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歌唱能力的培养

2021-09-10 07:22陈小刚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8期

陈小刚

摘要:歌唱是人们抒发自己情感最乐于选择的一种方式,歌唱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养成教育的培养过程,结合多年的歌唱教学实践,本文对儿童歌唱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歌唱状态;区分正误;培养歌唱能力的具体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学生及家长、社会的重视。音乐被称为“人类第二语言”, 音乐教育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的手段。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而歌唱能力是其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应该从小加强培养。

一、学生歌唱的两种状态

童声是指儿童未变声以前的嗓音,儿童或少年的嗓音稚嫩而频率较高。喜欢唱歌是儿童的天性,而唱好歌则是儿童的渴望。然而,当今儿童的歌唱存在两种不同的歌唱状态:

一种是,学生们用纯净、优美、轻松的歌声唱歌,使人感到他们一点也不费劲,显得轻松自如,并不过分地使用自己那纤细的声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学校或班级里,不仅男孩子和女孩子一样轻松自如地歌唱,男孩子们有时甚至更显得优美而富有朝气。然而,与上述情形截然相反的情形却是相当普遍的。

另一种是,学生们歌唱时使劲喊叫,喉音和浑浊的声音掺杂在一起,尽管教师为了上好音乐课而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却缺乏有效的办法,学生们对歌唱感到单调而逐渐失去兴趣。在这样的班级里,有的学生们唱到高音时,因用力喊叫,致使一些学生显露出痛苦的表情,脖子上的青筋也蹦出来,有的孩子只能张嘴而唱不出声来,于是班上只剩几个嗓子较好的女生在歌唱。这种情况下,也许还会有孩子试图尽量跟上能唱出高音的学生歌唱,但不久就办不到了,于是对歌唱渐渐产生自卑感。

从第一种情况看,我们音乐教育的出发点首先不仅是“唱什么歌?”而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歌?”如果孩子们在没有正确指导的情况下任意唱歌,这实在是一种令人忧虑和可怕的事情。因此“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歌”、“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情绪来唱歌”是音乐教师值得深思问题,这对于研究音乐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如何区分正确的歌声和错误的歌声

什么是儿童歌唱的正确的歌声和错误的歌声?让我们做一个简要的对比:

英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哈蒂曾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比喻,他哀叹道:“在写字课上,不经过教师的教授就能拿好笔的孩子,一千个人中恐怕连一个也没有,然而,在音乐教育界却有许多教师以为,让孩子们自己随便去唱,就会发出正确优美的好声音来……。”哈蒂还为此警告说:“這种所谓儿童‘自然的’、‘随便的’唱歌,特别是男孩子们,几乎把声音全部放出来,激烈地唱那样较低的音域的声音,这种在儿童时期没有得到正确指导的歌唱,使许多将来也许能有良好嗓音的孩子,一辈子就这样被毁掉了。”

三、培养歌唱能力的具体措施

1、训练适度

从解剖生理学角度来看,儿童声带不足一厘米,相当纤细、娇嫩,因而在训练上要求适度,不能在一次的教学中完成过量的训练。7岁至10岁的儿童为一阶段,可施以初步的训练,只要求气息正确,发音纯净;10岁至15岁为一个阶段,孩子们的声带较结实了,可要求他们始终保持在松弛和自然的状态下有感情的歌唱。

2、改变歌唱习惯

孩子们在未接受老师的歌唱训练以前,大多数儿童以大声甚至喊叫的方法唱歌。形成这种大声唱法的原因,是孩子们唱歌时不会用深的气息,而只会用浅气息的陶声唱法。科学的呼吸是唱好歌的基础,老师应当在进行歌唱教学前向学生们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以及正确的歌唱姿势,强调其重要性,并做出有效示范,帮助学生进行模仿,以便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3、运用科学方法

很多音乐课堂之所以缺乏音乐性,是因为孩子们的歌声“虚、白、喊、压”,失去了歌唱的美感。金铁霖教授曾说过:“歌唱是讲究方法的,绝不能单纯的用嗓子来唱,而是需要建立通道,合理地运用气息并产生共鸣,给听者以美好的享受。”作为小学生,这些理论他们不能理解,如何指导儿童从只会用胸声的方法唱歌,转到会用头声唱法,这是音乐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4、建立正确的歌唱语言

俗话说:唱歌讲究字正腔圆。清晰地吐字,圆润的强调才能推动歌曲情感的表达,现在的孩子有着一些不好的习惯,咬字吐字含糊不清,随意胡乱创编歌词,严重影响了他们歌唱状态的养成,当然也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作为音乐老师,必须强调音乐也是语言的艺术。

儿童歌唱能力的培养,重点在平日教学实践的引导和积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持之以恒,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去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他们更多的演唱兴趣,以情带声,以声动人。良好的歌唱能力一旦养成,歌唱教学会更加高质高效。

四川省南部县万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