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6年两救患癌女:救人救到底

2021-09-07 10:40晓妍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9期
关键词:骨髓库黄伟配型

晓妍

“今天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时刻,我见到了6年前为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恩人。” 2020年9月15日上午,在中华骨髓库捐献突破1万例暨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宣传活动上,来自武汉,两次罹患肿瘤的胡磊,惊喜地见到了为她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的陌生人黄伟,激动得数度哽咽。

对于中华骨髓库来说,在特殊时期组织这种见面尚属首次,黄伟和胡磊的故事感动了现场所有人,成为当日活动中最温暖的一幕。

寻找,配型成功

1980年,胡磊出生在湖北武汉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他从事互联网工作,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和幸运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任职于阿里巴巴总部,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胡磊,在一次单位例行体检中,被发现肺部积水和心包积液,犹如晴天霹雳。

接下来,胡磊辗转几家医院,不幸的是都被诊断为T母淋巴细胞淋巴瘤晚期。天仿佛一下坍塌了,摆在她面前的唯一一条生路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胡磊不敢想象,“我不在了,作為独生女,年迈的父母谁来照料?”一时愁肠百结,她咬紧牙关:“不,我还年轻,我要活下来!”

胡磊和主治医生商讨最佳治疗方案,医生告诉她,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中华骨髓库,找到与她的骨髓成功配型的人。茫茫人海,寻找和自己骨髓干细胞匹配的概率无异于大海捞针,简直是奢望。但哪怕有一线希望,都值得尝试。胡磊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急急忙忙向中华骨髓库提交了资料。

天无绝人之路,幸运的是很快有好消息传来,一周后,中华骨髓库就帮胡磊成功找到了跟她配型全相合的供者——黄伟。这么快配型成功,欣喜万分的胡磊扬起了重生的希望。

等待移植期间,同病房发生的一件事让胡磊焦躁、恐惧。临床的一位病友阿姨,做好了一切准备,等待受捐,捐赠者是阿姨的亲妹妹。可是就在移植手术的前一天,尽管医生再三强调不会对捐者身体有损伤,捐者和家人还是改口悔捐了。

胡磊眼睁睁地看着病友状况一天天恶化,最后遗憾地离世,这对原本抱有强烈重生希望的她打击非常大。“人家亲姐妹,都会临时变卦,我和捐者非亲非故……”胡磊不敢往下想,盯着天花板,“人家就算不捐,也不能怪人家,毕竟这不是人家的义务。”她祈祷自己的配型者能信守承诺,如约出现。

在疼痛中,胡磊又不免暗自神伤,万一最终得不到那根抛下深渊,救援自己的生命绳索,自己会怎么样?她茫然地看着窗外多彩的世界,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将要离开这鲜活的一切……

救人,救到底

与胡磊配型成功的捐赠者黄伟是河南商丘人,性情直爽,快人快语,有着一副热心肠。他坚持冬泳多年,看到身边有溺水事故,2008年,他发起并成立了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并担任队长。

2013年2月的一天,黄伟在电视节目里偶然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位女医生给一名6岁的白血病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使女孩获得重生。当时的场景让黄伟动容,对具体捐献程序和捐献条件全然不了解的他,萌生了要去做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念头。

黄伟找医生了解申报干细胞捐赠志愿者的流程。了解到细节,他有些着急,志愿者的年龄限制是18~45岁,当时他已经43岁了。于是,当年6月,黄伟和队里14个符合条件的队友一起在妇幼保健院集体通过采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一年多后的夏天,2014年5月末的一天,黄伟接到商丘市红十字会的通知,告诉他已经有一名患者与他配型成功。红十字会再三询问黄伟是否愿意继续完成捐献,黄伟兴奋地说:“当然愿意呀,我志愿加入,就是为了捐献,眼看着年龄一天天接近上限,我正着急呢!”

