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

2021-09-10 23:15陈珠
教学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

陈珠

摘要: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小学阶段的学习会对学生今后的知识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也会伴随一生,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作为班级重要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小学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工作质量,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关键的意义。由此可见,班主任应当不断思考自己的班级管理与教学,从而在不断创新与实践中达到效果的提升。本文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特点入手,提出有效的班级工作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的管理中,班级是其构成的主要部分,而班主任则是班级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不仅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与德育工作,还是管理小学生的主力军。班主任在完成相应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对班级实行全方位管理,时刻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时代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想法也在不断的改变,班主任作为班级运转的灵魂人物,面对的工作压力也在与日俱增,因此班主任应当具备更高的班级管理能力,道德修养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特点

班主任的人格感召力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教师的榜样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远甚其工作,因此,班主任应该要时刻学习,提高其教学效果与道德修养,对学生起到良好的领导作用。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不管在哪种场合,班主任都应当注重自己的素养,在处理事情上,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1]。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要做到尽量不以命令的口吻对待学生,少批评多参与其中,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比如,班主任在教室中,发现地上有垃圾,应当主动捡起;看到教室不整洁的地方,自己整理一下;帮助学生将书本摆放整齐。班主任自己主动动手做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在认识班主任的行为中不断发现自己在生活与学习中的不足,并且在班主任的正面引导下逐步改正自己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班主任不难发现教室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實际上,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不是依靠班主任的说教,而是学生细心认知教师的行为与习惯的成果。学生会从班主任的言行中体会到班集体的荣誉感,这种行为的影响比班主任严肃批评与责罚有效的多。由此可见,班主任管理学生不应该一味地讲大道理,而应当从细微的小事开始,依照自身的行为与修养去感染学生,以此实现教育的目的,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途径

(一)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班主任在实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应当站在学生的立场与角度,以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管理,目前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欠缺独立的生活能力,更不会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就此情况而言,班主任如果只是简单的激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不仅无法完成目标,甚至会激起小学生的逆反心理[2]。还有少部分班主任自身没有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担心劳动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地替学生承担了所有的事情,这样的行为不仅不会帮助学生,反而会对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及科学的认知观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小学班主任可以灵活地应用一些劳动来解决。例如,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在此活动中,让学生分工合作,在完成制作后共同收拾卫生,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的在校状况,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日常生活。就小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的不同表现,班主任必须做到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从而发现并引导学生的情绪,防止学生养成自我、不讲理的性格,间接阻碍了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

(二)激起学生的班级责任感

对于初入校园的小学生来说,班主任就是威严的象征,依据这样的心理,班主任采取合适的措施,就可以使得班级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当选择科学合适的奖罚制度,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开展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可以设置相应的目标,在学生完成目标后给予相应的奖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必须实践诺言,因为只有班主任信守承诺,小学生才会根据班主任设置的规则实行相应的学习与活动[3]。借助这种方式,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使得学生更加认真自主的学习。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当与小学生积极认真的交流,使地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期望与关怀,并且在交流中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一些错误与不良的习惯,班主任可以按照学生的一些特点,安排班级职务,使学生在管理班级事务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班级责任感,为班级管理任务的质量与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班级管理中融合社会实践教学

小学班主任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坚强与自信心态,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竞争,使得学生今后顺利的进入社会。小学班主任可以培养一批具有班级管理能力的干部,从而协助教师管理班级,而在班级干部选取的时候,班主任可以采取民主投票或者是自己主动报名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感受。同时在学生担任班级职务的时候,班主任应当给予一定的帮助与引导,最后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评价其担任期间的行为,决定是否可以继续胜任。除此之外,班级干部与学生的学习、年龄与生活都比较接近,更方便其了解与管理,从而班主任借助班级干部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提升工作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而小学生正处于知识与思维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借助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管理能力,逐步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学成.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家长,2021(09):38-39.

[2]李海燕.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读写算,2021(05):63-64.

[3]巴合提努尔·木拉提汗.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发展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44.

瑞安市锦湖实验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 325200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