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原则

2021-09-10 07:22丁世华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公示语语境

摘要:作为一种特定功能的文本形式,公示语在社会、文化、经济发展进程中都发挥着规范、协调、保障、稳定的功能机制。鉴于语言符号系统的规则性和功能性特点,从功能角度切入翻译研究具有其必然性。规范的公示语翻译不能只考虑语言的概念意义,还需寻求人际意义(如语言表述者的角色,态度,动机等)和语言的社会文化语境,从而达到目标明确,功能对等,转换对应,触景传情。

关键词:公示语;顺应理论;语境;功能翻译

一、公示语定义

所谓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涉及食、宿、行、游、娱、购行为与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内容都在公示语研究的范畴之内。(Wang &Lv 2007)作为一种特定功能的文本形式,公示语在各国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进程中都发挥着规范、协调、保障、稳定的功能机制。规范的公示语翻译不但为在华外国人的生活提供方便,还能体现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形象。

二、功能翻译的必要性

英汉两种语言不仅在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上有所差异,其语义内涵外延上的独特性亦是一种语言区别于另一种语言的根本原因。因此,“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对应转换不能只考虑概念意义,还需寻求人际意义(如语言表述者的角色,态度,动机等)和语言的社会文化语境。”(Zhang 2015)卡尔·布勒(K. Bühler)认为,“翻译行为所包含的交际意图/目的或功能才是译者决策的根源所在。”

因此,翻译理论探讨不能脱离目标语读者,只有对受众特点与文本功能进行仔细推敲,精确研磨,才能实现准确对应,传情达意,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进而实现源语的人际功能、概念功能与语篇功能。鉴于公示语的重要意义及影响,公示语翻译中的任何硬译、误译都会产生不良效果,只有认真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理论依据、挖掘其功能意义和语言文化内涵,才能有效发挥公示语的信息服务作用。

三、语境顺应理论指导下的公示语翻译

生物进化论中的语言顺应论作为一种视角被引入语用学研究始于20世纪后期。1999年,维索尔伦在《语用学新解》一书中对语用综观说进行系统阐述,提出语言使用是语言发挥功能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不断选择语言手段,以达到交际意图的过程。顺应论认为,语言的选择与语言的顺应密不可分,语言的使用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维索尔伦认为,语境顺应是语言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人们在交际中有意或无意的语言选择都是在对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做出顺应。翻译做为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要面对的是作者与译文读者在认知语境上的巨大差异,为了使译文与原文功能相同、情景对等、对象一致,使目标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情感反应,译者有必要选择适合目标语读者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表达方式,在词汇、句法、语篇、风格等层面做出顺应。公示语做为一种具有告之与警示功能的特殊的文本形式,其交际功能的实现及译入语的可接受性是衡量译文质量的重要尺度。具体而言,即译文应该“照顾译语读者的社交文化和审美需要,适应译入语的语言特色,在包括语言结构特色、语言习惯用法、语言修辞特色、语言互文性等方面做出顺应,使译文顺应译语读者的文化规范、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等,”(Liu and Jia 2013)从而使目的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值。

3.1语言语境的顺应

中英文文本在语言结构方面迥然不同,这就要求译者充分考虑两者间的差异,在遣词用字、句法结构、篇章布局、文体风格、修辞等层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顺应。例如,汉语讲究音韵和美,在语音和措辞方面喜双厌单,多用平行对偶,四言八句等形式,修饰成分多,动词使用频繁。因此,许多中文公示语读起来琅琅上口,颇具诗歌韵味。如:“上落电扶梯,紧握扶手带。”(Wang &Lv 2007)而英语做为一种形合语言,注重语句逻辑关系连接,在语言表达上追求准确、简洁、客观,反对语言重复和辞藻堆砌。因此,在公示语表达中,英文倾向简洁明了的直接感染文本,以实现原文的感染功能。如上句的英文对应文本建议舍弃诗歌形式,以祈使句“hold the handrail”传递原文信息,提醒大家注意乘梯安全,從而顺利实现原句的交际功能。(Chen 2014)

