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垃圾分类管理的“江苏模式”

2021-09-10 08:57张煜婕陈彦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江苏省垃圾

程 颖,张煜婕,陈彦华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1 我国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增长,多元化的商品消费模式使得我国的生活垃圾数量及种类增加,如何处理数量日益增长的垃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垃圾分类措施是定点投放、混合收集,垃圾分类的投放标准模糊,导致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淡薄。而且由于垃圾未分类集中处理,垃圾处理体系末端的压力非常大。

我国目前处理垃圾的主要途径是填埋、焚烧发电、堆肥等,随着垃圾产量逐渐增多,且部分垃圾不易分解,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极易形成大量土地资源的占用,有些城市甚至已经出现垃圾围城的现象[1]。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不断上升,到2019年已经达到24 206.2万t,比2018年增长6.16%,垃圾问题亟待解决。

大多数城市的生活垃圾都在未进行分类处理的情况下而被直接堆放,不同种类垃圾自然降解的时间也不一样,短则几个星期,长则几千年,甚至不能自然降解。被填埋的垃圾在降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随着雨水渗入土壤,然后通过水循环流入海洋,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同时,垃圾在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和城市环境,其中还含有许多的致病微生物,通过生态循环流入各种生物体内,最终对人类的身体造成巨大的危害(见图1)。

图1 垃圾分解示图

实行垃圾分类不仅有利于垃圾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城市的污染,还是实现资源二次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垃圾的分类投放及回收处理,资源的循环使用率进一步提高,能够有效缓解我国资源匮乏的现状,改善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江苏省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江苏省垃圾分类现状

本次调查问答卷共收回348份,经过人工剔除其中的无效问答卷,收回的有效问答卷共有251份,问卷回收率为72.1%。由问卷数据得知,江苏省目前采用的垃圾处理方式有焚烧、卫生填埋、回收利用等,其中卫生填埋占39.4%,成为江苏省处理垃圾的主要模式。其中,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处理垃圾的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图2所示。

图2 农村与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对比图

由图2可以看出,城市地区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为回收利用与卫生填埋,农村地区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垃圾焚烧与卫生填埋,两者相比较,城市地区的回收利用程度相对较高,垃圾无公害处理率更高。

据调查发现,城市地区中有73.4%的居民生活环境有专门的清洁人员进行打扫,而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环境有清洁人员定期打扫的只有38.2%。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都进行了垃圾分类的普及,其中城市地区的普及率达到80.5%,普及有效率却只有14%,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为69.1%,普及有效率为7%。农村地区的普及率明显低于城市地区,且普及的有效率只有城市地区的一半。综上所述,江苏省城市与农村地区都进行了垃圾分类的推广,由于以往传统的处理垃圾方式以及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江苏省推广垃圾分类的有效率总体偏低。

2.2 江苏省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2.2.1 群众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知识匮乏 在调查对象中,9.2%的居民对垃圾分类十分了解,75.3%的居民对垃圾分类比较了解。总体来说,大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只是浅显的了解,还缺乏深度。其中,50.9%的居民通过报纸、书籍等资料了解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67.9%的居民利用电子设备来了解垃圾分类知识,通过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宣传和亲朋好友谈论了解到垃圾分类知识的居民分别占有67.9%、51.4%,6.6%的居民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垃圾分类知识。由数据得知,江苏省在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导致部分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依旧薄弱,缺乏相关分类知识,从而居民的分类行为还没有产生改变[2]。

2.2.2 居民分类意识与实际行动严重背离 据调查数据显示,76.2%的居民愿意在生活的区域内实行垃圾分类,反映大部分居民有强烈的意愿实行垃圾分类,但真正能参与到实际行动中的居民只有38.1%。大多数居民认为垃圾分类仅为简单的可循环废品回收,将塑料瓶、纸箱等可回收垃圾分类出来,剩余垃圾依旧混合丢放。居民的意愿与实际行动严重背离,这也是造成垃圾分类推行缓慢的问题之一。

