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教育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2021-09-05 02:45李崇利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鸡西市师生思政

李崇利

小学阶段是少儿的“拔节孕穗期”,在这个时期里,学生们的心智逐步健全,思维进入活跃状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育人目标。基于此,鸡西市跃进小学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为指导,从三个方面努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功能,有效增强师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的政治情怀,使思政教育成为了学校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一、优化师资,发挥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没有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就没有高质量的思政教育。因此,我校从三个方面出发,力求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优秀、工作作风优良、广受同事认可、学生礼敬、家长信赖的思政教师队伍。

一是让有信仰理想的人讲理想信仰。学校本着“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理念,从党员中选拔出政治品质优秀、专业素质过硬、群众基础良好、学生家长认可的教师组成“思政课”研修小组,小组成员学党史、讲党性,以师者的身份在“分享课堂”中为全校教师进行思政培训。他们用自己的所学、所感带领全校教师翻开了“党的历史”这部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他们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全校教师一起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二是成立思政教育“十步法”工作室。学校以优秀的语文教师为依托,组建了思政教育“十步法”线上工作室。其工作性质为:构建线上线下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体验式十步教学法”,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工作内容为:第一步,布置任务,“品读经典,启迪人生”;第二步,领取任务,“重温历史,党在心中”;第三步,诠释任务,“启迪智慧,感悟人生”;第四步,互动交流,“传承血脉,担当使命”;第五步,师生合作,“不负韶华,与国同行”;第六步,任务展示,“资料搜集,展国雄风”;第七步,任务评价,“深入学习,明理导行”;第八步,拓展延伸,“家在中国,记忆历史”;第九步,反思总结,“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第十步,完善任务,“总结提升,爱我中华”。

三是与本地高校结对子实施贯通育人。我校与位于鸡西市的黑龙江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结成“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对子。一方面,邀请该学院专家来校开展思政教师培训、进行思政教育示范课展示;另一方面,邀请该院大学生来校组织“大手牵小手”的联谊活动,与我校不同学段的学生面对面交流理想信仰,讲述自己小升初、初升高的成长历程。最后通过网络平台结成微信对子,一对一地进行心灵疏导,提升思政教育跨年龄、跨空间的育人质量。

二、构建课程,发挥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基于把思政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的思考,我们把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从“四个构建”上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构建“三风共进”的思政教育课堂。为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党支部倡导党员教师要在思政教育中构建“三风共进”的课堂:第一,让党风成为一面旗帜。校党支部要求党员自觉做到“三关爱”:关爱经济困难学生,为其送温暖;关爱学习困难学生,为其送信心;关爱特殊学生,为其送方便。由校党支部成员带头开展“爱心资助贫困生活动”,在春节前为学校8名留守儿童及困难家庭送去了米面豆油等生活用品;成员们还自发组建了“爱心群”,资助了4名贫困学生每月的课后服务费共400余元,爱心传递,温暖到底。第二,让校风树立一种形象。为让党员教师践行“勤勉跃进,儒雅文明”的校风,学校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做到“四杜绝”:杜绝体罚学生,杜绝歧视学生,杜绝伤害学生心理,杜绝有偿家教。第三,让教风构筑一道风景。党支部要求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带头做到“六个一”:联系好一名非党员积极分子;上好一节研究课;写好一篇教学论文;带好一名青年教师;转化好一名学困生;帮扶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构建“校企合作”的思政教育课堂。为了使师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学校与鸡西市自来水公司和鸡西市水务局联合构建了“校企合作”的思政教育课堂。一泓清水,用之不绝,失之难存。鸡西市的生产生活用水,长期依赖于穿城而过的穆棱河和抽取的地下水。然而伴随着生态环境恶化、河道断流,穆棱河水已不符合生活饮水标准,因此鸡西市委市政府实施了“兴凯湖引水工程”。学校以“保护生态、节约用水”为思政教育课题,组织了50多名师生到鸡西市供水公司进行参观、体验和学习。讲解員为师生详细讲解了鸡西市的供水历史、水源水脉状况及供水工程建设前后全市生活供水质量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师生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净水车间,了解到合格饮用水需经历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多个环节,在化验合格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后,才输送到千家万户。通过这次思政体验课,师生们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水患意识都得到了高质量地提升;2020年3月22日“世界水日”时,市水务局领导和技术人员应邀走进跃进校园,指导师生开展了一次“爱水节水书画征文”活动,充分调动了师生珍惜水、爱护水的热情。此外,学校还联手环卫局在全校开展了“垃圾分类”活动,在校园内放置了分类垃圾的置放箱具,对师生进行了垃圾分类的环保教育,营造了垃圾分类的深厚氛围。

