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城城市文化基因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2021-09-09 08:06尚金凯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城基因建筑

张 倩,尚金凯

(天津城建大学 城市艺术学院,天津30038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伴随而来的是城市形象特征表现不明显,“千城一面”问题愈发突出.其主要体现在城市建筑景观面貌上,最终造成地域特色和个性丧失、城市文化基因越发淡化.因此,亟待研究城市各自地域特色并将其在城市发展实践中加以科学运用,实现城市与人一样独特的精神品格.

城市形态和人类有共存的属性特征,具有着显性的遗传基因与突变基因和精神文化基因,内在基因与外在环境的相互碰撞、耦合、共生,重构为城市多元化遗传基因.当今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是如何引导城市向好的方向进行转变,因此本文以保定古城为例,对“京畿首善之地”的城市文化基因进行挖掘、梳理,归纳城市基因类型,探讨不同城市文化基因的建筑风貌和物质形态表现方式.通过分析其物质文化基因与精神文化基因,挖掘、提炼城市基因与设计城市元素,并探讨彰显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特色的建设性发展与传承.

1 基因与城市文化基因

基因(gene)本是生物学范畴,它是指将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起决定作用的遗传信息,通过复制把遗传基因传给下一代,进而使后代与亲代有相似的性状,维持生物本有的基本特征.城市基因(urban gene)是指代表城市特色与记录城市发展面貌的影响元素因子,城市所具备地域特征,将区别于其他城市面貌,进而又延续城市的独特记忆赋予于本地市民,最终行之有效地展现城市潜在的内涵底蕴,深刻感知居民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基因与文化的关系紧密,英国生物学家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的“meme”,意思为“文化传播单元”,文化基因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1].刘沛林借鉴类型学的相关方法将基因划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等类别并构建基因图谱[2].翟文燕等基于地域“景观基因”理念,对古城西安进行分析探讨[3];席丽莎等对天津文化进行分析挖掘得出城市多元文化基因谱系[4].

国外对城市发展内因性元素和城市发展的控制性元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城市基因亦与城市发展协同推动.研究表明城市基因与生物基因相似,它由城市生长系数组成,类似于蛋白质如何组成生物基因.它是在理论基础上可操控的结构体系,与外部环境因素“城市规划”发生效应导致不同的城市形象风貌建筑.

不同类型的城市其发展方式是根本不同的,多元文化与多才艺市民群体是提升城市识别力的属性[5].成都是休闲安逸的象征;苏州是古典与现代相交错的儒雅别致.其中城市意象的不同起源于成都的旅游资源丰富,与市民生活节奏有关;苏州古城内园林众多,其与江南民居古典风和现代元素相交融进而彰显新活力.因此无论是成都亦或是苏州,环境特征遗传因子与人文气息精神因子是城市之魂,两者都体现出城市基因的文脉.

2 城市文化基因类型与基因谱系

2.1 城市文化基因类型的划分

从研究者的角度分析城市文化基因,其主要包括主体、附着、混合和变异四大基因.其各个属性类型划分有助于城市选择性遗传从而实现城市特色基因的可持续性发展.

2.1.1 主体基因

主体基因的作用主要主导文化属性和识别城市文化.保定城市的发展脉络自上而下经历了城市的横向增长(城市扩张)和纵向增长(密度增加).在土地的使用模式中,城市基因的表现是由多元文化驱动.运营城市基因,自然是发挥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保定的主体基因是以明代时期的古莲花池园林为载体的皇家园林文化.皇家园林文化表现为保定的领英文化.在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孕育出的领英文化与南方园林大不相同.明清时期主要是以明清风貌建筑、灰墙黛瓦、书院衙役、槐柳荷花为主的古城形象.保定的领英文化通过皇家园林以建筑为载体形成的,其具备游憩、居住、接待皇室的功能,与南方园林的内敛含蓄相比更彰显开放包容的气势.因此,通过保定的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和大慈阁的设立对保定整个城市的领英文化的精神和物质方面传承趋向合一.

如今,直隶总督署、大慈阁为载体的历史遗存红色文化与领英文化相比,保定的领英文化物质载体相对较少,历史遗存的红色文化是在历史保护过程中经历大拆大建与外来文化的相嫁接、交融形成的.在城市复兴过程中应以中华文化传播为主,因此领英文化是重中之重成为文化的主体基因,成就保定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的遗传因子.