词汇的选用同样要考虑“功能对等”,“转换对应”。如:“非紧急情况请止步”,若直译为“No entry on peacetime”会令人颇为费解。首先,peacetime指非战争时刻,中文想表达的意思是此处为“紧急出口,紧急情况下方可出入;其次,No+名词的组合方式带有禁止、强制的语气,没有考虑公示语翻译的礼貌原则。据此,此句可译为“Emergency Exit Only”,既语气礼貌和缓,又内涵外延对等,表明出现紧急情况可以从这里走,同时也包含非紧急情况下不要通行的信息,若译为“No entry on peacetime”,则误判原文交际信息内容,忽略英文词汇意义,罔顾译入语读者接受度,最终无法达到提示的功能目的。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义表达和衔接方面也存在巨大差异。汉语文本无主句偏多,衔接呈现隐性状态,主要通过语言内部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其含义。如“助人助己防扒手,智勇双全斗窃贼”,此句目的在于号召市民留心扒手,面对扒手冷静沉着。就句法结构而言,此句为非主句,句子前后对仗,音韵和谐。而英语多采用形式多样的显性衔接,如连接词、短语、分句等,主谓结构完整,句界分明,逻辑严密。同时,在英文中,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公示语有着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如英文中表示警示意义的公示语常使用祈使句形式以保证语言的简洁、醒目,常见词汇有“Beware of, Caution, Warning”等。出于语用等效的翻译原则,上句翻译可考虑摒弃英文中严密的句法规则及汉语中重复的信息内容,尊重译语读者的语言使用习惯,采用祈使句结构直译为Be aware of pickpockets。总之,在进行公示语翻译时,译者需要准确理解文本,有效估计译入语读者认知环境,根据语境灵活顺应,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

就语篇层面而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注重“天人合一”,主张“主客不分”,汉语在语言表达上主观抒发多于客观描述,语言委婉含蓄;而西方传统哲学理性重于感性,讲究“天人各一”“客主分离”,强调语言具体和直观的功能。(Jin 2018)如“有您的参与,垃圾不会无家可归”,其目的在于倡导、规范参观者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若将文本直译为“if you would like to join us, rubbish will never be homeless.”,文本表面上忠实于原文信息,却无法体现原文的“强制性”。英语公示语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如果公示语使用场合相同,功能一致,那么在公示语汉英翻译时,就需要遵循“功能对等,转换对应”的原则,对于此类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此处译文不妨采用海外游客自然知晓的,在他们生活环境中常见的公示语No Littering.

3.2交际语境的顺应

话语的产生与解释离不开话语的发出者与接收者,语境的焦点为话语双方。交际双方的“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构成了交际语境的主要内容,对话语的产生和解释产生巨大影响。(Zhong &Xie 2013)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较大,在进行公示语翻译时,译者需要充分考虑交际双方的情感、观念、信仰等心理认知,认真比较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历史渊源、经济制度、地理环境等语境差异,最大限度顺应英语读者的文化和社交规范,以实现译文的交际功能。如中文语境中常见的“老弱病残孕专座”目的在于倡导人们发扬尊老爱幼、扶弱助残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在西方社会,“年老”和“体弱”代表着无用,需要被照顾。若不顾英语读者的心理需要和社交规范,直译为“seat for the old, weak pregnant and disabled”,则会导致语用失效,引起目的语读者的心理不適。基于翻译顺应原则,不妨将其译为“Priority Seats”,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公示语的作用。

中西方文化价值差异在饮食文化中亦可见一斑,中国自古以“食”闻名天下,菜系名目繁多,菜肴精美别致。而菜肴名文化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中国菜命名方法各有千秋,可谓别出心裁,有的借用诗歌典故,有的来自轶闻传说,或典雅别致,或含义隽永,充满吉祥喜庆之美。如“鹿鸣贺嘉宾”为一道有名的迎宾菜,此菜取名源于《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思是说,群鹿在呦呦和鸣,吃着野地里的籁高,受欢迎的宾客都在座,我用雅乐娱乐他们,为宴会助兴;而枫叶红花(大虾、鸡丁同蒸,配鸡蛋、番茄酱、黄瓜而成)取于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这些以诗歌、典故为命名方式的菜肴构思奇巧,意蕴悠长,妙不可言,可英语读者却会感到不明就里。考虑到英汉餐饮文化的差异,中餐馆菜单的制作也应该遵循清晰、简洁的原则,在充分体现原中文菜名优美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译入语读者了解这道菜的内容,所用材料、烹饪方法等。如广东名菜“红酥手”出自宋代诗人陆游所作《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诗句充满了对过去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如果直译为“soft hands”必定令人咂舌,导致交际的失败,不如结合这道菜的烹饪方法与原材料将其命名为”braised pork leg”,虽少了些情趣,却能为译入语读者所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翻译过程中的语用等效。

四、结束语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有效的言语交际,译文既要实现语用语言等效,还要实现社交语用等效。顺应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从语用角度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研究框架。在顺应理论指导下,翻译成为一种不断地对语言进行选择和顺应的语用行为。语境顺应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要求译者最大限度关联原文,推断出公示语的交际意图,评估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思维模式、审美情趣、文化背景及心理体验等,从语言结构、语篇布局、文本风格等方面加以顺应,选择简洁、规约、礼貌等翻译原则和策略,为目的语读者提供规范精准的公共服务信息。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丁世华(1977-),女,副教授,吉林省通化市人,研究方向:语用翻译学。

猜你喜欢
公示语语境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基于语境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探析
提高全民语言意识 发展城市软科学建设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景区公示语现状研究
探析长沙岳麓山韩语公示语误译现象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