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立意”,让作文更具生命力

2021-09-05 20:51宋莺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立意语素城墙

宋莺

一篇作文的立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素材的选择和内容的展现,写好一篇作文应从探索立意入手。什么是立意呢?简而言之就是作文的主题。对于一篇作文而言,“意”是作文核心所在,所有的材料都是根据立意来选择和安排的。“意”准,则“文”优,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该怎样来指导学生的立意呢?

一、破题——一击即中

正确立意的根本在于所确立的中心思想要符合文题的要求,要切题。文不对题,什么都是枉然。“偏题”是中学生命题作文的常见错误之一。有些作文,从构思本身来看,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可一旦与作文题目和要求一对比,就发现两者匹配度不高,题目没有概括作文的内容,同时内容也无法传达题目的主旨。如何避免出现“偏题”的情况,实现精准破题呢?

1.深挖语素,构建联系

初中作文命题多为隐喻型题目。隐喻型作文命题大多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何化繁为简?第一,审题要精准,从语言的最小单位——语素抓起。语素是语言学中的术语,是指语言中最小的、不可再分的音义结合体,比如《城墙的诉说》一题就是由“城墙”“诉说”这两个语素构成的。第二,构建语素间的联系,实现文题突破。如果是单语素构成的题目,我们要挖掘语素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例如《那些花儿》,我们就要思考“花儿”的意象是什么,而不能仅停留在具体的花儿,使作文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如果是多个语素构成的题目,我们就要深挖语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城墙的诉说》一文为例,如只写城墙,不提“诉说”,就割裂了要素关系,屬于隐性“跑题”,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地对文题进行解读。

2.文以载道,言之有物

在深挖语素、构建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注意价值导向。一篇优秀的作文必定是传达某种深邃的思想,引发读者思考的。所以下笔前,我们应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把重点放在文章主旨上,让素材、语言为其服务。我们读作文,不仅仅是为了想了解你所写的人、事、景,而是通过这些来感知你的情思,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二、素材——再辟蹊径

立意正确只是第一步,对一篇好文而言是不够的。如果每个人看到的、想到的都是一样的,难免千篇一律,让读者感到乏味。如何写一篇新颖而“有趣”的作文呢?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大多都会将对象具体到人,在素材的选择上难免就会出现雷同,流于俗套。我们要从大家未能发现的素材细节入手,去深挖角色背后的情感,最终唤起情感共鸣。虽然对象是固定的,但是情的表达是多样的,我们可以尝试从情感表达的细节入手。同样是亲情,我们不写家人在早餐中给予我们的关爱,不写考试砸锅后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而是推陈出新,写亲人对自己的隐忍,写考砸后家人无言的关怀,写爸爸厚重落寞的背影,让这些爱更厚重,更沉甸甸地压在你的心头。

当然,立意的独创性来自于生活。我们平时应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去探寻:有些场景是不是因为常见而被我们忽略了?或者不以为然被我们舍弃了?又或者,我们没有好好地挖掘它的深度,没有换个新角度去认识它等等。如写《故乡的小巷》:苏州,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的古韵风貌,当我们闲步小巷,驻足隐于小巷中的拙政园,紫藤花下,凝望文征明亲手栽下的紫藤,你是否会依稀望见苏州文人间相濡以沫的洒脱情怀?当在意蕴深厚的古城里再多几幢高耸入云、霓虹闪烁的现代化建筑,再多些熙熙攘攘如长龙般的车流,试问:我们到哪里去寻找霪雨霏霏、曲径通幽的静谧?寻找小巷深处有人家的惬意悠远?寻找晚风吹拂,杨柳依依的小桥流水?如果我们能将这种感受付诸笔端,就成了较为独特的立意。

高明的作者,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又人人笔下皆无的情韵。这样写成的作文才有希望焕发出绚烂的光彩。写材料作文或半材料作文,更要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突破思维定势,另辟蹊径。

三、思想——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是指作文的中心思想要有一定的深刻性,不能过于肤浅,要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对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行歌颂,对假、恶、丑进行鞭挞,并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合自身的体验,写真话,抒真情,不能写虚话、为文造情。同时,也需要注意主旨的积极性。无论语言多么生动,表达技巧多么娴熟,但主旨上是消极狭隘负面的,就不能算是好作文,因为其无法给他人以启迪。即使素材本身是多角度的、包含积极部分与消极部分,我们也应该选择积极向上的那一面。例如:下雨天,路面较滑,一位老人骑电动车拐弯控制不住摔了出去,这时一位汽车车主右拐弯,车速过快,猝不及防,压过老人的随身物品,一刻未停扬长而去。班里有一位学生就在写《刹那间》时大发议论,说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人们素质差,社会黑暗。另一位学生则在此基础上,呼唤社会要发扬互谅互爱的精神,让此类现象越来越少。两者相比,高下立见。第一位学生停留在抱怨与指责的层面,另一位则在不良现象发生后积极探索解决方法。

“文题意”三者协调,这样的作品才具有灵魂,语言的表达、材料的铺陈,才具有意义,让人读之受益。我们一定要紧抓“立意”,在立意上下足功夫,在“文题”“素材”“思想”上积极探索,这样作文才能活起来,才会具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立意语素城墙
城墙边做游戏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城墙外边
说“立意”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论新材料作文讲评课的三个环节
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进阅读教学的沃土
助词“得”与语素“得”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