2.1.2 附着基因

附着基因的作用是辨识并凝聚城市文化.保定以直隶总督署、大慈阁为载体的历史遗存红色文化为附着基因.保定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元素所属的附着基因,其中包含西洋建筑、民俗建筑、信仰文化建筑、明清代和园林建筑等的肌理、空间构成、色彩、装饰纹样等元素;在思想层面上方言、曲艺、相声所传达的城市风情、曲调韵律等元素.保定古城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众多,其中传统技艺、杂技与竞技和传统美术这三种类型占数量最多,保定曾获得“中国民间特色之乡”、“戏剧之乡”、“雕刻之乡”,这些最能体现出保定的文化基因底蕴.如保定老调、涿州皮影、满城寸跷、涞水高洛古乐、雄县赵岗古乐、定州子位吹歌、曲阳石雕、白沟泥人、曲阳定瓷、易县易水砚、安新苇编画、雄县黑陶、易县绞胎瓷、定兴珐琅等不胜枚举的保定民间特色[6].这些文化基因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当中,成为附着基因的表征,起到增强都市文化印象的基因属性.

2.1.3 混合基因

混合基因的作用是维持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城市的文化源自于社会风俗习惯、人为因素价值观念等.其密切关乎到市民的风俗习惯、精神信仰与崇拜、审美习惯等.保定的徽派建筑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成为保定在精神内质层面上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意向.如保定东站采用寓意“未来之门”,其广场地面融合保定的历史文化元素——莲花与创意主题圆拱门、窗组合为京畿之门的雕塑品为东站的形象标志,成为保定的标志建筑符号.因此,成就了保定今天“博大古朴”的城市气质.

2.1.4 变异基因

变异基因的作用是体现文化的适应性.其主要体现在新型的建筑方面,例如金鳖馆、万博广场、茂业中心、中银大厦等.其中金鳖馆位于白洋淀荷花大观园中,其外形为昂首的巨型甲鱼;河北第一高楼万博广场为新型标志建筑,位于朝阳大街与东风路交叉口处,建筑过于突兀明显,与周围环境融合不当,这些建筑纷纷都是与现代化相结合的产物代表.

这四种基因混合编码了一个城市在其生长过程中人为因素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特定的城市形态.

2.2 城市文化基因谱系

本文以保定为例构建基因谱系图,直观表达保定城市基因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笔者将其分为物质文化基因与精神文化基因两类不同城市文化基因,对此进行分析解构再重组出城市文化基因.因此,城市文化基因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基因中的自然环境、空间格局、建筑文化、风景园林文化、明清官邸建筑;精神文化基因中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西方外来文化和宗教信仰.两大类基因相互影响,共同赋予不同城市文化基因及其特点、载体和表达.保定古城城市文化基因谱系如图1所示.

图1 保定古城城市文化基因谱系

2.3 保定古城的城市文化基因体现

2.3.1 保定古城物质文化基因表达

(1)自然环境.保定历史上被誉为“燕地天府”,位于河北平原中部,总体来说保定整体自然景观特征为西峙太行,鸡水环清.沃野东坦,襟抱白洋.引水而居,翊立京师.山水环绕,四方通衢[7].保定地域开阔,地形复杂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等.

(2)空间格局.城市的空间格局决定一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其主要由街巷空间、水体环境和建筑布局构成.保定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形态经历过营建、重建、改建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空间格局.城内格局为棋盘状,主道路骨架分别由东西、南北两条大街相交错,传统的东西、南北格局,其四条道路连接四座城门.古城以直隶总督署为中心,其东、西、北布置着一系列衙署建筑,裕华路主要有两条景观轴线,分别是由鼓楼、钟楼、穿行楼等几个重要的节点构成;另一条是城内高达26 m的大慈阁,有着引导此区域并推动整体局面的作用.

(3)建筑文化.城市通过整体布局、平面形态、局部装饰、建筑用材体现当地建筑文化底蕴.其中保定城整体建筑布局疏密有致,其古建筑繁多,主要建造于明清之际,传统风格的古建筑主要是大慈阁、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钟楼、光园、清河道署、清真寺等.经历大拆大建后,保留下来享誉中外的古莲花池与城中心的大悲阁(今大慈阁)并成为标志性的古建筑形象.

