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M理论在高校体育网络学科中的应用

2021-09-10 07:22方鹏彭志强
红豆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国大学模型学科

方鹏 彭志强

1前言

2020年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我国高校在短时间内组织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广、学科最多的网络教学[1]。相较于传统学科,高校體育教学在本次疫情期间受到较大冲击。而网络学科的弹性学习方法和可重复性学习模式很适合体育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差异性学习的发展主旋律[2]。网络学习平台本身的稳定性和其是否被学习者所接受采纳成了高校开展网络学科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而网络学科开发速度极快,这些研究也大多集中在为英语、语文等传统学科提出课堂解决方案,并努力建构模型以指导教学实践,体育类学科的研究较少,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几乎没有。故本文试图采用TAM模型,对使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线上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评估,进而提高网络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的作用,更好达到学科教学目的的要求,突出专业的模块方向的特色培养,以期网络学科平台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提供参考价值。

2技术接受模型与理论模型

2.1技术接受模型

1989年,Davis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主要用于分析和评估事物和技术对用户的影响力的模型,关注于事物和技术的特征对其使用的影响。该模型理论具体说明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技术及产品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相较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愿的关系更为直接。

2.2研究理论模型

综合上述理论基础和相关假设,本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建立学生对高校体育网络学科接受度的使用意向主要受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的模型。

3体育网络学科开展现状

3.1国内高校体育网络学科开展现状

中国大学MOOC(www.icourse163.org)是由网易与高教社共建的在线教育平台,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学科任务,向公众提供中国国内知名高校的MOOC学科[3]。2014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是国内具有完整教学模式的平台之一,其运行时间长和教学资源丰富,对其网站中体育网络学科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具有体现国内高校体育网络学科开展现状的代表性[4]。

3.1.1体育网络学科种类和数量调查

在中国大学MOOC首页的搜索“体育”,能寻找到313条相关信息。其中作为体育专业学科包含有《体育保健学》、《体育教学论》等,同时平台具有面向广大在线大学生开设的网络体育学科,例如舞蹈、游泳、乒乓球等常规体育项目。其中作为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学科的体育学科有10门。体育类学科种类远远少于其他学科,而学科也倾向于体育专业学生。

3.1.2体育类网络学科选课人数调查

通过调查,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体育网络学科选课人数同样远低于其他学科。从国家精品学科选课人数上,运动与健康作为选课人数最多的体育学科和平台上火热的公共学科和专业基础学科存在差距,同时部分火热国家精品学科能超过体育国家精品学科选课人数总和。

4对应措施

4.1设计适合体育网络学科平台

截止到2016年12月,国内主流高校体育网络学科平台共开设779门体育学科。所有平台体育学科总数占全部在线学科总和的1.65%,远高于世界知名MOOC平台Coursera相同指标的占比(Coursera体育学科总数占全部在线学科总数的约0.97%)[5]。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国高校对待体育网络学科比较重视,但是在平台用户上存在感很低。

结合TAM模型分析体育网络学科影响因素,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使网络和教学得到有机的结合,提升网络教学平台的可访问性,稳固系统,减少死链接和打不开的情况,提升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访问速度,增强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体验

4.2通过TAM模型的有机结合才达到诚然意义上的网络教学

2016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提出“互联网+体育”的成长方针,为中国体育网络学科的发展提供政策上面的大力支持[6]。因此推进通过ATM理论来分析人们对网络学科教育的认识,对网络学科教育培养学生提供参考价值。

基于TAM理论在高校体育网络学科中的应用,提高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感,如集合本校体育特色,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加强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导航性,配置根据不同人爱好导向的板块,根据高校学生自身爱好设计导航条;创新的教学模式。TAM模型在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时间、教师、学习内容等的积极性,学习、研究并在线完成考试。

参考文献:

[1]王美,关北光.基于疫情快速构建在线学科的方法——以《体育学科与教学论》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7):122-123.

[2]邓杰.构建普通高校篮球网络学堂的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7.

[3]中国大学 MOOC[DB /OL].https://www.icourse163.org/.

[4]易成林.基于评审标准下体育类国家精品在线开放学科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5]刘建刚.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线学科实践现状研究——对MOOC热潮的审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17(02):114-116.

[6]陈仔,向程菊.中国体育院校网络在线体育学科开展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02):85-87+99.

课题项目名称:2019年院级“质量工程”教研类项目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12)

猜你喜欢
中国大学模型学科
自制空间站模型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模型小览(二)
“超学科”来啦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2015年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