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颂党恩

2021-09-07 09:39黄美华
江苏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音乐教学

【摘 要】苏少版《音乐》教材中的红色主题内容是将党史学习教育渗透于音乐学科教学的重要抓手和资源。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欣赏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带领学生欣赏芭蕾舞剧,一方面巧妙地渗透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感受那段光辉岁月。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音乐教学;《红色娘子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2-0025-04

【作者简介】黄美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江苏南通,226001)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红色艺术作品的教育价值,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重温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辉煌历史,陶冶学生情操。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苏少版《音乐》六上的内容。《红色娘子军》是一部借鉴欧洲芭蕾舞形式而创作的大型现代舞剧,是极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剧目。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他们当下的生活有极大的差异,他们没有去过故事的发生地海南椰林寨,没有感受过先辈们在战争时期的爱与恨。他们对这样的作品没有兴趣,欣赏时还会表现出令人心寒的“淡漠”。为了了解学生对《红色娘子军》的知晓情况,欣赏教学前,笔者设计了问卷:(1)你了解海南椰林吗?你听说过发生在那里的“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吗?(2)你看过电影《红色娘子军》或者舞剧《红色娘子军》吗?调查结果显示:50名学生,只有10人听说过“红色娘子军”这个词,1人看过电影,但只看了一小半,原因是“没意思”,39名学生对这部剧一点儿都不了解,所有学生都没有看过这部经典的芭蕾舞剧。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搜集与红色娘子军相关的内容,时间为一周。主要内容有:(1)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发生在海南的椰林寨,请你们了解海南的地理位置以及黎族的服饰和民歌等;(2)通过观赏电影等方式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女主角吴清华和红色娘子军的故事;(3)搜集有关芭蕾的信息,简单了解芭蕾的起源、历史,并欣赏一部著名的芭蕾舞剧。

一、海南黎族民歌《五指山歌》

【交流与体验】

师:第一小组的同学负责搜集海南和黎族的资料,现在请你们汇报。

生: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发生在我国的海南省。海南简称“琼”,位于祖国的南端。

生: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生: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黎族男子常穿无领、对襟上衣,住的是“船型屋”。

生:黎族人喜欢戴斗笠。

师:海南地处热带,多雨,斗笠可以遮阳,也可以挡雨。在宣传画上,头戴斗笠的黎族人已经成为海南特有的文化标识。

生:我去过五指山和万泉河,它们是海南最主要的景点。

生:我在网上找到一首黎族民歌《五指山歌》,是用方言唱的。我下载了,请同学们欣赏(播放歌曲视频)。

师:《五指山歌》是一首流传较广的海南黎族民歌,在海南岛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视频中歌手的演唱嘹亮舒展,尾音特别悠长。你觉得这与歌曲中的哪个记号有关系呢?

生:延长记号。

师:我们来唱一唱,觉得延长多少拍比较合适?(学生比较后,确定演唱时值)

师:民歌中有很多re和sol,你们知道这两个音的中国名字是什么吗?

生:商和徵。

师:商、徵是黎族音乐的骨干音。在商徵两个音之间做上行和下行跳进,是黎族音乐的重要特征。(生跟琴声学唱,记住民歌音调)

师:老师播放两段音乐,请你们仔细听一听,里面是否蕴含《五指山歌》的音调?(播放《快乐的女战士》引子和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生:我在《快乐的女战士》引子部分,听到用双簧管演奏的《五指山歌》。

生:音乐里有竖琴和弦乐的声音,有一种波光粼粼的感觉,我感到自己来到了万泉河边。(学生模唱)

生:《军民团结一家亲》里也有《五指山歌》的旋律,是加上歌词演唱的。(学生模唱)

【理解与升华】

师:《红色娘子军》是我国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芭蕾舞剧,其中的音乐堪称20世纪中国舞剧音乐的经典。作曲家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在舞剧中多次使用《五指山歌》,表现黎族的地域风格,让欣赏者一听就会想到海南,想到在海南发生的红色娘子军的英雄故事。

二、吴清华与《娘子军连连歌》

【交流与体验】

师:第二组同学负责了解红色娘子军的故事,现在请你们汇报。

生:红色娘子军是由女青年组成的,全名叫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

师:对,这是一支以女性为主体的革命武装队伍。她们有一首响亮的《娘子军连连歌》。该歌曲在1961年拍摄的电影中首次出现(播放电影片段),后来在1964年创编的芭蕾舞剧中又使用了这首歌曲。歌曲清新洒脱,充满朝气活力,能起到塑造典型环境、交代故事梗概的作用。(播放芭蕾舞剧片段,学生说感受)

生:我看到娘子军在操练,感觉特别带劲。

生:动作整齐划一,表现了娘子军的飒爽英姿。

师:《娘子军连连歌》多次运用在娘子军连队集体形象出现的场面中,有时是乐队演奏,有时是通过齐唱、合唱直接表现出来。现在,我们学唱《娘子军连连歌》,要唱出娘子军的气势。

师:在旧社会,海南地区的妇女深受帝国主义和恶霸的迫害。老师播放吴清华的舞蹈片段(如清华被打、逃出牢笼、常青指路、清华参军、学习训练、清华成长等)请你们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排序,并简单讲述清华的故事。

