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教育渗透途径探微

2021-09-10 14:09刘丽琴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渗透教育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内容,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丰富思考的机会。教师要有对接创新意识,结合教材解析,引入家国情怀教育内容,优化教学操作程序,组织合作探索活动,延伸社会实践训练,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为未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1-0063-02

引  言

家国情怀教育是指将家庭、国家和个人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而开展的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有更多对接点,教师借助学科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实践价值。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时,要深挖教材资源信息,对接家庭生活教育,开展探索合作活动,延伸实践训练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家国情怀感知体验的机会,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1]。

一、挖掘教材资源,引入家国情怀教育机制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固定教材,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特别是家国情怀教育机制的引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接教材内容,顺利启动家国情怀教育机制是教师需要直面的课题。家国情怀教育不能沦为说教,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处理,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环节,在深度学习和探究中建立家国情怀认知。

例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活动园”内容,要求学生展开思考、讨论:“妈妈为什么愁眉苦脸?我可以为家庭做出什么贡献呢?”学生进入互动交流环节,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出一些思考提醒。有学生认为,家庭成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家里遇到困难时,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也有学生说:“父母遇到问题时,大多不会告诉孩子。作为孩子,我们要有责任意识,直面家庭问题和困难,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行动。”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做点评,肯定學生的责任意识,要求学生将计划付诸实践。

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对相关内容做推演,要求学生结合内容展开思考和讨论,给学生提供了知识内化的机会。从学生学习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组织是比较成功的,将学生家国情怀充分调动了起来。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关注,对父母难处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表现。教师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度发掘,需要对接学生生活实践,接轨学生思维,这样才能获得预想的教育效果。

二、对接家庭教育,启动家国情怀教育程序

在家国情怀教育中,家庭是重要的影响要素。教师在具体施教时要对接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与学生展开直接对话,与家长进行深入协商,在多重对接中形成教育共识。小学生对家庭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和思想后,要结合家庭教育现实,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由小家到国家是认知成长,是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目标[2]。

例如,在教学“弘扬优秀家风”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做对应调查,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风、家训等内容。受认知水平限制,学生一开始大多不能讲清楚其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一些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案例,如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岳母刺字的故事,从而使学生对家风、家训形成初步认知。为对接家庭生活实践,教师现场连线相关家长,要求其阐释自己的家风、家训。家长大多能够简述其主要内容,教师加以整理,给学生做转述展示。学生对家长连线操作形式很感兴趣,都认真聆听。教师鼓励学生讲述家庭孝德故事,对自己的家风做重点展示。因为学生对这些内容比较熟悉,所以能够有条理地讲述相关故事,在互动评价中逐渐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要求学生做家风介绍,连线学生家长做信息传递,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信息资源,对其家国情怀做重点培养,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学生对这样的连线活动有很强的认同感,其调动效果显著。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开展教学活动,将家国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圆满完成了思维对接,促进了学生家国情怀认知的深入发展。

三、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家国情怀教育体验

家国情怀教育包含丰富的爱国主题,教师要避免说教,创设更多鲜活的生活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自然接受家国情怀教育内容[3]。教师投放故事、再现情景、组织角色演绎、设置辩论话题、实地观察调查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理冲击,让学生在深入学习、互动中丰富家国情怀认知体验。家国情怀教育未必要讲什么大道理,而是要对接鲜活的生活,让学生由此建立有形的、立体的家国情怀。

教师执行教案时,要对教学情境设计展开对应研究。学生对情境设计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冲击,就难以落实教学计划。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公共生活”一课时,对于建立公共秩序的内容,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一组照片信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画面中有哪些是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有哪些是不遵守秩序的行为,在生活中还可以找到哪些类似的现象。学生观察图片,互动交流,课堂学习气氛热烈。教师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的观察情况做研判。在汇报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见解做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思想。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信息,为学生提供直观观察的机会。这些图片反映的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自然有更强的冲击力。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调度,使学生的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在生活认知对接中逐渐建立家国情怀思想,这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为学生思想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助力和支持。

四、延伸实践训练,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目标

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还需要生活实践活动的支持。教师要有意识地延伸学科训练维度,给学生布置更多社会性探索活动任务,从而为学生认知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良好条件。社会公益宣传、社区服务活动、家庭孝德实践、公益捐献活动等都带有鲜明的家国情怀色彩,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实践训练,能够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思考环节,在理论实践对接、融合中形成家国情怀认知基础。

学生对延伸性社会实践训练任务有参与兴趣,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深化家国情怀认知。例如,在教学“我参与 我奉献”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歌曲《爱的奉献》,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明确学习目标,设置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进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服务。在活动执行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活动内容、活动程序、活动组织方式、活动时限等,对活动操作过程进行全面讨论和设计。学生听说有社区服务活动,都表现出极高的主动性。为确保社会活动顺利开展,教师联系了家长,请家长全力配合,让学生顺利进入社区。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先设置社区服务活动任务,组织学生展开相应的讨论,将活动进行细化处理,为活动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家长的参与提高了安全系数,还为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物质保障。学生对社区服务活动充满期待,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其家国情怀认知成长得到显著提升。教师要想延伸实践训练维度,就要有观照意识,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其家国情怀教育才会自然发生。

结  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内容,与教材高度契合,具有极为广阔的对接空间。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结合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家国情怀认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梁丽霞.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學 厚植学生家国情怀[J].名师在线,2020(34):38-39.

褚依哲.家国情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浸润[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78-79.

庄燕.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探析[J].求知导刊,2020(41):43-44.

作者简介:刘丽琴(1971.1-),女,福建武夷山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道德与法治教学。

猜你喜欢
渗透教育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