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9-10 07:22王娟
时代商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存在问题

王娟

摘要:成本核算是影响企业最终收益的一个重点。制造企业一般拥有多条产品生产线,每种产品生产线的构成具有相同的环节,其生产过程和加工周期比较长。每一种产品的生产从原材料、设备、人工、辅助材料到最终产成品的生产,整个过程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比较复杂。随着经济全球化时期的到来,我国的制造企业开始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全面加强成本核算管理。虽然国家出台的政策中有比较完善的成本核算模式,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对策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发展运行的平稳健康与否,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现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是各行各业都必须要面对的,制造企业也不例外。当前,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也在逐步扩大和提升,全球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一国内外环境下,如何继续保持并且扩大制造企业在传统行业中形成的竞争优势,不仅是监管机构的问题,也是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

首先,成本核算的具體表现,主要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核算内容。根据成本核算对象,对能确认为某一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所耗用生产费用,直接计入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对于不能直接确认为某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所耗用的,按照其发生的部门或性质计入间接成本,如,折旧、水电费、维修费等

费用。

其次,成本核算的具体办法。制造业成本核算与其他行业相比,方法更加多样。在制造企业中可以使用ABC法、分批法、品种法、分步法、作业成本法等方法进行成本核算,辅助方法有标准成本法、定额法等,一些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也可以使用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核算。总体来说,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确定选择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最后,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主要目标,考虑的内容更加全面和具体。在制造企业中,成本核算不仅要考虑到企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内容,比如销售政策、各项生产经营计划、财务措施等,还要考虑到整个企业的具体运行情况等。因此,制造企业中的成本核算目标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更注重满足各方面信息需求者的各种基本要求,所以目标更加全面化和具体化。

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一)便于全方位掌握企业管理状况

成本核算是对企业生产运营各个环节的核算,所以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也可以根据成本核算来体现。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成本核算来了解企业各生产运营环节的投入产出进度,并且对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分配。每一阶段也可以通过成本核算分析财务经营状况,为企业考核提供依据,提升企业成本控制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管理者根据制订的企业战略目标、经营发展规划等核心信息进行整合,并结合生产状况与市场变化进行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市场定位和业务特点对成本投入产出进行预测,进而增强企业经营决策的前瞻性。因此会计成本核算可以强化成本核算、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铺张浪费、切实提质增效、助力企业持续稳健发展。通过完善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体系,不仅可以明确生产经营方向,同时也可以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最终结果,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二)方便成本管理决策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成本核算工作正是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要信息依据。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制造环节的核算,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延伸到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企业通过规划来优化产品的研发、产品设计、生产线规划或布局、销售定价策略、售后服务等,全方面降低成本。会计人员通过对各个环节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汇总与分析,形成成本数据。从而对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部门在进行决策时提供数据支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财务数据和指标分析,督促各部门做好成本的控制,明确成本核算的重点,为管理者能够科学、客观地决策提供关键性依据。

(三)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成本核算主要是以统计、管理学等方法为基础,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系统的管理,掌握各方面的资源投入情况,有效分配企业的资源,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资源的使用和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通过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可以实现通过数据信息,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盈利能力,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也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更好地找准整体市场定位,及时依据自身实际和市场情况进行经营调整以更好适应市场。

三、制造企业中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所针对的目标群体不准确

制造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整个生产运行体系中产生的料工费进行核算。所以,在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确定成本核算所针对的目标群体。在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实际工作中,要想使成本核算具有参考意义,就必须准确把握成本核算的目标群体。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在执行成本管理工作时,难以合理区分特定的成本控制内容,也难以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链进行匹配,造成成本核算出现漏洞。大部分的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比较复杂,从研发到产品,再到最终用户,周期比较长。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会计核算时,要了解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以及企业生产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同时考虑采购过程和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采购成本不仅要通过采取方法降低采购成本来解决,更要通过合理的评估体系来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降低因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问题,而产生隐藏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就是采购成本的损失。但是由于目前国家在成本核算管理和监管过程中,对相关的目标群体要求较低,并未进行严格管控,因此也致使很多制造企业脱离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因此得出的数据结果信息精准度不高,无法有效使用。

(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不当

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基本上是固定的,如品种法、分批法等。但是企业在选择具体的核算方法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高管人员对企业整体的规划。客观因素是制造企业受经济、环境、市场,以及现有企业整体的发展水平等的影响。客观因素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制造企業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设施及生产线的选择。

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如下。首先,企业在归集成本信息过程中,由于生产环节多,容易出现传递不及时问题。传递环节和过程复杂,容易导致信息失真,造成参考价值低,因而缺乏成本管理依据。其次,部分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普遍采用传统的会计方法,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导致了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存货管理造成核算不规范

