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焊工国家职业标准的焊接专业建设途径探索与实践

2021-09-10 12:59武昭妤
内燃机与配件 2021年4期
关键词:职业标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武昭妤

摘要:根据《(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焊接操作人员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求,结合生产企业焊接人才需求调研情况,采用成果导向构建法将《(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融入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内容与标准内容对接的课程建设,并围绕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焊接人才培养需求开发了具有行业特色的配套培训教材。

关键词:焊工;职业标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0  引言

焊接是现代制造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支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需要通过焊接加工用于各领域的钢材占总产量的45%左右,而在工业发达国家,焊接用钢量基本达到其钢材总量的60-70%。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及我国焊接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我国可能在今后5至10年时间内达到60%的水平,意味着焊接需求量将增加一倍,这就加大了对焊接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的客观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焊接已从过去简单的将金属材料连接发展成为各工业领域应用最广泛,其他连接方法无可比拟的精确、可靠、低成本、高质量的金属材料连接方法,技术的提升对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苛刻求。2018年12月我国颁布的新版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下简称新焊工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各等级焊工职业资格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1]。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焊接行业人才的重要来源。基于新焊工标准,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及时修订高职院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进行课标融通,校企合作,通过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进,重塑专业建设理念、修订专业建设规划、再造专业建设流程、完善保障体系与支撑机制建设,全面提高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专业建设的对接行业水准。

1  焊接技术专业高职阶段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培养焊接技术专业专才的重任主要由高职中专和社会职业培训担负。由于受传统本科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院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焊接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多数高职院校提出的培养目标较为宽广,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焊接人才,使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与企业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脱节。在实践环节中,实训设备数量较少,学生人数多,实践操作课时得不到保障,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这些因素极大的制约了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学习和实践,从而造成毕业生专业功底欠缺,表现在专业知识上不如本科生,实践操作能力上不如技校生,学生知识面窄,实践可操作性不强,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差,这极不符合企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高职专科技校对焊接技术专业的教育过多注重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对焊接专业人才的要求。高职教育虽然加强了理论知识教育,但是适合高职教育理实一体的教材几乎很少。高职专科技校对焊接技术专业的教育过多注重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对焊接专业人才的要求[2-4]。

2  基于焊工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建设途径

2.1 指导修订培养方案,落实专业教学标准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它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的基本依据。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依循2018年我国颁布的新版焊工国家职业标准及教育部国家高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以成果为导向的核心理念,为焊接专业规范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撰写,同时结合焊接行业部分企业代表的调研数据,明晰其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修订的合理性。以提高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专业建设实际操作模式为工具,指导专业优化完善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助推本专业教学标准的落地及國际范式的转换。

2.2 培养成果导向思维,升级人才培养理念

以职业活动为成果导向的专业建设强调关注学生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强调培养结果对接行业特点及市场需求。成果导向思维在指导专业建设的同时,也将向专业输出成果导向的思维方式,促使专业形成从培养结果出发,指导培养过程的专业建设思维。

2.3 指导总结建设经验,提升院校专业影响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专业建设同时不断梳理和总结经验,并使用适当的方式留存证据,形成证据链思维,以便专业在后续认证或迎评过程中使用。同时,专业也可以核心团队为主,进行优秀经验的宣传和推广,推动国内高职同类专业教育的共同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3  专业建设实践

3.1 从成果导向确立培养目标

成果导向意味着专业在建设过程中要以培养目标的达成为最终目标,厘清专业预期学生毕业3-5年后在工程实践中能够达到的成就,同时反思其毕业生在符合毕业要求的基础上,能否通过3-5年的工程实践或职场经历达到其培养目标的设定;反思在校生通过三年的课程培养,能否在毕业时具备社会及行业需求的能力、知识、素养;反思专业的条件资源和师资队伍能否满足其课程的需求,如图1所示。此项目将从成果导向角度指导专业梳理专业建设关键活动,明晰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短板,从而归纳出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获知企业希望焊接专业学生具备能够按照不同金属材料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分析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够选择焊接方法;能够编制焊接工艺;能够按照焊接工艺焊接试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包括道德感、身心健康、信息处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安全与环保意识、创新能力等。较多企业认为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学生需获得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普遍认同获得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5%的企业希望学生能够获得焊接机器人操作的相关证书。

