”与“华清池”其实指的是同一处宫殿,即华清宫,虽然两者都选择了直译的方法,但许渊冲并未将它们翻译成相同的内容也是关注到了翻译的特殊性。前者“the lofty palace”,lofty一词有高耸之意,与“高处入青云”相呼应;后者则翻译成了“warm-fountain pool”,强调这是用作沐浴的温泉,与华清宫的另一别名“汤泉宫”又相吻合。

在文化维上翻译这类拥有多个别名的同一地名时,许渊冲可谓煞费苦心,他拒绝笼统地使用同一名词,而是尽力使自己的译文适应精确到每一句话的文化语境中,实现译文在文化维层面的恰当转换。

2.2.3景物翻译的“三维”适应与选择

《长恨歌》中运用了大量景物描写来渲染杨贵妃的美貌以及宫殿的富丽堂皇,包括她的化妆品、日用品以及房屋装饰等,这些景物都具有着古朴的传统特色,在诗歌翻译中又是需要译者着重把握的关键点。

例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译文:Turning her head, she smiled so sweet and full of grace

That she outshone in six palaces the fairest face.

“粉黛”,原指古代女性化妆所用的颜料,后常被用作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这里说的则是杨贵妃的倾国美貌胜过了后宫其他佳丽,无论是佳丽本身还是她们脸上的妆容,一语双关。

在语言维的视角下,许渊冲没有直接更换主语去翻译其他妃子的暗淡神色,而是依然保持与上句的主语一样都是“she”(杨贵妃),用“that”贯穿起前后文,以一个“outshone”简单明了地还原出杨贵妃艳压群芳的场面。

例6:芙蓉帐暖度春宵

译文:In lotus-adorned curtain she spent the night blessed

九华帐里梦魂惊

译文:The queen was startled out of dreams in her canopy

考虑语言维中词语的本意,“芙蓉帐”指的是用荷花染制的帐子,直译为“lotus-adorned curtain”,极尽典雅华丽;而“九华帐”同样是指华丽的帐子,却以“canopy”译之,有苍穹之意,将床上的帘子比作苍穹,尽显皇家之气宇非凡,完成了译文在形式上对原诗的创造性再现。

在文化维角度,如何在双语转换过程中对相似物品加以区分,是译者必须要考虑的。雷同的翻译会使得译文失去其作为诗歌的部分文学美感,无法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3.结语

不难发现,在《长恨歌》译本中,许渊冲几乎完美地跨越了中文与英文语境间的文化隔阂,达到了生态翻译基本理论中多维度合理转换与适应选择,并且更是因为他坚持译者追求的译有所为才使得他的译本能够在翻译生态环境中成为“弱汰强留”的强者长久地流传下来,成为我们研究诗歌翻译的珍贵材料。此外,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推动唐诗的对外传播、促进文化的有效交流与传递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今天,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对探索语言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06)

[2]陈金莲.2001年以来国内生态翻译学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2):86-93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3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 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5]王晨.浅析许渊冲英译本《长恨歌》中意美再现[A]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成都翻译协会、《科教兴国丛书》编委会.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C]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2020:3

[6]武宁.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三维”适应与选择——以许渊冲《长恨歌》英译文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4,16(06):138-141

[7]蒋新生.《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J]英语广场,2016(07):51-52

[9]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10]许渊冲.许渊冲英译白居易诗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4

[11] Fletcher, W. J. B. Selected Chinese Poem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Verse[M]. Beijing: China Pictorial Press. 2019(2)

[12] Mei, Junyua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Xu Yuanchong's and W.J.B.Fletcher's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Chang Hen Ge"[A]. Wuhan Zhicheng Times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oceedings of 202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ducation, Culture and Social Sciences (ECSS 2020) [C]. Wuhan Zhicheng Times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2020:85-93

[13]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学长恨歌
长恨歌——笔画设计
长恨歌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个体意识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