构建“红色研学”的思政教育课堂。我校充分挖掘鸡西地域固有的红色基因教育资源,以“研学游”为牵引,先后组织师生参观了“二战终结地”的虎林要塞;有中国空军摇篮之称的“密山航空博物馆”和“北大荒博物馆”等具有红色基因的革命教育基地。师生们充分认识到:“今天的岁月静好,生活幸福,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过去的北大荒能够成为现在的“大粮仓”,是当年王震将军亲帅十万转业官兵,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北大荒精神铸就的。我校还将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编写了《人文鸡西》的思政教育校本教材。

构建“有声有影”的思政教育课堂。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兴趣的前奏,喜欢是坚持的理由,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我校以当下师生喜闻乐见、爱不释手的新媒体“抖音”为载体,构建了“有声有影”的思政教育课堂。如,我们把央视的“上线吧,华彩少年”、“典籍里的中国”、黑龙江卫视的“红色家书”等适合少年儿童观看的文化品牌栏目编辑成“抖音”视频,推荐到思政课堂和师生的微信群中,深受大家喜爱。

三、以生为本,发挥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让思政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烘托出祖国少年的多彩人生,这是我校思政课的育人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的核心思想。我们以此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系列活动。

第一,师生携手,开展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我校以红色家书、革命诗歌为主要内容,分别组织开展了一年级“童声诵读传雅韵”;二年级“亲子共读书香浓”;三年级“童心童画讲历史”;四年级“萤窗万卷品书香”;五年级“书海扬帆志气强”的经典阅读活动。

第二,家校携手,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因此我校坚持家校携手,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在家扣好第一粒扣子。每年六月进入新一年报名季,我校会针对即将入学的新生家长展开一次“家长培训会”,并对家长提出希望即:注重对学生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导学生懂得孝敬父母。(2)在校扣好第一粒扣子。新生的开学第一课是在学校的操场上参与“升旗仪式”,新一年的学生在五年级学长的陪同和帮助下,端身正品,接受升国旗、奏国歌、向国旗敬礼的爱国洗礼。在国旗下,大队辅导员以《小学生守则》为基准进行宣讲,鼓励学生们做品行端正、关爱他人,爱学习、爱劳动的优秀少年。

第三,榜样感召,使学生尊崇和礼敬英雄模范。学校组织演讲社团的成员讲红色故事,通过刘胡兰、叶挺将军的《囚歌》等革命英雄故事与诗篇,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学校还通过校园广播,讲“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的先进事迹、“时代楷模”张桂梅的光辉历程,以典型为榜样,以榜样为力量,在学生之中形成了尊崇和礼敬英雄模范的浓郁氛围。

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千秋伟业的重要课程。身为教育者,我们将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为契机,以重要的时间节点为牵动,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系列活动,如:三月“学雷锋”、四月“祭英烈”、五月“学劳模”、七月“颂党恩”、十月“赞祖国”等,并通过这些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厚植家国情怀,营造不忘初心使命、热爱党和国家的浓厚氛围,拓展延伸学校思政教育的内涵,晕染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 見习编辑/张婷婷

猜你喜欢
鸡西市师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鸡西市防御洪水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黑龙江鸡西市第四届教师微课制作技能竞赛活动落幕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鸡西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