3.2 从成果导向设置课程体系

邀请行业内历届毕业生就业的30多家企业对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往届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从企业用人需求出发给出重要性判断如图2所示,可见企业认为对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课程主要有:金属熔焊原理及材料焊接、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产品质量检验、焊接结构生产、典型接头电弧焊综合实训、焊接工艺的制定与评定、机械制图、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

参考企业需求,结合焊工国家职业标准中要求的初、中级焊工所应具备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属于智能制造专业群,专业课程设置贯彻成果导向(OBE)理念,落实“大专业进、小专业出”人才培养思路,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上层互选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在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中设立理论基础模块、焊接技术技能模块,将国家职业标准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如识图知识、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知识、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检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融入课程中,设立《典型接头电弧焊综合实训》、《特殊焊接技能初级实训》、《焊接结构生产》实训课程提升学生焊接技能,设立机器人焊接模块,应对智能制造产业的不断升级,根据智能制造专业群应对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培养学生掌握智能工厂焊接机器人操作技能。通过专业拓展模块向学生提供专业领域向纵向深度和横向宽度拓展的空间。构建以“通、专、实融合”为目标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面向“技术专家”的素质养成,专业教育满足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学科知识完整性和必要性目标,实践教育集中解决制造业焊接领域实践能力的获得问题。

3.3 以国家标准开发培训教材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焊接专业对操作技能的要求及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焊接专业积极参与由中国焊接协会牵头组织的新焊工标准配套实训教材编写工作。新教材采用理实一体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并举,教材内容反映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突显职业性和实用性,技能要求中突出技能训练,与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焊工职业资格认证接轨,将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有机结合。尤其对于操作技能特别是手工操作技能的掌握,除需基本理论指导外,还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密切相关,在培训教材中对典型接头位置焊接给出经验工艺参数和焊接技巧对学习者有很大帮助。新编配套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先进性,体现焊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新标准,有利于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3.4 内培外引打造双师团队

通过国家标准的理念导入和骨干教师实操培训,分批派送骨干教师赴德奥地利参加ISO9606国际焊工认证、焊接机器人操作取证;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及在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教学管理、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培训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国际标准应用能力,明确了焊接专业改革目的和方向;组织教师近10人次参加关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三教改革等教研教改培训;通过订单班合作,企业教师驻校任教,聘请技能大师、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打造一支跨校企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构成一支集压力容器、核电产品、航空器件、钢结构、汽车零部件等多种产品及工艺、满足不同级别焊接技能培训的双师素质团队。

3.5 校企合作助推专业建设改革

采用“校企共建,成本共担”模式,通过与企业建立订单班,助推专业建设改革。焊接专业与中国核电下属成都海光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根据成果导向(OBE)原理,从满足核电产业焊接技术人员需求出发,按照成果导向(OBE)反向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链,解决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企业根据焊接岗位的技术和能力实际需求与焊接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学校采用订单班培训方案替换部分课程的方式调整订单班学生大三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独立设课,由企业长期扎根焊接一线的焊接高级技师驻校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生进入订单班即为企业员工,通过企业文化讲座,企业安全生产讲座,定期开展技能比武等方式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环境,提高学员爱岗敬业、苦练技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6 以产业需求拓展社会服务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增加高技能人才供给是高职院校的使命与责任。焊接专业实训基地紧密结合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需求,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开展焊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通过举办青海省焊接专业教师跟岗访学国培班,承办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焊工比赛、2019年成都市技能邀请赛,创建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对重点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培训以及技术研修攻关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与合作企业技能领军人才联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社会服务进一步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  总结

鉴于目前我国生产企业焊接人才严重短缺,学生焊接技能跟不上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基于焊工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建设紧紧围绕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立足工业强基,面向重大产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标准融入、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探索和改革,基于焊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逐步建立,深化实践育人的教学模式改革正在推进。目前焊接专业已经成为学校提升现代智能制造产业服务能力的重点建设专业。依托成都制造产业加速发展的区位优势,焊接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他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深受达钢集团、成都海光,中泽油田等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8年版)[S].

[2]王正勇,柳兴国,吴娟.基于成果导向的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2):44-49.

[3]汪燕,徐义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職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28(02):25-30.

[4]徐坚.成果导向教育对建设我国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7(18):11-18.

猜你喜欢
职业标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途径分析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