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法治力量

2021-09-05 02:50谢红星
老区建设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初心中国共产党

谢红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以优异的答卷,证明了自己“能”。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因为坚守初心使命,与中国人民融为一体;是因为坚定理想信念,以科学的理论引领时代发展;也是因为重视制度建设,以规矩成方圆。作为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贯彻列宁建党思想的无产阶级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对党内法制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从1921年到1927年,包括党章在内,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近三十部党内法规,对党员的接收、党的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工作部门、党团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此后战争年代,虽然时局动荡,环境艰苦,党仍然不断完善党内制度。党不仅重视法规的制定,也重视法规的实施。党的制度和纪律被树立为铁一般的硬性规则,任何党员不管资格多老,地位多高,功劳多大,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决议,违反党的制度和纪律必然受到相应的党纪处分,党内没有“特殊党员”,组织永远大于党员个人,制度永远高于党员个人。随着根据地的建立和局部执政的实现,党和根据地政府积极推动法制建设,构建以宪法为核心,经济立法、社会建设立法、民事立法、刑事立法为支撑的根据地法律体系,探索完善人民司法制度。正是因为不断强化的法治基因,中国共产党日益成长为一个有权威、有尊严、有力量的强大政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相继完成救国、富国、强国的使命。“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中国共产党过去一百年建功立业的基因密码。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法治主张的初衷,是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建成全面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从来都不是泛泛而谈讲法治,而是将法治置于救亡图存、反帝反封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场景中,阐述法治的具体内涵与价值;不是从“个人——政府”对峙、“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权利”的狭隘视角谈法治,而是立足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人民幸福、长治久安的高度,将个人权利内化于全体人民的福祉中一并保护、全面保护,以更宽广的理论及实践视野拓展法治;不是局限于政府不干预、不介入、放任无为的消极法治,而是强调政府积极有为、在法治轨道上充分运用权力造福人民的积极法治。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法治主张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和法律学说为底色,不断推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党更好地治国理政、执政兴国,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全局和高度提出“十一个坚持”,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和阶段论四个方面谋划法治中国,为东方古老大国的复兴与善治指路引航。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未来一百年再创辉煌的优势传承。

法治是“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之一,法学是服务国家社会的实践性学科。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作为法律人,我们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升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文理兼通、多能多用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出更多技能娴熟、精通操作的实操型法治人才,培养出更多热爱乡土、吃苦耐劳的基层法治人才,培养出更多懂外语、精法律、通经贸的涉外法治人才;我们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进法学科学研究,开拓新领域,拓展新思路,解答新问题,形成紧跟學科前沿、对接时代需求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围绕地方立法、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两山转化”法治机制、大数据法治、省域治理现代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工作,拓展横向协作,开拓对策研究,把成果写在中国大地上、转化在江西红土地上,更好服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工作大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法治力量。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初心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不灭的初心(节选)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