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于心,践于行

2021-09-10 07:22傅联辉
教学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小学

傅联辉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小学班主任肩负知识传递、思想引导以及班风建设的多重班级管理任务,可谓一项艰巨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对教育需求,高学段学生日益独立自我的思想特性更是增加了管理难度,教育管理工作实施举步维艰。现结合小学班主任管理现状,分析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阻碍,并探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高学段;班主任管理

引言:合理有序的班级管理是推动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同时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肩负起思想引导及行为约束的重要职责。小学高学段是学生人格品质建立的关键时期,遵循学生成长特性,采取相契合的管理策略尤为重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之下,教育形势可谓日新月异,教学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教育管理方式弊端暴露无遗。在此背景之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加快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改革刻不容缓。

1小学班主任管理现状

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模式化、刻板化、说教化等问题,管理效果不尽人意。第一,严肃性有余而和谐性不足。高效的班级管理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至上。但是班主任由于知识储备、生活阅历以及思维能力远远高于学生,在管理教育过程中,极易形成长者为尊的思想,以居高临下的说教式方式引导学生。不仅给予学生心理压迫,降低学生源自于内心的认同感,而且师生难以实现有效沟通,阻断了班主任了解学情状况及心理动态信息的渠道,影响管理工作效果。第二,规范性有余而个性化不足。活泼好动、自制力薄弱是小学高学段学生鲜明的成长特性,班主任为了保证管理有效性,通常采取“一刀切”式的模式化管理。盲目追求管理的整齐划一,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与素质教育要求背道而驰。此外,欠缺对于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培养,管理工作缺少了学生的主动配合实施起来举步维艰。

2小学班主任管理优化策略

2.1立足课堂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媒介,班主任依托课堂教学,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实现事半功倍的管理教育效果。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其中不乏彰显严谨的学习品质及规则意识的内容,教师可以借此渗透班级管理。例如,“确实起跑线”单元教学,首先,教师展示400米比赛起跑线呈现阶梯式布局,并引导学生探讨得出此规则设计用意。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向学生传递无规则不成方圆的道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品质。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了解田径跑道结构,以数学视角审视起跑线设置依据,运用数学方式确定起跑线。借此教师向学生传递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体会知识对于生活的应用指导价值,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唤醒学习自觉性。最后,针对数学科目的复杂性,极易引发学生产生为难心理,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让学生能够随时感知教师的关爱,形成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配合管理教育工作。

2.2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管理

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展现出独特的个体差异性。班主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平和的心态、辩证的思维看待学生所展现的个体差异,并采取因材施教方式,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第一,不单纯的以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在分数至上思想影响之下,学习成绩成为影响班级管理公平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班主任要转变结果式教育思维,立足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发展,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及生活过程的观察、分析与引导,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构建轻松和谐的班级文化。第二,善于挖掘学生闪光点。冰心先生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班主任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学生突破自我。例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思维活跃,但是较为粗心大意,限制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此时,班主任可以委任其承担班级课外活动设计及组织任务,发挥其思维优势的同时培养其认真细致的品质。根据学生需求,实施差异化管理,促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长,实现个性化发展。

2.3坚持民主平等,提升自我约束力

小学高学段学生自我意志逐渐形成,对于独立自由呈现强烈的渴望,传统的说教式管理方式极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班主任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采取灵活宽松的教育引导策略,为学生提供相对的自主空间。第一,构建民主平等的班级文化。在素质教育之下,强调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在班级管理中同样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班主任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组织学生收集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不合理行为,并进行集体探讨,形成约束方案,纳入班级管理规范。借此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班级凝聚力。第二,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班主任适当营造竞争氛围,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理,促进自我提升。例如,尝试采取班委团体轮换制,定期举行主体班会,对现有班委团体进行评价并开展新一轮选举。学生可以毛遂自荐、相互推荐确定候选人,并以民主投票方式确定最终人员。通过开放式的班委构建形式,激发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并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良好氛围。

2.4采取家校共育,强化教育引导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小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呈现复杂态势,单纯的依靠班主任单方力量难以保证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調动家长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构建家校统一的教育氛围,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延伸。例如,班主任可以组建家委会,搭建联系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桥梁。一方面定期组织家委会交流会议,针对现阶段班级管理制度内容以及管理效果等情况进行交流与探讨,发挥家委会的监督职能,提升教育引导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让家长走进课堂实施言传身教,家长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以生动丰富的实例取代以往苦口婆心的说教,深化学生感知力。通过采取家校共育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形势的转变,班级管理面临源自于各方的挑战,班主任应肩负起组织与主导责任,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立足小学高年级学生教育需求,调动各方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新型班级管理方式,引导学生思想及行为,为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马海强.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科技资讯,2020,18(08):95-96.

[2]张芳林.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14.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新城镇赤石小学  江西 赣州 341501

猜你喜欢
班主任管理小学
浅谈藏族地区班主任管理工作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结合
探究班主任管理中对轻与重的把握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