存货管理是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重点内容。传统成本核算比较注重生产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但是目前制造企业中负责进行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大多由该企业的会计人员兼任,其人员专业性不强,成本核算对员工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核算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存货各项料工费的统计工作,涉及的业务数据较多,部分制造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存货信息化管理技术落后,影响存货数据采集,从而影响成本核算。数据统计方法决定了统计工作的工作效力和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当前我国一些制造企业的数据统计工作中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使用的统计方法也存在很大不足,这也造成统计工作的结果精准度较低,参考价值不大。所以必须要对当前的数据统计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使数据统计方法更加的合理,统计工作产生的数据更加的准确。进而提高存货管理,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四、制造企业成本核算问题解决建议

(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涉及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尤其是销售、生产、财务。因此,应将其视为企业的管理项目。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至少要做好以下工作:领导要重视,建立专门的组织或委员会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领导机构。它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项目管理。设计了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框架,明确流程、分工、责任、时间节点、主要内容和奖惩制度。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原则和制度。预算的主要作用是销售或市场,确立以销定产、节约资源的原则。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可以先进行试点,然后根据试点总结和修订方案,全面展开。要注意从点到区、循序渐进地实施。预算每六个月调整一次,特别是对预算外项目的批准应有权限和程序。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和审批权,提高预算执行水平。不断总结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二)优化成本核算方法,改进成本核算管理

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到企业成本控制中,有很多管理方法,在这里也进行了全面阐述。第一,目标成本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产品的市场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首先明确产品在市场环境中的销售价格,去掉企业的利润后,就可以得到企业的目标成本。企业领导者可以通过控制产品周期成本和改善生产过程来控制目标成本。第二,标准成本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理论成本进行分析,然后与产品生产的实际成本进行比较,阐明产品成本超支的各种原因,最终能够有效的处理企业成本超支的问题。第三,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这种方法是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放在一起综合考虑,扩大了企业成本评估的范围,也可以保证最终成本核算更加准确和全面。第四,成本量利润成本分析。制造企业生产产品时,采用分步法和品种法,对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损失和成本的计算,与约当产量法相比较,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数据信息更为全面精准。只有精准的成本核算才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生产率,优化成本核算方法。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核算中更注重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支出,这是由于这部分费用相对容易管控。但是随着制造企业标准化生产的实现,技术和员工素质的提高使得劳动生产率已经提高至一个较稳定的程度,所以产品生产过程中成本支出已经达到了可实现的最低水平,压缩空间十分有限。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应该更加关注生产加工过程之外的成本费用,这一部分费用已然成为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企业想要达到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利润水平的目标,必须加快研制形成一套适应自身实际经营情况,符合企业发展定位的完善成本核算方法。

(三)减少库存,优化存货管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制造企业更多要进行产品的批量供应,同时要做到某一类产品的准时化生产,这就要求及时供应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基于此很多制造企业由于进备料的多次频繁进行而导致运费、保管、装卸的成本提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不合格产品的发生率,在产品生产完成后做到及时发货,从而减少库存,改善生产流程、减少在产品。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成本核算软件不断出现,但是目前大部分制造企业的会计核算领域的工作模式仍然相对传统落后。企业要对财务成本核算软硬件设施进行优化,开发建设会计成本核算、成本分摊与成本管控的信息化系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高效、智能技术将成本核算等软件融入企业管理软件,从而实现财务与业务的融合。信息化运营管理的投入进行不可避免会带来短期相关成本费用的增加,但是为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将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要从整体利益出发,从细节着手,在优化系统的同时,重点培养员工的流程优化和成本管控思维。例如,在客户下销售订单的同时,已经对订单的成本利润进行准确的预测。在生产之前已经做好采购和生产计划的安排,平时尽可能少备货,或者不备存货,争取达到零库存。所以,想要提高成本核算,实质上主要强调优化企业的存货管理,减少资金占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运营风险,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做出贡献。

五、结束语

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优势地位,并且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有严格成本核算的意识,加强成本核算与管控力度,通过培养和吸收专业人员,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尽快制定形成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有效助力企业的运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俊芬.试析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控[J].中国市场,2019(21):73-74.

[2]张丽敏.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的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2019(17):130+132.

[3]蔡文丽,惠慧.关于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8(22)89.

[4]贾华东.试析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控[J].纳税.2019,13(18):248-249.

[5]张艳云.试析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控[J].财会学习.2020,(04):142+144.

猜你喜欢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存在问题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关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浅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