(4)风景园林文化.保定古城典型地段风景营造的精华在于古莲花池的空间格局和配置要素.即:构园特点、布局特征、水的处理以及植物特色等文化元素,依靠城市所处的自然山水格局为载体进行,将社会人文建设紧密结合,彰显保定古城风景园林文化[8].整个古莲花池自然景观以山、水为中心,人造景点建筑可谓疏密有致,有着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强烈对比.其中以池面为中心节点,景观建筑、景观轴线指向池面,建筑高低错落,布局呈南疏北紧之态,岸北设有花南汧草堂、万卷楼、高芬阁、荃画楼等大体量建筑.岸南景致稀疏,多天然之乐.全园北部以庭院建筑为主,并与假山、树荫环环相绕.古莲花池不仅有“可游可居”(君子长生馆、绎堂)且“可藏书研读”(花南汧草堂、万卷楼)、“宗教信仰”(蕊幢精舍)和“饲养野趣”(鹤柴)的居住空间,还将自然景观要素、人工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融合,和谐共生地塑造出独特韵律的北方皇家园林莲池.

(5)明清官邸建筑.明清时期建筑的历史文化遗产有清西陵和直隶总督署,其赋予了保定传统文化的“底蕴”.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古城内,占有重要地位.

2.3.2 保定古城精神文化基因表达

(1)历史文化.保定城市氛围传承历史文化并形成城市特有的文化基因.其文化分为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传承与演变.人类将有形物质遗产继承与发扬,并且保留多元的价值观、实践传统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其中老保定署衙、学校、庙宇、名人故居、商业和作坊较多,留下了居民城市生活的印记,这是人类意识提升的一种表现.物质承载的保定大院文化等精神文化经不断传承,将其沉淀于意识之中,文化基因得以保留,因此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2)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内部因素则为自身认知,外部因素则为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政策法规等.纵观保定历史的发展,保定市民深受儒家文化兼容并蓄的人文特点的影响,对待不同的文化与信仰兼容并包,因此潜移默化地使其发展成为内外兼修,即坚韧朴实、宽厚包容的城市精神.

(3)西方外来文化.保定古莲花池初建时具江南园林风格,历经重重破损修缮转偏于北方皇家园林格局,至民国期间设立直隶图书馆,以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肌理呈现世人面前.其精神始终秉承儒家文化兼容含蓄之理念又与西方文化包容相兼,将保定古城文化中的南北交融、思想上的中西合璧体现在建筑景观中.另外,保定天主教是典型的晚期罗马风教堂建筑风格,本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建筑材料结构以及装饰细节中体现出来.

(4)宗教信仰.保定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为天主教堂和古莲池的幢精舍.其天主教堂地处裕华西路中段,代表着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展现保定的历史文化遗产与鲜明的城市形象.天竺教堂经历多次修建命名为“圣伯多禄,圣保禄教堂”,它是唯一一座最具代表法式风格的建筑,建筑形制的平立面布局形式以建筑朝向问题、墙面、玫瑰窗和屋顶等元素表达;色彩装饰细节通过花鸟植物等样式呈现;教堂的空间组合和秩序通过门廊、钟楼、中庭与侧廊、横厅等方式表现.综上所述,天主教堂是集东方与西方建筑元素于一体的宗教建筑.

3 城市文化基因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及策略

3.1 城市文化基因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性发展通常有三大支柱概念进行解释,其中社会、经济和环境层面决定了一个系统的可持续性,以及如何确保为后代人提供不竭的服务.可持续性科学研究表明“必须侧重自然、社会互动的性质”和“沿着可持续性轨迹知道这些互动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城市场所,城市规划需要同样广泛与深思熟虑,可从经济、生态、政治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

城市文化基因为相对稳定因素,具有复制和遗传属性.同时,外部环境不可控制因素如城市规划者、突发事件以及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因素也影响城市文化基因的可持续性发展.因城市通过内外因素的相交叉产生反馈信息,从而城市文化基因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受潜移默化影响进而城市发生转变,如政策制度影响城市建筑的大拆大建,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大量居民楼层层叠起,绿地面积逐步减少等.通过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三者之间的影响与响应协调机制,可为规划师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来认识复杂的城市建筑系统,其内外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形成持续性城市发展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城市文化基因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目前为止,保定古城属于大型类历史文化名城,在遗产保存程度中为一般型的古城,其整体格局和风貌已不复存在,但存有零星体现传统风貌街区的符号模式[9].面对保定古城现存问题更应抓住当今政策大力扶持的机遇借势雄安新区发展策略推动保定古城城市文化的发展.并依托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保定的辐射力和综合实力,将京津、雄安相融一体凸显保定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文化资源呈包罗万象之态,其多元文化基因将如何打造,可通过优先多元文化空间格局,把控精神文化脉络,塑造文化场景要素等发展战略进行传承.