黄伟的家人提醒他慎重,人至中年,是疾病“高发期”,一般人都提倡要保养身体,“你倒好,还把骨髓往外捐。” 黄伟理解家人的担心,但他更牵挂远方那名苦苦等待的受捐者。

在医院,医生肯定地告诉黄伟,捐赠造血干细胞对人体无害,绝不会以一个健康人的身体健康为代价,去挽救一名患者。医生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黄伟的顾虑。

黄伟义无反顾地躺在手术床上,给素未谋面的胡磊捐献造血干细胞。胡磊回忆自己第一次接受捐髓时的情景。主治医生来到她的移植仓说:“你放心,捐献的骨髓已经来了。”2014年9月6日,入移植舱的第17天,黄伟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缓缓流进了胡磊的身体。

当供者的骨髓流进身体的那一刻,胡磊突然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说:“我瞬间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力量,我重生啦!”

胡磊的父亲通过中华骨髓库向黄伟递交了一封感谢信,感谢恩人的慷慨相助,挽救了他的女儿。

“我也是一名父亲,特别理解孩子患病时父母的心情,都恨不得自己能替子女生病。捐髓表面上挽救的是一条生命,实际上挽救的是一个家庭,这种情况,换了谁都会挺身而出,只是大多数人不了解情况,跨不出这一步。”黄伟平静地说。

回到商丘,黄伟依旧活跃在水上救援的公益一线,同时呼吁成立一个专门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的服务队。首先是通过宣传,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其次提供咨询,为那些准备捐献的人做思想工作,接着要减少悔捐现象的发生;还要积极统筹资源,努力资助有困难的捐献者和受捐者。

至今,服务队运作已有6年,黄伟在商丘招募了3000多名志愿者。他的善举影响了身边的朋友和亲人。2016年,黄伟的女儿主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采集了血样。他的两个姐姐以及外甥都参与了志愿活动。在黄伟的带动下,现在商丘水上义务救援队已有20多名队员成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像黄伟一样用生命践行大爱。

重生的胡磊,踏上了跌跌撞撞的康复之路,她更加深刻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她去背包旅行,去做义工,让自己失而复得的生命更有价值,同时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

然而坏消息传来,在2016年一次复查中,胡磊的左腿膝盖下方有一块阴影,疑似疾病复发。

2016年3月21日,正在组织招募志愿者工作的黄伟发了条朋友圈,此时商丘已经有19名捐献者,黄伟开玩笑地问,谁会是第20位捐献者呢?结果下午4点,商丘红十字会打电话来,说他就是第20位。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两年前受捐的女孩如今病情复发了,这种为同一个人捐献两次造血干细胞的案例并不多见,工作人员表示他可以回去考虑考虑,听听家人意见,过两天再给回复。

黄伟当场回应:“我不需要任何考虑,救人肯定要救到底。”

然而,第二次捐献操作很不顺利。黄伟体检没有达标,血糖、血脂、血压、胆固醇、尿酸等指标都偏高。有人建议黄伟用药物控制住“三高”等症状,但他担心时间过短,骨髓会残留药物,给受捐者身体带来隐患。“先锻炼,保证以最好的身体状态捐献。”黄伟请求医生给他1個月的时间。

感恩,终相逢

黄伟说到做到,从接到通知那天起,他开启了高强度锻炼模式。他每天练暴走。从每天走5公里练起。到后来最长的一次,一天暴走15公里。他每天坚持游泳至少两公里。饮食方面,黄伟不敢吃面、猪肉,主要吃素菜,肉类只吃一点牛肉和鱼肉。1个月后,身体各项指数基本合格,黄伟重新向骨髓库提出申请。

直到捐献前一天,黄伟一直保持着高强度锻炼,总共坚持了60多天时间,一共暴走700多公里,游泳120多千米,体重减去9.5公斤。所有指标全部合格,2016年5月26日,黄伟顺利完成第二次淋巴细胞捐献。