【理解與升华】

师:吴清华是剧中的主人公,她在党的指引和教育下,从一个深受压迫的地主家的丫环成长为红色娘子军中坚强的女战士。聆听清华独舞主题,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生:小提琴。

生:愤怒、痛苦……

师:(教师范唱清华主题,引导学生找到与“连歌”之间的关系)两个主题的骨干音都是“la,-re-mi”三个核心音,清华主题是《娘子军连连歌》的变体,在音乐材料上保持了统一性。当年作曲家在创作这个主题时,仿效了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的手法,十六分休止符和三连音使音乐充满了张力,突出了吴清华的哀怨与反抗。清华主题在全剧反复出现十余次(播放清华被打、逃出牢笼、常青指路、清华参军、学习训练、清华成长等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清华主题”在演奏乐器、力度、情绪等方面的变化),清华主题与其他主题或横向交替,或纵向交织,勾画出一幅幅激动人心的画面,也让我们看到地主家丫环成长为坚强女战士的过程。

三、《快乐的女战士》与《军民团结一家亲》

【交流与体验】

师:第三组同学负责了解芭蕾舞,现在请你们来汇报。

生:芭蕾是足尖上的艺术,被称为“舞蹈皇冠上的明珠”。她诞生发展在法国,鼎盛繁荣在俄罗斯,并最终从俄罗斯走向世界各地。

生:芭蕾舞优雅、高贵、气质脱俗,给人以美的享受。

生:芭蕾舞剧主要用芭蕾舞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表现思想感情。

生:我看过芭蕾舞剧《天鹅湖》,穿着白纱裙的舞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芭蕾舞剧《天鹅湖》,里面有一段著名的《四小天鹅舞曲》,你们还记得吗?(播放片段,引导学生模唱八分音符奏出的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并用手指在桌面上模仿小天鹅跳跃的样子)

师: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有一段最有特色的舞蹈《快乐的女战士》,也用了这样跳跃的节奏,但它与海南音调结合得非常融洽,既体现芭蕾动作的节奏动感,又体现了民族风格。

教师播放片段,引导学生模唱伴奏音型。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模仿女战士跳跃的样子,体会两者的相同与不同。

師:《快乐的女战士》和第二场中的“娘子军操练舞”生动体现了根据地军民的战斗生活。

教师播放操练舞片段:娘子军往返队列舞、女战士射击舞、常青刀舞、赤卫队员五寸刀舞等,并引导学生为舞蹈选配音乐。

师:看了这些舞蹈片段,你们觉得和西方芭蕾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

生:在射击舞中,将上半身射击动作与下半身芭蕾舞动作有机融合,富有创意。

生:在刀舞中,有很多中国武术的动作。

生:我觉得还有京剧中的亮相动作。

生:外国的芭蕾多为管弦乐伴奏。在《红色娘子军》中,我听到了很多民族乐器的声音,增添了中国韵味。

生:服装也有民族特色。

师:我们欣赏到的这些舞蹈片段,生动地反映了根据地人民和军队火热的生活场景。

【理解与升华】

师:《军民团结一家亲》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一首“配歌”,这种创作手法大胆打破了芭蕾舞剧“不开口”的陈规,开创了芭蕾舞剧载歌载舞的新形式。有了唱,欣赏者就可以把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统一起来,有助于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词,理解歌词,并请学生说说三段歌词分别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学生用不同颜色的丝带随乐挥舞,体验演唱形式从齐唱到混声合唱的变化。

教师播放《军民团结一家亲》舞剧片段,引导学生理解舞剧表达的内容。

生:我看到老百姓编了斗笠、采了荔枝,满怀激情来慰问红军。

生:红军和老百姓携手起舞,亲如一家。

生:歌词的加入,使我更加明白人民群众与红军鱼水相依的亲密关系以及团结一心抗击敌人的坚强决心。

师:在革命斗争中,共产党建立了许多红色根据地,通过在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及人民武装,打土豪、分田地,把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解放了出来。《军民团结一家亲》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对红军充满感激和爱戴的心情,是一首表现军民鱼水情的颂歌。

红歌声声唱,星火代代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结合红色艺术作品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一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艺术作品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来走过的不平凡道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二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点燃他们的情感火花,学会用红色经典作品表达对党的祝福。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在红色题材音乐作品的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政治思想价值,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这会导致音乐课程审美性和艺术性的缺失。教师要多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认真研究历史题材作品,发自内心地喜爱它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从思想方面挖掘育人元素,更要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素,用审美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综合考虑,还要在教学手段上进行综合考虑,既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及相关历史知识,深刻理解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也要交替运用阅读、聆听、欣赏等方式,并注重课内外的融会贯通。

第二,红色题材音乐作品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传统的欣赏教学中,一般由教师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作品结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本课教学前,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搜集信息,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预学。在教学中,通过课堂交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互学。音乐是体验的艺术,所有音乐活动都离不开人的亲身参与,借助音乐要素和文化背景设计体验式学习,能让学生获得属于个人的独特感受。

第三,教材中红色题材的艺术作品少,作品之间的联系更少。音乐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寻找反映我国革命历史时期的优秀艺术作品,然后把这些艺术作品进行分类,大胆重组,形成革命历史的主题系列。也可以与道德与法治、语文等学科开展跨学科教学,伴随着红歌的激扬唱响,学生深切感受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激发爱党之情,兴报国之志。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音乐教学
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