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2021-09-10 22:39曹梅玲
教学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培养途径小学语文

曹梅玲

摘要:随着社会越来越看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小学生的教育模式也逐渐从单一走向了多元化。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也变得愈发关键,而朗读教学过程具体展开方式可以采用一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在提升朗读能力的同时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培养途径

前言: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能够加深小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重难点词句的记忆,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中一字一句的情感,自己又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精确传达这份情感。本文中探讨了三种循序渐进式的小学生朗读培养的途径。

一、情境教学,体会朗读氛围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明确一点,那便是朗读不是简单地读对读准课文中的词句,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在阅读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维度——听。因此,奠定全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十分重要,学生进行朗读之前,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注重学生情感敏锐度的培养。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音频文件或视频文件,在学生心底留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再通过后期的阅读培养让其生根发芽。

例如: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一些与那个年代相关的影视剧作品片段,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少年周总理立志的原因。学生要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说”,更多的是“问”,提问学生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思考以及情感体会,只有在恰当理解了文章主要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之后的阅读教学工作才便于开展。同时,这篇课文中满满都是周总理以年轻之姿,对国家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投身自己报效国家的强烈爱国之情,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周总理情怀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思考,自己又是为何而读书。当然,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任何一项学习都基于好的模仿,教师可以选取关键词段给出相关朗读音频,让学生学习他人朗读的方式,在朗读的节奏快慢、语音语调上细细品味,进而模仿思考得到自己的朗读方式。

二、角色扮演,增强朗读感悟

朗读的教学不应是单一的、重复的,而应当是充满活力和趣味的。小学生一般都更加喜欢有趣的教学环节例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等。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供角色扮演的机会,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将自己代入那个情境之中体会其思想情感,让学生自己去斟酌自己应当以什么样的表情和言语才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

例如: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此篇文章以对话展开情节,人物特点鲜明形象,情节妙趣横生,十分适合分角色朗读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同学之间讨论一下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速、语调才能表现出裁缝和顾客的特点,再进行反馈评价,取得一直的评议标准,再开始角色扮演的展现。教师也可以针对性提问,让学生想象急性子顾客说话,进一步体会顾客的急性子。急性子顾客在四天内提出四个做不同衣服的要求,慢性子裁缝都一一答应,急性子顾客十分感动,但是最后听到慢性子裁縫的解释后又是什么样的表情和语气?同时,也可以依托故事内容让学生进行复述,让学生成为“说书人”,一人分饰多角,模仿两个主人公的神情语气,也是对朗读能力更大的挑战和提升。小学课文中有许多适合学生去进行角色扮演的文章,除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例如《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小说,能够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感受俄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两小儿辩日》是一篇简短的古诗文,较易于理解,也可以作为角色扮演的材料,学生在扮演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朗读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文中字词句的理解。这样不断的锻炼过程中,在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潜移默化得以有效提升。

三、诗歌朗读,感受朗读韵律

相比于现代文章,诗歌体裁的朗读对学生而言又是更大的挑战。诗歌朗读过程中的抑扬顿挫与情感表达紧密相连,检验学生是否对一篇诗歌理解通透,甚至可以从学生朗读的状态看出。同时教师教学过程应当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应当针对性的优化学生的朗读过程,让学生知道关键字词的含义,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例如: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是高洪波写的一首充满智慧和童心的儿童诗,教师可以适当引导想象力丰富的二年级学生,将自己童真的想象融入诗的意境之中,用稚嫩的声音朗读出来。诗句中有许多拟人化的描写,“彩色的梦又滑到葱郁的森林里,雪松手拉手,小鸟快乐地歌唱,还有那苹果般又大又红的太阳”,一个“拉”,一个“留”,拟人化的动词呈现出一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面,学生朗读过程中应当注意抑扬顿挫的控制,将自己的声音与文字结合,描绘出生机盎然的画面。

古诗词阅读对小学生难度会更高一筹,但是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也能够去描绘古诗词中的意境,更好去体会中国文字的美妙之处。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是纳兰性德在随康熙皇帝远行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词。要读出词的韵味,首先要入情,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一种集想象、质疑和同理的情境诵读,背景引入作者创作时饱受路途迢遥、军旅不易之苦,这首词正是表达了作者的军旅之怨、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教师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理,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在准确的情境感受下,对词中的关键句段进行解析,例如其中有一句“风一更,雪一更”是对环境的描写,采用互文手法,更深刻地体现了军旅生活和故园生活的对比,进一步抒发词人情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应当注意“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总结:

朗读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机的、动态的教学过程,它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篇课文每个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独立思考的结果可能都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对于偏离于核心价值观的想法应当加以纠正,对于独特的朗读想法也可以加以鼓励。促进朗读过程中的教学互动,从情境教学、角色扮演、诗歌朗读三个层面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一代,2021,25(2):159.

[2]果英英.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朗读能力[J].文渊(小学版),2020,(5):906.

泰安市崇信学校 27100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培养途径小学语文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