令人欣慰的是,移植后,胡磊的各项指标都不错,两人的血液配型不仅全相合,相比第一次捐献,此次排异反应比较小,每天新的造血干细胞在胡磊的体内“扎根”的速度超乎想象。“你就是老天特别派来拯救我的天使吧!”胡磊非常想见见给了自己两次重生机会的恩人,她酝酿了多种感谢的方式,但咋想都觉得不足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可是,造血干细胞捐献采取“双盲”原则,只通过红十字会联系对接,捐赠者和受捐者完全不知道对方的信息。一个陌生人,愿意两次出手相救,胡磊始终忘不掉这份恩情,每年都给中华骨髓库提交申请,希望能向这位两次挽救她生命的无私捐赠者当面致谢,但未能如愿。

见不到恩人,胡磊决定让爱传递。虽然她目前尚在恢复期,但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她就去做公益。她还登记了遗体捐献,希望为医学事业做贡献。她说:“捐献者是我的榜样,他的爱心激励我,为自己,也为了他人好好活下去。”

2020年,中华骨髓库捐献突破一万例,也是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有关方面决定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宣传活动,邀请黄伟参加会议,活动方再三嘱咐黄伟一定要参加。活动前两天,工作人员还告诉他说有惊喜。

黄伟猜测可能会和受捐者见面。他用心准备了礼物,一件志愿者马甲和一只杯子,寓意一辈子从事志愿者事业,让爱传承。

2020年9月15日,中华骨髓库安排了这场特别的相逢。当受邀嘉宾胡磊从主持人口中得知恩人会到现场时,她愣住了,刹那间激动得泪流满面。远远地,从台下大步流星走上来一个矫健、高大的身影。时隔6年,胡磊曾经无数次想象遇见恩人的场景,如今如愿以偿……

胡磊泣不成声,一再深深弯腰、鞠躬,几度哽咽,真诚地献上攒存了6年的感恩词:“感谢医生攻克白血病的难关,感谢中华骨髓库为我们这样的患者一直在奔走,我更感谢黄伟队长两次伸出援手,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用大爱挽救了我的生命。多年来,我很想当面对他说一声感谢,这个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

黄伟跨步上前,一把扶起她,热泪盈眶。“两次成功捐献案例非常少,河南有6例,全国也不超过100例,这样的见面真是太珍贵了!”

胡磊送给黄伟一支钢笔,让他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撰写出来,她也将从受捐者角度写下自己的故事。她希望更多人知道这个故事,鼓励更多人参与骨髓捐献,一起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2021年阳春三月,武汉樱花盛放,历经重病磨难,愈加坚强的胡磊辞职回到父母身边,一边养病,一边创业。

胡磊计划用自己在电商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偏远地区农民解决绿色农产品销售难题。闲暇时她依然像黄伟一样坚持做公益,尽自己所能,回馈社会。

两个“半路兄妹”惺惺相惜。黄伟不时叮嘱胡磊要注意锻炼,逐步增强体质。胡磊父母说对黄伟心怀感激,希望两家以后能像亲戚一样保持联系。

随着胡磊的身体日渐复原,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她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弥足珍贵的是,她还认识了热心善良的黄伟一家,作为独生女的胡磊觉得特别温暖、幸福。

大爱让原本完全陌生的两个人,在茫茫人海中汇聚到一起,谱写了一曲生命欢歌。

猜你喜欢
骨髓库黄伟配型
编委风采
——黄伟教授
组配型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调整方法
汽车制动抖动分析研究
Effect of modified Qing Long Bai Wei needling on the levels of IL-1β, IL-6 and INF-α in synovial fluid of knee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降落伞最小弹射分离速度的计算方法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配型结果分析
基于分子管理的脱有机硫复配型溶剂的开发与应用
一个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心声
HLAMatchmaker软件分析Eplets的配型在临床肾移植配型中的应用*
我校附属协和医院成为福建省唯一的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采集和移植双重资质定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