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分析

2021-09-10 07:22李璞
今古文创 2021年24期
关键词:历史

【摘要】北宋皇陵是我国较大的皇家墓园,位于现今的河南省,里面埋葬着多位宋朝的皇帝,北宋皇陵为专家学者们研究宋代的历史提供了关键性的资料,本文主要对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从中了解更多的宋代历史,并为宋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北宋皇陵;等级制度;历史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042-02

北宋的皇陵制度虽然传承自汉唐这两个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两个朝代,可同时它也有着自身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体现出了当时宋代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这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关键性的资料,为人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皇陵的等级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最为重要的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在我国的历史中,属于十分讲究礼仪法规的朝代,因此对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极大地丰富完善我国的历史文化。

一、北宋皇陵的简要概况

皇陵的等级制度代表着当时丧葬礼仪制度的最高级别,其充分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在丧葬方面的习俗和风尚,这在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将北宋时期的丧葬风尚习俗完全的体现出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北宋的建立是我国关键性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当时军阀割据的混乱场面,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礼法体系,这对后世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目前人们所发现和认可的北宋皇陵具体可分为三处,第一处就是位于大众所熟知的于河南省巩义市,也是最大的北宋皇陵。第二处是宋徽宗陵寝,关于宋徽宗陵寢,文献中有不同的记载,一种是认为在浙江省绍兴市,另外一种认为是在河南省巩义市,其实根据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最终认为徽宗皇帝的尸骨可能已经找不到了,只是意义上的归葬在上亭乡,至于巩义的永佑陵属于是衣冠冢,钦宗皇帝则有极大的可能是葬在现今的巩义市。第三处则是钦、康、定三陵,根据文献当中的记载,这三陵是宋太祖称帝后追封,不过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追封而已,并没有按照当时的皇陵等级制度进行修奉,在20世纪末,在河北省清苑县发现了宋真宗时期重修的三祖陵,虽然上面的形象和雕刻工艺同巩义北宋皇陵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可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原因影响,导致并没有彻底修建完成。本文中研究的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主要以位于河南省巩义市的北宋皇陵为研究对象,因为这里除了皇陵外,还发掘了大大小小的陵墓超过了千座,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的各个皇帝对这里的重视,这里也最能展现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

二、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分析

根据对大量有关于北宋皇陵的文献和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得知,北宋皇陵有着十分森严的等级制度存在,不同身份地位的人,陵墓的建设有极大的差异,下述是对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的简单总结。

(一)陵墓称谓体现出的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

在大量文献中都有提及,北宋是一个礼法制度相对完善的朝代,在对陵墓称谓确定方面,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不过在这当中,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陵墓称谓的确定根据不同的情况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整体上来看,北宋皇陵的称谓基本沿用唐代的制度,帝陵称之为山陵,每个陵墓都有对应的陵墓名,至于皇后陵墓统一称为园陵,不会另起陵名,不过针对特殊情况的存在,还另外有规定,例如在世时曾临朝听政,在死时已为太皇太后,那么陵墓也会改称为山陵,具体的例子有英宗宣仁圣烈皇后的陵墓,但是,这其中也均体现了北宋皇陵存在的等级差别。

(二)陵墓各处丈尺差别体现出的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

在位于今河南省巩义市的北宋皇陵当中,不同级别的皇陵以及陪葬陵墓,各处的丈尺存 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

皇堂的深度和大小。皇堂在唐代时期被称之为玄宫,可是玄字是宋代先祖的名讳,因此为了避先祖讳将玄宫改为皇堂,北宋皇堂的深度和大小因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从早期到朝代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我国大量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有学者将北宋皇陵皇堂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有具体的文献记载,北宋皇陵陵墓的形制和材质都有变化,这些变化肯定会影响皇堂的丈尺,因此很难对皇堂的深度和大小通盘进行比较,但是将时间相近的陵墓作为对象进行比较,可以从中看出北宋皇帝等级制度,从皇堂的深度和大小的角度,可以将北宋皇陵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追尊的皇帝山陵、在位皇帝山陵、皇后山陵和皇后园陵。

陵台的高度与大小。有关于北宋皇陵陵台高度的数据,我国学者也收集到不少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可知,北宋皇陵的山陵、园陵和不同等级的陪陵墓在陵台的高度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因为时间的流逝,自然环境对陵台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导致陵台的高度与大小同文献的记载有些微的出入,不过依然大体上可以将当政各帝帝陵的陵台视为大小一致。