2.2.3 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制度 由调查数据得知,43.8%的居民由于政府宣传力度不够而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没有充分的了解,反映出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地区宣传垃圾分类仅限于垃圾分类本身,未能很好地阐述垃圾分类与民生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地将垃圾分类在居民中普及。

目前江苏省各个地区都推出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管理条例以及法律法规,但由于推出的管理条例以及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政府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导致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普遍较差。

2.2.4 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处理技术落后 江苏省目前垃圾收集的过程混乱,虽然各个地区都投放了大量的垃圾桶,并且明确了投放标识,但清洁人员在进行打扫时,又将分类好的垃圾进行二次混合,运往垃圾集中处理站,使得垃圾分类体系前端的准备毫无作用。目前江苏省大多数地区的垃圾一般被分为“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但不同种类垃圾处理方式也不一样。例如,厨房垃圾在垃圾中占很大比例,却只能归类在“不可回收垃圾”中。然而厨房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油渍,需要单独分类处理[3]。由于垃圾处理设施的不完善,厨房垃圾只能混合其他垃圾统一处理,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体系末端的压力,严重影响垃圾分类推行的进度。

3 形成垃圾分类管理“江苏模式”的建议

目前江苏省应以“政府为主,群众为辅,严格执行,全员参与”的模式对垃圾分类进行管理。

3.1 政府为主

3.1.1 加强宣传力度 宣传工作必须要将垃圾分类对群众有利的意义说明清楚,将垃圾分类优化环境、节约资源等好处与群众联系在一起,让群众切实体会到垃圾分类的好处,自觉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同时,宣传要使群众信服,将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透明化,定期组织群众实地参观考察,并开设公众号,推送各种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及时事新闻,开放留言功能,加强互动,让群众有参与感,使宣传更有深度。

政府必须落实宣传工作,使垃圾分类宣传到各个基层,充分调动各个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加入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中,起到带头作用,提高垃圾分类的普及率。

3.1.2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实施垃圾分类非常重要,在垃圾分类领域有经验的国家都有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虽然目前江苏省各个地区已经陆续颁布了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但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导致实施效果差。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找到垃圾分类的重点,围绕重点确定立法理念与奖惩制度,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中应明确政府、社会、个人在垃圾分类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指明相应部门进行监管,增强法律执行力,加重奖惩力度。

3.1.3 完善基础设施,改进技术 目前江苏省常见的垃圾分类仍是“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不可回收垃圾”3种,其中不可回收垃圾的数量占据了大部分,且种类繁多,严重增加了垃圾处理体系末端的压力。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投入,提供垃圾分类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将垃圾进一步划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4种,从源头减轻垃圾分类体系的工作压力,并为没有时间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提供收费制垃圾分类服务[4]。健全垃圾处理体系,并与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结合,根据垃圾的特质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将垃圾的危害降低到最小,资源利用最大化。政府应鼓励改进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技术,从而提高垃圾分类效率及实施效果。

3.2 群众为辅

3.2.1 让垃圾分类走入课堂 由于大多数居民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匮乏,分类意识薄弱,要从根源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门义务课程,强制学生以及社会人士进行垃圾分类学习。目前西安市已经将垃圾分类相关的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设置校园垃圾分类考核机制,定时检查学习成果。在中小学进行垃圾推广宣传,有助于学生提高素质,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

3.2.2 成立社区组织,群众全员参与 社区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垃圾分类。在有影响力的居民领导下,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通过印制和散发垃圾分类宣传单,不定期举办垃圾分类活动,帮助居民识别生活垃圾的种类,提高居民的积极性,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号召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活动,配合政府相关工作,推动垃圾分类的实施。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江苏省垃圾
垃圾去哪了
江苏省交通图
NO TIME TO WASTE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江苏省政区图
倒垃圾
倒垃圾
基于PLC的潮湿垃圾处理控制系统
医疗垃圾处理遭行政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