3.2 城市文化基因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3.2.1 发掘与提炼文化基因,彰显古城地域特色

基于主体基因在文化基因谱系中的重要位置,着力发现保定古城文化的意义并感受其文化内涵的真谛.对其主体基因实施动态保护,主要保护古城传统的街巷格局、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存、古建筑等.在综合考虑历史建筑的价值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建筑保护分类策略,文物类严格保护与整修,装饰类形体与体量与传统建筑相互协调.

保定古城内历史遗存的红色文化与领英文化实施严格保护策略.在天人合一的营城观念中,保定城内格局呈棋盘状,主道路骨架分别由东西、南北两条大街相交错,传统的东西、南北格局形态,其整体格局一直维持至今.古城内最值得保护的区域为中心历史街区,现今对于历史街区北部、西大街的保护实施保护性开发策略,传统特色与商业协调发展,在不破坏其整体格局的前提之下进行开发与利用.

3.2.2 保育传承文化基因,培育古城特色产业

混合基因是物质文化基因与精神文化基因的综合体,对附着基因的保育至关重要,其表达方式最终反馈于城市设计和创意产业之中,再通过城市的主体的实践活动等行为反映到精神文化层面中.因此,可在附和基因和混合基因中,把控精神文化基因与物质文化基因相耦合、演变成创新型特色产业,激活古城发展的新活力,引领古城文化全面复兴,塑造古城独特的城市面貌[10].

现今保定古城的手工技艺和信仰宗教的人数逐年递减,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由于原住居民数量逐减,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保定老调、皮影戏、寸跷等得不到充分传承,因此可通过当地组织机构创办文化演绎场所、自发性利用网络媒介传播形式促进文化印记.其次通过打造多样化主题,将节庆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塑造古城多元文化,最终形成以文促商,以商养文,文旅互动的特色城市[11].因此,保育文化基因是一种与周边环境、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相挂钩的产物,有效的传承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2.3 移植文化基因,塑造多元古城文化

多元的文化基因中存在变异文化基因,利用变异文化基因特性,并加以创新.实现这一途径可将现代建筑保留固有功能,移植文化基因于其中,赋予其新的文化涵义[12].

保定古城的整体风貌特征为明清时期特征,其建筑材质多以石材和木结构为主,有着独特的石雕屋脊走兽、筒瓦、瓦屋面和明清时期的和玺、旋子、苏式彩绘形式等传统建筑装饰元素.通过融合多种表现手法将新型建筑材料、色彩、风格等方面进行整改,与原有风格相得益彰,保持古城整体风貌的一致性.可将石雕、木雕等传统装饰元素应用在公共空间中体现文化基因与小品、景观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场所.现代与传统的结合隐喻成文化基因表征.例如苏州博物馆的外部空间屋顶与院墙设计,将整体屋顶几何化和简约的院墙立面与传统复杂的建筑样式形成对比,内部设计高低错落有致的几何图形,内部因子传达苏州烟雨江南的古城独特韵味.

此外,古城的整体功能以居住为主,可打造以石雕古玩文化为主的休闲古城;建筑上居住区与商业旅游区相互交杂,可将其居住功能模式转化为传统商业模式,开发旅游特色产业,如农家乐等;街巷整体多为商业店铺,其功能单一,可在保留原有风格建筑的基础上,激发产业活力;可通过涵盖“文化与科技”、“创意与艺术”、增加举办文化与艺术交流的活动场所的频率,建立集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购物、文化创意展示等为一体的历史街区步行街.总体而言,在城市基础上以创造平台机遇和搭建文化基因为桥梁,带动经济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优秀文化的源远流长,社会的繁荣发展.

4 结语

本文基于基因的相关要素,并延续相关已有的研究经验,对运作城市基因可持续性发展归纳并构建了一个古城城市文化基因的研究框架.相对自上而下的社会因素而言,城市文化基因为相对稳定因素,同时与外部环境中不可控制因素共同影响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城市通过内外因素的相互交叉产生反馈信息,城市文化基因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推动城市发生转变.因此,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这一目标,可最大化提取城市文化基因中的关键内核并将其转化,通过挖掘提炼、保育、移植城市文化基因的方式进行传承,使文化基因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猜你喜欢
古城基因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Frog whisperer
通海古城缀记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凝眸古城淮安
建筑的“芯”
良渚古城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