陵恒的大小。根据对今河南省巩义市北宋皇陵的研究可知,北宋皇陵的陵恒大小和神墙的高度等相对固定,这也是反映北宋皇陵等级制度严格的重要方面,在现存的数据当中,可以跟考古记载的文献有很好的对应。所谓的神墙边长,即是文献当中称之为上宫围墙的东西,早期安陵的九尺五寸与孝明后的园陵的七尺五寸,后期钦圣宪肃皇后山陵的一丈三尺与钦成皇后园陵的一丈一尺,这些都是体现北宋皇陵等级制度的重要数据。

(三)石刻数量和大小体现出的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

北宋皇陵各陵石刻的数量。目前在北宋皇陵的现存帝陵当中,帝陵上宫前石刻保存的最为完善的要属于永熙陵,总共有60件石刻,这跟相关的文献记载相符,而时间相近的章献明肃皇后陵,石刻的数量总共为30件,比帝陵要少一倍。从北宋皇陵现存的各皇陵的后陵保存石刻进行分析得知,在石刻方面,皇后园陵和山陵没有区别,都为30件,从这里可以看出,帝陵和皇后陵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等级差别,这是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的充分体现。

北宋皇陵各陵石刻的大小。许多文献当中都有记载,北宋皇陵石刻的大小有着明确的规定,在《宋会要辑稿》当中,对章献明肃皇后陵的30件石刻大小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这表明了北宋皇陵的石刻的大小是有明确规定的,不过比较令人可惜的是,目前的研究成果当中,学者们大多只说明了后陵石刻的丈尺记载,并没有看到有关于帝陵石刻大小的记载。

从上述当中可以看出,北宋皇陵是存在十分明显的等级差别的,虽然北宋早晚期的社会环境有阶段的差别,导致皇陵的等级制度有一定的变化,不同的山陵和園陵也随特质和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可是从总体上来进行分析,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执行力度是非常高的,这表明北宋朝代对于陵墓等级的看重。从目前的文献当中来看,大体可以将北宋皇陵的等级分为五个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在位皇帝的山陵、追尊皇帝的山陵、皇后山陵、皇后园陵、陪陵墓。当然在陪陵墓当中,也存在等级制度的差异,本文不做详细的阐述。除此之外,在体现北宋皇陵等级制度的各个标准当中,神墙的边长是各个标准当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执行最为严格的指标,在上述的五个级别的皇陵当中,每个等级的神墙的边长都有严格地把控。当然时刻的数量也非常重要,帝陵和后陵的区别十分明显,别的级别差异较小。同时还有石刻的丈尺也体现了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可是似乎并不存在统一的标准,显现出较强的随机调整性。除此之外,皇堂的深度和大小,陵台的各项物理参数,这些都是北宋皇陵等级制度的体现,可是从文献记载当中可以得知,当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因素导致出现调整,有些是由特殊事件所导致,这增加了研究者的难度。神道的长度,是在众多标准当中,比较不重要的标准,因为这项标准常常是可以牺牲的,执行的力度并不高。

三、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一)对政治的影响

北宋皇陵的修建十分的复杂,通常具有很长的工期,在修建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地影响了当时政府的正常开展工作的能力,并且参与的人员繁多,身份有着天差地别,导致皇陵建设的不可控因素极大。可是尽管北宋皇陵给当时的政府带来众多不利的影响,但也借着皇陵修建的同时,与周边的国家展开并进行了外交活动,加强了各方政府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

(二)对经济的影响

不同等级的皇陵对经济的影响力不一,可是从总体上来看,皇陵的修建均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甚至占到了当年财政收入的30%,这导致北宋一朝国库的亏空,政府国库总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这加速了北宋财务危机的出现,这也是为何北宋积弱的重要原因。

(三)对当时人民生活的影响

因为皇陵的修建会占据大量的农田,导致许多百姓被迫迁离,并且在出现财务危机的时候,各级别的官吏为完成任务,会铤而走险,不尊诏书之令,以暴力强行征收人们的钱财,这严重地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四、总结

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为人们研究北宋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资料。从事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在对北宋历史进行探究时,也离不开对北宋皇陵等级制度的讨论。北宋皇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是宋陵作为宋朝历史文化载体传承的一部分,更是扩大中原历史文化影响力乃至丰富我国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资源。

参考文献:

[1]钟甜甜.北宋皇陵神道石刻与中国石雕的古典传统[D].广州美术学院,2018.

[2]马晓建.北宋皇陵兖王墓志考略[J].中原文物, 2011,000(005):76-80.

[3]高晓东.论北宋的皇陵制度[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

[4]康永波.北宋皇陵文化遗产及其保护[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01):14-19.

作者简介:

李璞,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历史学。

猜你喜欢
历史
元旦的历史演变
历史重现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新历史
篡改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7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